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层建筑转换层施工技术要点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01
/ 2

浅析高层建筑转换层施工技术要点

苏金凤

身份证号: 23012119850318****

摘要:随着建筑向高层和超高层方向的发展,结构形式也更具复杂化,建筑使用功能更具多样性。基于这种情况下,转换层施工技术得以广泛应用,通过设置转换层实现上部结构荷载的有效传递。转换层作为高层建筑内不同结构形式受力连结与传递的关键节点,其对高层建筑整体质量具有较大的影响,因此需要掌握转换层施工技术,并针对高层建筑转换层施工过程加大控制力度,确保高层建筑的质量和安全。

  关键词:高层建筑;转换层;模板工程;钢筋工程;混凝土工程

  高层建筑不仅楼层多,而且结构形式复杂,这也使当前高层建筑施工中常用到转换层结构。作为高层建筑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转换层结构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高层建筑整体质量,因此要了解转换层施工的特点,并针对转换层施工各个细节的质量加大控制力度,确保整体整体工程能够达到预期的目标,为施工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提供重要保证。

  1.高层建筑中转换层施工特点

  1.1楼面支撑荷载重

  在高层建筑施工中,转换层是较为常见的结构,在转换层设置过程中,一般时借助于截面内力的变化来改变转换层体系内力的改向。因此转换层楼面负荷较重,而且要求转换层楼板厚度在200mm以上,确保转换层楼面的水平刚度,有效的降低水平剪力的影响。

  1.2 分层浇筑

  由于转换层水平构件跨比较大,截面弯曲时水平方向易出现位移,当不适用平截面的情况下,受力一般呈现为短深梁或是厚板的特点。因此转换层浇筑作业 时,一般宜分层进行浇筑,而且浇筑作业过程中还要考虑到转换层构件的承载力。

  1.3结合下部结构,提高抗震性能

高层建筑转换层设置时,需要考虑到结构的抗震性能,避免地震发生时转换层上下结构之间出现刚度和剪力等突变问题,在设计不落地支撑系统时,需要与下部结构相结合,确保布置的灵活性和合理性。

  2.高层建筑总转换层施工要点

  2.1模板工程

  柱模板施工时,可以采用木胶合板作为柱模,模板安装时宜先搭设脚手架,再安装柱模,并对柱模固定,再浇筑混凝土,待质量合格后才能拆除脚手架。模板之间的竖向接缝宜以开口式拼接法进行处理,再对支撑体系进行固定。转换层大梁自重较大,在充分考虑上部荷载的情况下,需要在支撑架底部位置铺设底座垫板,使上部荷载能够均匀向下层结构梁板进行分布。并结合设计要求,铺满底座垫板,并沿着与方木垂直的方向铺设脚手架。在进行梁底模搭设施工之前,要根据设计图纸铺设底座垫板,在首层楼面定出转换层大量对应位置。转换层支架搭设完成后,要结合满堂支架形成一个整体。转换层大梁支撑架搭设时,需要合理控制水平杆的间距。在板模板和梁模板支设作业时,采用木胶合板作为板底材料,楼板模板先连接阴角模板和墙、梁模板,再进行中间部位铺设。在梁底和支架中间位置处应顺着支架高度设置水平剪力撑。选取木胶合板作为结构转换梁底模,模板安装时,选搭设模板并调节位置,根据标高要求铺设梁底模和梁侧模板,利用U托支撑双钢管托梁。

2.2钢筋工程

  2.2.1制作钢筋

  转换层施工时需要的钢筋量较大,而且钢筋较为密集。在具体制作钢筋时,要保证钢筋表面具有较好的清洁度,钢筋除锈要与冷拉工艺相结合进行。采用机械或是人工方式进行钢筋调直,降低钢筋弯曲现象。并根据设计要求进行钢筋切割,通常根据先长后短的顺序进行断料,避免出现资源浪费的问题。

