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方案对急性脑梗死老年患者临床症状与神经功能改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01
/ 2

中医护理方案对急性脑梗死老年患者临床症状与神经功能改善

黄清霞

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医院 中医科 福建 泉州 362300

摘要:目的:探讨对急性脑梗死老年患者行中医护理方案对其临床症状与神经功能的改善情况分析。方法:以2017.05~2019.05的100例人员作为研究对象,运用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行中医护理方案。结果:护理前,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临床症状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临床症状评分明显降低,(P<0.05)。护理前,观察组与对照组两项功能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评分比对照组低,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明显比对照组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给予急性脑梗死老年患者中医护理方案,有效的改善了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在临床中值得被推广和使用。

关键词:中医护理方案;急性脑梗死;老年患者;临床症状;神经功能

急性脑梗死属于神经科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西医称之为脑梗死,中医则称为卒中和中风,多发于中老年人群体中[1]。疾病的症状主要包括:患者有感觉障碍出现、吞咽困难以及颅内压加大等,对患者的生活水平造成了严重威胁。所以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至关重要。基于此,本院此次研究了对急性脑梗死老年患者,行中医护理方案的应用价值,详细报告数据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研究以2017.05~2019.05的100例患者,将其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n=50),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22例;患者最小年龄为54岁,最大年龄为80岁,平均年龄为(67.0±25.6)岁。对照组(n=50),男性患者31例,女性患者19例;患者最小年龄为55岁,最大年龄为81岁,平均年龄为(68.0±25.8)岁。纳入标准:(1)符合急性期脑梗死诊断标准;(2)患者以及患者家属均了解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排除合并肝脏器官功能严重障碍的患者;(2)排除精神异常者。

1.2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保证合理的饮食,禁烟禁酒,适量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并指导患者适当活动,给予患者健康教育。在这个过程中,给予观察组患者中医护理方案,具体方法如下:

1.2.1中医康复护理:对于半身不遂患者,观察其肌肉关节的活动变化,并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关节活动。并对患者的腹部穴位进行按摩,进而有效促进患者肠胃的蠕动,每日2次左右。

1.2.2耳穴埋豆:对于头晕目眩的患者,在其神门、脑干等穴位上贴上王不留行籽,之后用手指轻轻按压,每日3次,每次持续3分钟左右。同时可以按照患者的实际情况,对患者的双耳或者单耳进行埋豆。

1.2.3穴位按摩:取百会、风府及地仓等对患者的穴位进行按摩,每日2次,每次持续30分钟左右。

1.2.4中药敷贴:取当归50g、肉桂50g、三七50g、附子50g、干姜50g及血竭50g,烘干以上药物,并磨成沫,再加入蜂蜜,调制成糊状,将其涂抹在1毫米厚,0.6寸x0.6寸的麻纸上,贴于患者部位,每日敷贴一次。

1.3观察指标

(1)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头痛眩晕、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症状的评分,评分越高,说明症状越明显。

(2)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评分,分数越低,护理效果越好。同时观察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分数越高,护理效果越理想。

1.4统计学分析

研究中所涉及的数据,利用SPSS22.0软件进行分析,其中护理满意度为计数资料,用[n(%)]表示,并用卡方检验,手术指标为计量资料,用(617f9b8f982af_html_31d62d8b825cbd79.gif )表示,以t检验;P<0.05有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

护理前,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临床症状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临床症状评分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下降更明显,(P<0.05)。详见表1。

表1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617f9b8f982af_html_8e7102d7600dc08c.gif;分


组别


例数

头痛眩晕

口眼歪斜

半身不遂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对照组

50

3.64±0.55

2.52±0.45

3.71±0.35

2.30±0.53

3.54±0.45

2.42±0.31

观察组

50

3.56±0.65

1.35±0.10

3.61±0.25

1.43±0.39

3.46±0.35

2.13±0.61

t

-

0.664

17.947

1.644

9.349

0.992

2.997

P

-

P0.05

P0.05

P0.05

P0.05

P0.05

P0.05

2.2比较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

护理前,观察组与对照组两项功能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评分比对照组低,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明显比对照组高,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2。

表2比较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及运动能力评分(617f9b8f982af_html_8e7102d7600dc08c.gif


组别


例数

神经功能评分

日常生活能力评分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对照组

50

24.83±2.86

19.37±1.61

29.40±4.02

56.93±6.15

观察组

50

25.19±2.69

13.47±1.66

28.64±4.17

67.30±6.27

t

-

0.648

18.041

0.928

8.349

P

-

P0.05

P0.05

P0.05

P0.05

  1. 讨论

急性脑梗死发病率及致死率非常高,患者发病后,会导致身体长期受到限制,不仅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对其健康也造成了一定危害,因此为有效提升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及预后情况,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势在必行[2]。中医护理方案属于一种新型的护理干预,属于中医对疾病的一种特殊的研究和护理方法,进而有效的完善护理的整体性及全面性[3]。在本次研究中,给予观察组患者中医护理方案,有效的改善了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神经功能评分,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给予急性脑梗死老年患者中医护理方案,有效的改善了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在临床中值得被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

[1]贾晓鑫.脑梗死急性期中医护理方案在临床中的应用体会[J].智慧健康,2020,6(18):110-111.

[2]方少虹,郑晓娜,洪惠玲.中医护理方案对急性脑梗死老年患者临床症状、神经功能的影响[J].首都食品与医药,2020,27(8):135-136.

[3]杨楠.优化中医护理方案在预防脑梗死急性期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11):269-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