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提升消防救援队伍实战能力的几点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04
/ 2

探索提升消防救援队伍实战能力的几点思考

黄双彩

上海市 浦东新区 消防救援支队陆家嘴大队

摘要:消防救援队伍改革转制是消防救援事业走向职业化、专业化迈向国家队、主力军重要一环,解决现役体制人员流动性大、专业性不强等现实问题。面对专业的消防救援职业需要,消防救援队伍明确了方向、确定了路径,我们需要打造一个全面、成熟的体系全面推动消防救援队伍转型升级。

关键词:实战能力 基层指战员 转型升级

一、当前仍然制约消防救援队伍实战能力提升的几点因素

(一)消防救援队伍任务职能的多元化、复杂化减少了练兵时间

基层消防救援队伍的战斗力要靠足够的练兵时间来保障,而如今,消防队站担负的抢险救援和社会救助任务越来越多,艰巨和繁重的出警大大缩短和减少了基层队站的练兵时间,以浦东消防救援支队为例,2020年全年出警量超一千次的队站达3个,超过八百次的队站达6个,很难达到8:2的业务训练与政治教育时间比例要求。此外,各种各样的教育、视频会议和培训,也导致基层队站不能系统地开展练兵,特别是消防救援局提出冬训、夏训、基础科目清单以来,对练兵的要求更高了,各种单兵、小组、班组、集体操法、基础体能、六熟悉、实战演练、战备教育,都需要有大量的时间作保证,这就需要基层干部合理安排训练时间,但实际操作起来很难。

(二)基层指战员队伍的培养途径不够宽

指战员的战术涵养必须是要通过长期的一线实战经验积累,加上不断学习理论、结合实践才能达到一定的水平。当前指战员队伍培养工作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基层灭火救援指战员数量不足、缺额大,现有指战员队伍结构复杂,具有实际灭火救援经验的指战员缺乏,灭火救援骨干保留困难;二是指战员灭火救援专业素质参差不齐,不同的基层队站火警量大不相同,导致指战员得到的锻炼、实战水平也大不相同;三是现阶段政府专职消防员在灭火一线的接近半数,他们更多的把消防这个职业当做“养家糊口”的工作,较大部分对工作钻研的态度不够;四是缺乏系统有效的业务骨干培训体系,指战员水平始终处于一个较低的平台上,高级消防长和预备消防士几乎没有系统的学习教程,很多灭火经验是点上的授课学习和考核时的题库,全面系统的更多是不知所以然。

(三)指战员灭火救援方法与现代化装备不相适应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高层建筑、石油化工、地下空间、危险化学品等灾害事故越来越多,消防救援队伍在灭火作战和社会抢险救援中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严峻。我们的各级指战员仍然潜意识偏爱采取传统的灭火救援装备和方法来进行处置。近年来,各单位为执勤一线配备的车辆、器材、装备种类越来越多,科技含量越来越高,碍于指战员的传统固有思维,导致许多新装备、新器材操作、使用得非常少,造成了很大程度的闲置与浪费。

(四)基层指战员初战布控能力、火场节奏把控水平需进一步加强

目前,八成以上救援任务是由基层指战员独立处置,所有救援都需要基层指战员参与处置,在近年来,灭火救援作战中出现的问题也大多来自基层一线指挥。初战处置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救援行动的成败;因而,做好初战处置,减少伤亡和损失,能够进一步提升消防救援队伍在政府和人民群众之中的良好形象。我们的许多指战员,缺乏基本的初战能力,难以实现“打早、打小”,对火场节奏把控能力较差,难以预判火灾发展趋势,无法准确把握火场的主要方面。

(五)缺乏科学、合理的作战效能评价体系

我们在进行战评总结和分析灭火救援工作薄弱环节时,常常会提到灭火救援组织指挥能力和现场应变处置能力亟待提高。那么,指战员的作战效能应当如何进行评价,优秀指战员的具体标准是什么?目前来看,大多数单位进行的指战员能力考评仅局限于某一方面或者某些方面,还没有一个全面、深入、成熟,兼具现实性和可操作性的评价方法。

