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1+X”证书制度下如何加强校企合作的几点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03
/ 2

基于“ 1+X”证书制度下如何加强校企合作的几点思考

刘鹏

天津滨海职业学院机电工程系 300451

摘要:“1+X”证书制度为提高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制度保证,加强建设符合我国国情的校企合作模式,对于提高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本文讨论了校企合作目前存在的问题,并且有针对性的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

关键字:校企合作;“1+X”证书;职业教育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部署,落实职业院校学历教育和培训并举并重的法定职责,坚持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相结合,促进书证融通、课证融通、赛证融通。自2019年开始,各职业院校重点围绕服务国家需要、市场需求、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结合本地区发展需求,先后开展多专业的1+X证书工作。但是只依靠学校对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进行培养,实现起来有很大的难度,因此加强校企合作就成为具有可行性、可操作性的必然选择。

一、“1+X”证书简介

2019年1月24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指出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模式改革,借鉴国际职业教育培训普遍做法,制订工作方案和体管理办法,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该方案指出职业院校的学生在达到学历水平要求的同时,应获取更多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实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复合型发展与可持续发展。

6181de9f07b23_html_3018985c39e717cd.png

图1 “1+X”证书制度体系框架

二、“1+X”证书在具体操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1+X”证书制度是教育部提出的职业教育发展方向,实施时间短,各类院校试点工作的部署和实施仍处于摸索阶段,从学校具体操作层面来讲,主要存在的师资构成不合理、实训室配置不齐备、教学资源建设落后等几方面的问题,而这些均与校企合作不足有着直接的联系。

在师资队伍构成方面,各类职业院校(包括中高职以及应用型本科)都在积极打造专兼职结合的师资队伍,增加双师型教师比例。但有相当一部分的教师是研究生毕业之后直接进入到工作岗位,不但缺少相关的教学经验和教学能力,而且缺少企业实训经验与技术把控能力;还有部分教师虽然拥有丰富的教学理论知识与教学经验,但是墨守成规难于吸收前沿的科学技术,教学方法的革新以及科研能力等也都有待提升。而从企业聘请的一线技术人员,虽然具备相关工作经验,但在教学能力、教学方法、教学经验等方面还有所欠缺。

在实训室建设和配置方面,并不能满足职业资格证书的培训需求,高职院校普遍存在实训设备不齐全,更新缓慢,类型单一,教学配套资源不足和设备闲置率较高等问题。例如据相关统计数据,在教育部发布的《工业机器人应用编程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有关试点事项说明》中提出试点院校需要配备符合工业机器人应用编程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功能要求的实训设备(≥5 台),可以同时满足至少40人进行理论学习,满足至少20人分组进行实践操作。但现状数据显示70%左右的高职院校还未达标。

在教学资源建设方面,“1+X”证书制度中各专业相关工种的国家职业技能标准,是依附于校企合作的结果,从目前看教学资源建设现存的主要问题是不了解行业和企业的发展需求,没有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加入到教学内容之中,缺少真实工作项目为基础开发的相应教材,同时也缺乏学校企业相连的学习平台,教师、学生与企业一线技术人员间的互动频率很低,这样就很难推动课程资源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三、改进措施

必须加强校企合作,通过校企合作的形式让学校和企业能够发挥各自优势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我们知道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在于人才资源和理论水平的优势,能够为企业提供智力支撑和技术支持。而企业的核心优势在于企业掌握工艺需求和岗位要求,能够准确把握市场动态的变化,为人才培养方案的修改和优化提供导向;只有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才能形成优良的育人条件,为人才培养创造良好育人环境。

1、建立长效合作机制,确保校企有效合作。从目前校企合作的情况来看,因为企业要考虑到投入产出、商业秘密、技术壁垒等问题,普遍存在与学校合作参与热情度不高,不愿意进行深入合作的问题,因此政府部门应加强顶层设计,统筹规划监督指导,合理分配利益相关方必要的经费补贴,以税收减免、财政补贴为驱动,鼓励企业通过深化校企合作的方式,助推职业院校课程标准、教学方案等配套措施的完善。同时对于职业院校注入经费要有保障,我们知道职业教育培养是以岗位要求为出发点,培养复合型技能人才,具有理论课程与实训课程相结合的特点。因此实训环节就是职业教育的核心,而在“X”证书对于生均实训设备使用数量以及实训设备的质量要求都有待提升,亟待职业院校构建完善的实训基地。而这些实训设备的完善、师资培训与补贴都需要各级政府在经费上予以保障。据统计高等教育办学经费中仅有近20%的经费归于高等职业教育,教育经费分配严重不均、政府重视程度不够是造成我国职业教育畸形发展原因之一。

2、加强校企沟通交流,实现深化融合发展。目前校企合作模式主要有学生到企业参观的实训周模式、学生顶岗实习模式、专业共建模式、订单培养模式等常规模式,这些模式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往往由于各种原因造成校企合作流于形式,学生学不到货真价实的本领,人才培养质量大打折扣。从目前国家推出 “1+X”证书制度的改革来看,职业教育的转型升级势在必然,而职业院校的教育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专业课程的革新、实训模块的对接、硬件设备的配备、师资队伍的优化等诸多方面的变化。只有校企双方的深度沟通交流才能掌握社会中行业企业的发展动态,政府、企业、学校全程参与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来,从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师资队伍、课程建设、评价体系、就业指导等环节全程参与到人才培养的过程链中来。合理配置共同体中的资源,实现双方利益最大化的合作共赢。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丰富校企合作内涵。从“1+X”证书制度的要求来看,职业院校应建设一支年龄结构合理、专业水平高、技能经验丰富的高素质师资队伍。可以通过职业技能培训的方式来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更重要的是借助校企合作的模式,加强和提升教师技能水平和动手能力,优化专业师资结构,从而全面提高师资队伍的专业水平。另一方面各职业院校从制度层面要建立健全教师的激励机制,可以通过职称评价体系优化、考核指标优化等形式引导教师主动提升技能水平。通过一段时间的建设,让现有教学团队更适合校企合作协同互助的需要,为丰富校企合作内涵和专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四、结束语

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不断的改革发展, “1+X”证书制度能够有效改善人才培养的质量。而校企结合是推进“1+X”证书入校实施的重要手段,构建符合人才培养需求实情的校企合作模式是目前职业院校的迫切任务,只有通过创新校企合作机制、建设好师资队伍和教学资源的改革,才能够为专业的人才培养提供更大的发挥空间,从而确保职业院校的学生逐渐由专业型人才转变为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为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提供更大的助力。


参考文献

1、邓成 “1+X”证书制度背景下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湖北农机化》2020年第7期

2、刘爱民,王凌燕,曹山峰 “1+X”证书制度导向下的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中国管理信息化》2021年7月

3、卢梦楠 “1+X”证书制度下天津市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现状研究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20年6月

基金项目:本研究成果是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十四五”规划专项课题资助,课题编号21ZJB02,课题名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视域下高职智能制造类专业人才培养创新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