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改进与评价的优化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11
/ 2


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改进与评价的优化分析

聂兴春

垫江县文化路小学校 重庆垫江

摘要:在教育事业改革脚步日益深入的过程中,教学方法得以不断创新,同时也迎来更多挑战。语文是人类文化进行延续的重要组成内容,是整个中华民族得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石,因此有着非常深刻的意义和作用。小学语文是一种具有目的性和训练性的教学活动,只有在这个过程中进行科学的作业设计和评价,才能让教学效果变得更加有效,进而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业设计;评价改革

引言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尤其是教育部“双减”和“五项管理”政策的深入实施,传统的课堂教学形式、内容及课后作业的布置已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如何优化作业设计成为小学教师教学的又一个难点。传统机械式、抄写为主的作业设计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及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记忆、理解课文,没有真正理解课文的内涵,学习速度较为缓慢,容易丧失语文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要设计趣味性、创造性、开放性的作业,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逻辑思维、发散思维,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和评价的现状

1.1教师教学素养有待提升

教师作为学生全面成才的关键教育者,尤其是小学教师,其教学素养的高低对于学生学习思维和学习习惯的养成影响巨大,关系着学生未来的学习发展和人生成长。但是就现阶段我国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素养来看,还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亟待提升。而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素养不足主要可以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就是不少教师都缺乏教学创新的意识,受制于传统陈旧滞后的教学模式无法自拔。其次就是不少教师在使用创新教学手段的时候往往不能充分考量学生实际学情,最终导致创新教学手段的应用流于形式。

1.2作业设计缺乏趣味性、开放性

传统语文作业缺乏趣味性,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不高。教师为了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书面成绩,直接选择课外的练习册,自主设计的内容较少,与课文的关联性较低。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缺少研究依据,导致学习效率较低。问题的开放性较低,只有固定的答案,学生不愿意完成。甚至有学生直接用家长的手机搜索答案,导致教师无法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很难及时发现学生学习的薄弱之处。

2小学语文作业的设计优化和评价改革

2.1设计生活化作业,让学生思维同步

生活是学生赖以生存的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学生更容易看到自己的真实面貌。作为语文教师,在设计作业时,也要立足学生的思维特点,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表达交流和思考,让学生在写作业的过程中更好地审视生活,从而得到素养的提升。生活化作业,要能引起学生对生活现象的关注和思考,要与所学的文本内容相结合,这样才能发挥出作业的实效。思维与生活同步,学生的素养才能与生活产生联系,作业才能真正地为学生的思维成长服务。生活中的语文其实是丰富多彩的,教师要做一个引导者,让学生走进生活、发现语文。生活化作业的创建需要教师了解学生的生活现状,让学生能够在更加积极乐观的环境中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这样,才能使学生乐于完成作业,更有质量地完成作业,得到语文素养的发展。

2.2体验语文的魅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长期以来,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目的不明确,形式较为固定,内容比较单一,大多数是抄写字词、背诵课文以及完成练习册为主。这种作业形式不仅无法调动学生的作业兴趣,还会加重学生的作业负担和学习压力。对大多数高年级的学生来说,这种机械重复、缺乏实践、毫无趣味的作业并不能满足他们个性发展的需要。因此,容易以消极敷衍的态度对待作业,从而出现作业完成不及时和作业质量差等情况。时间一长,语文作业必定会陷入恶性循环状态,影响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对此,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需要对学生的喜好与实际学情进行充分考虑,把握学生的兴趣点,把作业设计和语文教学内容相结合,让学生在学习巩固所学知识的同时,感受到语文作业的趣味。

2.3设计分层化作业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有自己擅长或不擅长的事情,语文学习的基础也不尽相同。因此,教师在设计作业的过程中需要注重层次化,避免“一刀切”现象的出现。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及课文内容,布置个性化作业,促使每个学生在完成作业之后都能够获得满足感及成功的喜悦。例如,对于文言文课文的作业设计,教师需要培优补差,设计分层化作业,针对文言文基础较薄弱的学生,可以设计词义理解、句子翻译的作业;基础中等的学生则以巩固为主,设计归纳、整理课文中心思想的作业,引导学生讲述每篇课文所要表达的情感;对于学习能力较强、基础知识扎实的学生,则鼓励其进行拓展学习。当学生进入下一阶段学习时,教师需要给予学生鼓励,通过闯关式分层设计作业,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使其愿学、乐学。

2.4设计多元语文作业,锻炼学生的语文能力

小学语文教师在作业设计时,要具有一双善于发现生活教育资源的“眼睛”,以此为学生设计出多元化的作业内容,利用语文作业的价值与功能,调动学生的作业参与兴趣。语文教师在设计作业时,不仅要关注“听、说、读、写”等方面,还要有机整合观察、收集、实践、表演等内容,使学生在参与作业活动时,锻炼学生的实践意识、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2.5设计开放性作业,让学生想象无尽

想象,对小学生而言,是一种更有魅力的习惯。在文学作品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借助开放性的作业,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其实,这无疑是思维发散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更容易看到学生的思维成长。让学生无尽想象,在无尽的想象中延伸思维力,这无疑可以为小学生学习语文打开更广阔的空间,让小学生在思维蔓延中升华,得到正确的人生指引。在具体的作业中,教师要以开放作业为主,比如用“你觉得怎么样”“由这篇文章你想到什么”“你有何建议”等此类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究欲望。

3评价方式

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和作业布置的时候,要将因材施教的理念贯彻始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进行细致的观察和分析,将语文作业按照不同梯度,由简到难,有针对性地进行布置。部编版的语文教材本身就具有非常强的层次性,整体是按照梯度进行设计的,而语文作业的布置更是如此。教师在对作业进行评价的时候,同样也要有“因材施教”的意识,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和接受能力,对评价的方式和与语言进行适当的组合和优化,提高学生的适应性。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部编版教材的推广使用,教师在进行评价的时候,不仅要对学生的知识学习成果进行重视,还要采取一些新的评价方式,与部编版教材和作业布置的特点相结合,将学生的综合素质纳入评价的内容当中,将鼓励和引导作为主要的评价方式。另外,在对一些针对性作业进行评价的时候,要使用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让评价更加具有针对性。同时,在进行评价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参与到评价当中来,这样可以与学生进行更为有效的沟通,同时还能让评价更加具有客观性和综合性。

结语

总之,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作业设计时,应做到“以生为本”,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出发点。如此,才能为学生设计出具有趣味性、实践性、科学性的语文作业。语文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还应做到不断推陈出新,借助语文作业的本质功能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王玉容.新教材背景下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与指导[J].中国新通信,2020,22(10):213.

[2]高睿.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小学语文家庭作业的优化设计策略分析[J].新课程(上),2018(8):203.

[3]刘梅.优化小学阶段语文课后作业的策略分析[J].中华少年,201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