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标准化提升农村幼儿园教育质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05
/ 2

以标准化提升农村幼儿园教育质量

庾芳婷

广西壮族自治区标准技术研究院,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 530000

摘要:随着教育的普及,幼儿园教育也被列入重点关注列表之中,城市的幼儿园教育大多具有完善的教学体系、强大的师资力量和良好的教育环境与设备,为幼儿园教育提供了标准化的蓝本。但是农村由于生产力水平发展不均衡、地域性特色显著,在标准化办学方面仍与城市存在不小的差距。本文将以幼儿园的标准化创建为背景,探讨如何有效地提升幼儿园的教育质量,创建具有特色的农村幼儿园,为农村幼儿的教育贡献力量。

关键词:标准化;农村幼儿园;教育质量

教育是人类社会得以延续发展的重要基石,注重教育是每个时代都不可忽略的重要命题。随着教育的进一步普及,幼儿园教育也成为了国家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幼儿园受当地经济水平、自然环境等条件的制约,发展不平衡,与城市幼儿园相比,在标准化办学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差距。本文将结合农村的实际情况,分析农村的教育特色,以标准化的要求提高农村幼儿园的教育质量,关注农村幼儿园的发展方向,提出以下建议。

一、园舍建设与设施设备

要打造标准化的幼儿园,离不开标准化的园舍建设与完善的设施设备选择。

农村不同于城市,在进行幼儿园的选址时一方面要考虑周边地理环境,另一方面要考虑与幼儿家庭的距离,结合农村当地的用地情况合理规划选址。幼儿园选址时同样要注意周边环境是否会对幼儿身心健康造成影响,尽可能在村镇的中小学附近选址,应远离屠宰场、养殖场、垃圾处理厂等场所,也不应该与加油站、危险品仓库等风险较高的场所相邻,同时注意选址周边是否存在化工厂等污染性较高的工厂。

幼儿园应该以标准化要求建设,确保园舍独立,有完善的围墙和警卫室,每个园区至少配备一个安全的出入口。园内的设计应该符合幼儿的身心特点,充满活力,具有鲜明的教育色彩,并保证幼儿的活动房、午睡房有良好的通风与面向。农村幼儿园应按照相关标准购入相应的教学与办公设备,并配备相应的卫生保健设施、安全消防设施等。

二、加强师资力量培养,注重专业化发展方向

教师是幼儿园的立园之本,要以标准化的要求提升幼儿园的教育质量,离不开对师资力量的打造。

1、培养专业化师资队伍

幼儿园教育质量的发展的关键是幼儿教师的发展与进步。通过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建设,采用多种方式对教师进行专业技能的培训,不断提升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以达到幼儿园教师的基本素质要求与职业道德要求。相比城市而言,农村的幼儿教师储备相对较少,因此可以通过转岗培养的方式增加教师数量,将师资培训工作放在幼儿园创建的重要项目中。让骨干教师积极参与到省、市等部门所举办的学前教育专业培训中,并通过在线培训的方式对教师展开全方位、多层次的学前教育培训,让教师能够快速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与专业素养[1]。建立教师的个人成长档案,以标准化队伍建设要求不断提升教师的综合素养,培养教师积极主动学习的习惯,弥补自身的不足,并寻找突破自我的方式。幼儿园通过知识讲座、专业培训、座谈会等形式,邀请知名幼儿教师传授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教学经验,开拓幼儿园教师的视野,并根据本园的实际情况建立标准化的教学模式。

2、开展标准化园本教研工作

园本教研工作的开展主要分为以下四个环节:首先,全园教师应认真学习幼儿园课程资源包中的内容,每月针对园本教研工作开展一次会议讨论,教师需要认真记录会议讨论的要点和日常的教研活动,形成笔记认真学习并思考创新。其次,教师应针对日常保教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并探索自己教学的发展方向,并以此为依据开展专题学习活动,形成积极有益的经验学习模式。研究幼儿园教研发展等课题,挖掘本园的办园特色,明确开展农村标准化幼儿园建设的重要意义,摆正农村幼儿园的职能和作用,并依据农村幼儿园教育目标制定教研发展规划[2]。第三,教师的园本教研工作必须以幼儿园的教育实践为基础。教师应该提前至少两周的时间,对后续的工作进行安排与布置,并将工作细化至每一个环节。最后,鼓励不同的教师开展园本教研活动,要求教师按照课程目标与要求开展标准化教学,并开设示范课,让教师在示范课中展现自己的专业素养和职业水平。示范课的参与教师应该积极地从课程中汲取有益经验,实现快速成长,提高保育与教学的质量,不断提升幼儿园的标准化教研水平。