  2.2.2绑扎及安装钢筋

  安装大梁钢筋过程中,可依据节点位置钢筋排数顺序安装,按照由低到高的顺序先进行底部钢筋安装,并对钢筋间距进行有效控制。可适当提高操作架,为柱纵筋对接提供便利。在角柱点位置水平弯锚区域,为避免纵向钢筋过于密集。根据焊接要求进行梁箍筋施工。当梁钢筋直径在22mm以上时,可选用直螺纹接头。绑扎各个位置钢筋时,应同时做好预埋管线安装工作。在预埋安装施工过程中,需设置接零接地,禁止零线搭在柱、梁主筋上。因转换层大量钢筋量多,需设置保护层垫块。

  2.2.3钢筋接头位置及锚固长度

转换层纵向受力钢筋锚固长度要根据设计要求合理进行确定,柱筋接头则要错开布置,合理控制相同截面接头数量。框架梁宜在边柱和墙内进行锚固,中柱梁钢筋则要贯通设置,柱内梁筋要避免出现重叠的情况,在主梁内锚固次梁钢筋。当跨度较大的情况下,则应对下部受力主筋适量接长,并极用滚压直螺纹接头。另外,对于净跨30%区段范围内,不得设置跨内梁下钢筋接头,一般会在边跨相应位置处设置,合理控制柱、梁主筋保护层厚度。柱筋绑扎作业完成后,宜利用塑料定位卡对柱子和墙体保护层进行处理,并利用高强混凝土垫块对梁侧面进行保护。

2.3混凝土工程

  2.3.1混凝土浇筑

  分层进行转换梁混凝土下料、振捣施工,将500mm定为每次浇筑厚度,且在2h以内合理控制上下层间隔时间,确保新旧混凝土连接部位能够有效粘结。因转换梁、梁柱交接部位具有极为密集的钢筋,为确保梁底能够进入混凝土,在浇筑混凝土前,必须做好实地考察工作,并进行振动棒插入点及范围的确定。完成振捣作业后,可通过长抹子进行抹平施工,当混凝土表面收水初凝之后,即可实施二次振平、压光作业。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通过人工方式进行混凝土摊铺,防止混凝土严重堆积增加荷载题。为平整楼面混凝土,在浇筑混凝土前,可将钢筋标高线焊接到框架柱筋部位,以该标高拉线为准进行找平。

  2.3.2混凝土振捣及压实

  选取插入式振捣器作为柱、墙混凝土振捣施工机械,且在0.5m以内控制每层振捣厚度。上层混凝土振捣施工过程中,振捣棒向下层插入的深度需控制在20cm以上,不得出现漏振、过振等问题。初凝前必须对梁内混凝土实施二次振捣,由于转换层梁具有较大断面,浇筑需一层一层进行,且在500mm以内控制各层浇筑厚度。上层混凝土振捣施工中,因梁内钢筋密度较大,需按照竖直向上下振捣,避免出现卡住问题。板面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可选取插入式振捣器结合平板振捣器,完成二次振捣及收面工作。要求板面混凝土先通过插入式振捣器进行振捣、压实,当混凝土流动性消失后,可选取平板振捣器进行施工,以此将混凝土内的水分排除,满足压实度要求。

  2.3.3混凝土养护

混凝土初凝后,需将薄膜等覆盖到工作面,起到保温作业。并指派专人进行养护施工,为确保混凝土表面含水量充足,应做好洒水保湿工作。每天对混凝土内外温差进行测量,并做好记录工作。在保温状态梁板结构混凝土养护一周后,根据具体数值确定模板是否拆除。

3结束语

高层建筑转换层施工是较为重要的一项施工内容,转换块垒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整体工程的质量。因此要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需要对转换层施工技术和质量进行重视,并对施工过程严格控制,保证高层建筑的质量和安全。

参考文献

  [1]黄晨.装配式建筑转换层墙体预留钢筋定位施工技术[J].价值工程,2020,(23):123.

[2]刘长星.探讨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梁式转换层施工技术[J].中国房地产业,2020,(24):143.

[3]朱俊涛.高层建筑转换层施工与质量控制[J].砖瓦世界,2021,(0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