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蛋白原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08
/ 2

纤维蛋白原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

郝鸿斌

江苏省睢宁县人民医院 221299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纤维蛋白原应用于心血管疾病临床检测时的效果。方法:自本院心血管内科于2020年2月~2021年2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各选取30例,分别纳入冠心病组、心梗组、心绞痛组。选取同期在本院接受体检的健康人群30例纳入对照组。采集4组受检者的静脉血,检测并比对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结果:心梗组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最高(4.21±0.45)g/L,心绞痛组患者次之(4.03±0.27)g/L,冠心病组患者再次(3.68±0.24)g/L,对照组健康人群含量最低(2.28±0.16)g/L。三组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健康人群,P值均<0.05。结论:纤维蛋白原含量越高,表明患者心血管疾病严重程度越高,故可将纤维蛋白原作为诊断患者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参照。

关键词:纤维蛋白原;心血管疾病;冠心病


0.引言

纤维蛋白原是一种与炎症和应激有关的蛋白,是导致血管形成血栓的重要因素之一。很多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纤维蛋白原含量会高于正常值,故需通过服药的方式,降低纤维蛋白原含量,以防疾病复发或加重。此种物质是纤维蛋白的“前体”,在凝血的最后阶段,可溶性纤维蛋白原会转变成不溶性纤维蛋白,使血液凝固。当患者机体陷入血栓前状态或已经确诊为血栓性疾病时,机体凝血功能增强,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会明显升高。如急性心肌梗死、糖尿病、冠心病等,都会导致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的增加。由此可见,检测纤维蛋白原的含量,可作为诊断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参照。本研究旨在观察分析纤维蛋白原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现梳理研究过程,作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综述

科室界定:本院心血管内科;时间限定:2020年2月~2021年2月;研究对象选定: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30例、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0例、确诊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患者30例。

纳入标准:(1)符合冠心病、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诊断标准的患者;(2)依从性较强,能够全程听从医护人员指引、积极配合的患者;(3)知悉本研究并自愿参与,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患者;(4)病历资料完善程度符合本研究要求的患者。

排除标准:(1)合并脑血栓、缺血性脑卒中、脑出血等脑血管疾病的患者;(2)合并中晚期恶性肿瘤疾病的患者;(3)因各种原因导致思维意识缺失,或已经陷入重度昏迷状态的患者;(4)不认可本研究的患者。

按照疾病类型将患者分为三组,具体如下:

(1)冠心病组:30例,男女比16∶14,年龄区间49~64岁,平均(57.16±4.63)岁;

(2)心梗组:30例,男女比17∶13,年龄区间50~65岁,平均(57.33±4.72)岁;

(3)心绞痛组:30例,男女人数相同,年龄区间49~65岁,平均(57.24±4.68)岁。

另选择同时间在本院接受体检的健康人群30例纳入对照组,男女比1∶1,年龄区间48~64岁,平均(57.29±4.59)岁。

经比对,四组受检者的性别、年龄分布情况两两比对之下,均未发现明显差异,P值均>0.05。

1.2研究方法简析

1.2.1设备选择

贝克曼公司生产的UniCel DxH模块化血液分析流水线检测系统,自带DxH800血细胞分析仪和DxH SMS自动推片染片机。前者的优势为:无需手工干预,仪器能自动进行重测和增加测试项目。

1.2.2纤维蛋白原检测流程

(1)要求四组受检者在检测日前夜晚10时后禁食,至次日清晨7时之间可适量饮水(总量控制在300ml以下);

(2)检测日清晨7:30之后,采集患者静脉血3ml,加入1∶9柠檬酸钠抗凝管后,封闭管口并倒置5次;

(3)将受检者血液标本放置于离心设备中,设定转速为3000r/min,在持续10min的时间内进行离心处理;

(4)将经过离心处理后的血液标本放置于DxH800血细胞分析仪中,测定上层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具体值。

1.3观察指标界定

比对四组受检者的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

1.4统计学分析

以SPSS25.0统计学软件分析本研究的有关数据,以“t”检验计量资料,以“61888d830c103_html_3eea1b4fd2cc2110.gif ±s”表示;以“x2”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当P<0.05时,表明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

2.结果

根据表1显示结果来看,心梗组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最高(4.21±0.45)g/L,心绞痛组患者次之(4.03±0.27)g/L,冠心病组患者再次(3.68±0.24)g/L,对照组健康人群含量最低(2.28±0.16)g/L。三组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健康人群,P值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1

四组受检者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对比(61888d830c103_html_3eea1b4fd2cc2110.gif±s

组别(n)

纤维蛋白原含量(g/L)

冠心病组(30)

3.68±0.24*

心梗组(30)

4.21±0.45*

心绞痛组(30)

4.03±0.27*

对照组(30)

2.28±0.16

F值

34.358

P值

<0.05

注:*表示与对照组相比,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综合讨论

血浆纤维蛋白原的生理功能为:作为凝血蛋白(凝血因子)直接参与体内凝血过程,并由可溶性纤维蛋白原转变为不可溶性纤维蛋白,使血液凝固。在正常情况下,人体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含量应在2.0~4.0g/L之内,超过该范围,表明凝血功能出现异常;若该指标低于1.5g/L,则患者机体出血的概率会大幅度增加。有研究表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普遍伴有纤维蛋白原的异常增高,主要原因为:纤维蛋白原是血浆黏度增高的主要因子,可增强红细胞和血小板的聚集性,提高全血黏度[2]。受此影响,患者血液处于高凝和高黏的状态,会在不同程度上阻滞血液灌注,增加血栓形成的几率。本研究结果显示,健康受检者的纤维蛋白原含量为2.28±0.16)g/L,明显低于心梗组患者的(4.21±0.45)g/L,心绞痛组患者的(4.03±0.27)g/L、冠心病组患者的(3.68±0.24)g/L,表明纤维蛋白原检测在心血管疾病诊断过程中,具备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作为一项重要的检测参考。

参考文献:

[1]武双方,牛书林,李艳芳,等.纤维蛋白原对老年女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肾功能不全的预测作用[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21,23(06):568-571.

[2]刘维,王鑫,刘虹,等.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血小板指标在后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中的诊断价值[J].血栓与止血学,2021,27(03):399-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