三、提高管理效能的标准

在幼儿园管理的过程中,始终不忘亲情理念、人本理念,加强管理的质量与效率,实现幼儿园管理水平的提升,为幼儿园的标准化建设发展奠定基础。

在具体的幼儿园管理中,要坚持以人为中心,以奉献、团结、民主和创新为指导思想,改变过去检查与指挥教师开展工作的模式,以平等的地位与教师展开交流与指导,支持教师的创新课程,服务教师的基本需求,通过创建和谐的工作环境来提高教师投入工作的热情与活力。农村幼儿园的领导团队应该尊重教师,并以身作则,对教师在农村生活中出现的问题给予帮助与解决,在工作中引导教师们相互交流、优势互补,打造精神氛围良好的教育队伍。除此之外,领导团队应更加关注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缓解教师来到农村幼儿园产生的心理落差,鼓励教师积极展示自己的技能,保持愉悦的心态,在轻松和谐的氛围里积极工作。

通过成立家长委会员,幼儿园可以帮助家长了解幼儿在园期间的日常生活,了解幼儿园的工作计划,并及时与家长沟通,了解家长的意见与诉求,指导家长进行正确的家庭教育。根据农村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建立后勤组与行政组,按照标准化的要求加强对幼儿园伙食的管理,监督幼儿园伙食营养和卫生情况。

四、发挥农村特色,打造与众不同的幼儿园

农村幼儿园虽然与城市幼儿园相比,存在设施落后、环境较差等不可避免的劣势,但是通过对农村当地的自然环境分析和自然资源利用,能够实现农村幼儿园教育园本化。

1、亲近自然

幼儿园教师可以利用农村独特的自然资源和地理环境,带领孩子走出园门,在大自然中进行授课,不仅能够提高孩子的身体素质,还能增长孩子的见识,让孩子在轻松愉悦的氛围里掌握知识,弥补农村幼儿园相关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

教师应该根据幼儿园的教学目标,打造具有农村特色的标准化幼儿园教学模式,制定与农村环境相符合的课程内容,并根据幼儿不同年龄阶段的成长特点和学习需求,设计适合幼儿的标准化农村户外体育教学活动。根据教学的效果反馈,总结教学经验,并不断改进和创新,形成优质的标准化户外教学课程,以达到农村幼儿园标准化教育教学建设的要求。

2、室内活动

农村幼儿园应改变在教室内计算、写字的单一教学方式,让幼儿通过音乐学习、舞蹈学习、绘画学习等形式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除此之外,幼儿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搭积木、制作手工艺品,让孩子的动手能力得到增强。农村幼儿园应对农村当地的传统饮食、风俗习惯、农业活动和传统手工艺品等进行调查,并结合幼儿的兴趣爱好和成长特点,在课程中融入农村优秀的传统文化和作品,并通过规范课程的内容、流程和模式,从而打造具有农村本土特色的标准化幼儿园手工艺术课程。

3、亲子活动

由于农村家庭成员去城市务工的情况较为常见,因此农村幼儿大多以爷爷奶奶抚养为主,老一辈的农民文化普及率偏低,教育观念比较落后,不重视亲子教育[3]。因此幼儿园应充分利用当地的农村特色,按照标准化的规定制定亲子活动,使亲子活动能够符合农村家长的能力,并展现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鲜明的农村特色。教师可通过标准化的设计思路与管理模式引导家长积极参与到亲子活动中来,加强亲子交流,构建和谐温馨的家庭。

结语:

创办标准化的农村幼儿园,提升幼儿园的教育质量,是为了提升整体国民素质,为幼儿的未来提供更广阔的道路。通过标准化的硬件设备与强大的师资力量,高效的管理模式与不断创新的课程开发,提升幼儿园办园的能力与水平,真正实现教育的普及。

参考文献

[1]彭文冬.试论如何提高农村幼儿教育教学活动的综合质量[J].中华辞赋,2019,000(002):P.225-226.

[2]朱玉玲,张学忠.农村中心幼儿园的标准化建设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7(12):137+150.

[3]贺琳霞.农村幼儿园亲子活动的问题及发展取向——基于人类发展的文化本质理论视角[J].陕西教育(高教),2016(12):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