二、消防救援队伍实战能力提升的几点思考

(一)规范消防救援理论体系

现有的消防理论常识是一代代消防人在实践中获得的认识和经验加以概括和总结所形成的知识体系,现在我们消防救援队伍不缺救援理论书籍,但缺乏系统的整理,《中国消防手册》、《消防ABC》、《消防安全读本》、《消防执勤条例》还有众多的安全救援行动文件,有的出版的几批后就不在出版,后续新建队站、新入职消防员就无法系统的学习。战训、宣传部门可以编排教科书类的救援手册,按照不同岗位、职级年限、灾害事故种类可以整合成多种教科书,还可以把经典救援案例编入书籍,提升指战员消防基础理论知识,杜绝消防员从入职到高级消防长的理论水平永远在低水平徘徊。

(二)开展集中交流培训

多研究、多讨论、多交流,在研究中提高基层灭火指战员的理论知识。指战员不仅需要有过硬的体能、技能基本功,更需要先进的灭火救援理论和经验积累。以往的培训往往局限于填鸭式的知识灌输,没有充分调动受训者的主观能动性,一方面造成知识被动地接受,另一方面使受训者的创新意识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知识面过于生硬。同时,建立符合“全灾种、大应急”战斗能力标准的,科学、合理的指战员能力考评体系,促使各级指战员灭火救援实战能力得到纵向提高。

(三)完善防消联勤模式,提升指战员救援战略意识

防消联勤机制需进一步完善,过去,基层指战员重点单位六熟悉时主要还是看看消火栓位置、进攻疏散通道、消控室和固定消防设施使用,新时期的消防救援队伍需要对固定消防设施使用掌握透彻,才能更高效能地处置现场,也能发现隐患及时反馈整改。过去,很多消防员当两年兵就退伍,在火场上只求贯彻单车指挥员和战斗班长的战术指令就不会去考虑火场的整体,较多的火灾扩大案例分析原因直指战斗员在初战时只管出水枪不想堵截设防的前置性,整体战略意识的不足造成整体效能下降。有的较大火场中,初战队站一开始就需要计算消火栓供水管网的供水能力,供水指挥在增援到场前就要有提前判断,提醒后续车辆使用其它水源,而有的停水案例就是因为供水管网过负荷,造成集体停水,前置战略意识不够导致堵截设防战术失败。消防救援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要求我们指战员都要提升战略意识提高战术水平。

(四)完善组织指挥模式,增强初战指挥能力

现在的基层执勤队站干部队伍素质参差不齐,部分出警少的队站干部灭火救援能力、实战经验还有不如一些老战斗班长、老业务骨干的。因此,在基层队站开展指挥体系改革,充分发挥作战经验丰富的战斗班长的骨干作用是很有必要的。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弥补队站指挥员组织指挥能力不强给基层灭火救援工作带来的弱势。总队、支队也可以通过开展消防员指挥集中培训、资格考评,进一步夯实基层灭火救援初战指挥水平。

(五)拓宽灭火救援作战行动效能评价体系

战术研究开展得怎样,是衡量消防救援队伍业务素质过硬与否的重要标志。在组织战评总结时,按照“每战必评,上评一级”的基本原则,除了固有的传统模式外(即介绍基本情况、处置经过、经验教训等),进一步结合灾情实际情况,如燃烧面积、燃烧物质种类、过火面积、参战力量、持续时间、实际战术运用、造成的人员、经济损失等,对灭火救援作战行动的整个过程进行综合评判,判定是属于“能打仗”还是“打胜仗”,怎样才算是“打胜仗”。基于此,可以实现对指战员能力的整体评价,可以对“科学指挥”概念进行具体化、形象化,从而也切实达到了战评总结的真正目的,提高了参战指战员的灭火救援实战水平。

参考文献

[1] 中国消防信息网.浅析当前灭火与救援现场安全管理.张毅.工作调研.2016年10月

[2]公安消防部队执勤战斗条令. 第三章.执勤战斗行动和第五章.战评与总结.2009年0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