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在直肠癌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中的效果和患者治疗依从性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01
/ 2

循证护理在直肠癌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中的效果和患者治疗依从性观察

安艳春

哈尔滨市阿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黑龙江哈尔滨 150300

【摘要】目的:对直肠癌手术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干预,对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预防中的效果,以及对患者依从性的改善价值。方法:本次对罹患直肠癌手术患者共60例予以选取,病例筛选时间范围为2019年2月-2020年11月,以护理方案差异展开分组,对照组病例中含30例患者,治疗期间辅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病例中含30例患者,治疗期间辅以循证护理,两组在干预后,展开下肢DVT预防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的结果观察。结果:两组在下肢DVT预防效果及治疗依从性比较结果中,观察组改善效果与对照组衡量优势明显(P<0.05)。结论:在直肠癌患者临床治疗中辅以循证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术后下肢DVT的发生,同时可提升其治疗依从性,改善患者病情。

【关键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循证护理;直肠癌;治疗依从性

直肠癌是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疾病常见类型,由于所处方位较低,解剖结构复杂,导致手术治疗难度较大,且术后复发率及并发症率均较高,对患者预后及生存质量极为不利[1]。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为外科手术常见并发症,栓子脱落极易引发肺栓塞,对患者生命安全有极大危害。恰当的护理干预对预防直肠癌术后DVT的发生具有关键作用。对此,本研究对60例罹患直肠癌手术病患行循证护理,并观察其预防下肢DVT的作用以及对其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对罹患直肠癌手术患者共60例予以选取,病例筛选时间范围为2019年2月-2020年11月,以护理方案差异展开分组,30例观察组中:年龄取值范围介于50~79岁,中位水平(62.38±3.34)岁;男共计17例,女共计13例;疾病分型:中央型共计16例,周围型共计12例,混合型共计2例;30例对照组中:年龄取值范围介于52~78岁,中位水平(62.42±3.45)岁,男共计19例,女共计11例;疾病分型:中央型共计15例,周围型共计11例,混合型共计4例;纳选条件:①经直肠镜及手术病理诊断确诊罹患直肠癌;②具备手术指征;③意识清晰,具有良好的认知能力;③均对本研究知情,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重要器官功能损伤者或其他重大疾病者;②存在精神意识障碍患者,无法对研究积极配合者。组间基线资料均衡可比(P>0.05)。

1.2方法

对照组均予病情监测、遵医嘱护理及健康宣教等常规护理干预。基于此,观察组均行循证护理干预:①明确循证护理问题:下肢DVT 多发于术后1h内。由于患者下肢髂静脉被髂动脉、腹主动脉分叉、腹股沟韧带等方面的压迫,因此极易引发血栓。②查找循证护理资料,对本组60例患者临床资料展开综合性分析,进一步制定并实施个体化综合护理。③循证护理实施:第一,术前对患者下肢DVT的高危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术后将高危人群作为重要护理对象,对血糖、血压各项指标进行监测评估。并予以患者进行下肢 DVT的高危因素、症状表现、病因病机及可能造成的危害性等相关内容的介绍,提升其警惕性。第二,恶性肿瘤患者病情发展至中后期,会出现疼痛加剧情况,且由于治疗时间长,患者往往会并发负性心理情绪。对此,需与患者有效沟通,基于其心理状况及身体健康状况实施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对改善患者依从性具有显著意义。第三,术后协助患者翻身,每日对其双下肢进行2次按摩,每次按摩控制在30min;帮助其调至仰卧位,协助患者将双下肢抬起15°-30°,并屈曲膝关节,屈曲度维持在10°-15°左右,可促进下肢静脉血液回流。第四,运动指导,待患者术后生命体征恢复平稳后,鼓励患者进行翻身、下肢抬升及内外翻转等早期床上运动,促进其下肢静脉血液回流。

1.3观察指标

观测并对比两组干预后的下肢DVT预防效果及治疗依从性。其中,治疗依从性采用Morsiky量表进行调查,四项问题中任一问题为否定答案,则判定其为不依从。

1.4统计学分析

应用版本SPSS21.0统一执行数据整理。百分比(%)形式表示为计数数据,匹配χ2验证,标记值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1. 结果

两组在下肢DVT预防效果及治疗依从性比较结果中,观察组改善效果与对照组衡量优势明显(P<0.05)。见表1.

表1下肢DVT预防效果及治疗依从性[n(%)]

组别

n

下肢DVT发生率

治疗依从

观察组

30

1(3.33)

28(93.33)

对照组

30

7(23.33)

21(70.00)

χ2

-

5.192

5.454

P

-

0.022

0.019

    1. 讨论

    下肢DVT主要是因术中麻醉所致的静脉扩张。肢体中肌肉麻痹、收缩能力降低等因素所造成的肢体中静脉血流速下降,上述因素均可能诱发血栓形成。此外,术后长期卧床休养者由于肌肉松弛加重导致血液流速下降,继而使患者术后并发DVT的风险随之加大[2]。循证护理是基于客观、明确的证据上开展临床护理工作。该护理模式对传统护理观念进行了良好调整,其要求医护人员对常规护理措施进行审查,其强调以当下护理证据为基础,要求护理人员对临床实践经验进行总结,并对国内外资料进行查询,经由整体分析对最佳护理措施进行判断并实施,促使护理服务质量得以提升[3]。本研究中,以直肠癌手术患者为中心,对其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进行综合性分析,结合患者个体化病情及心理需求,予以实施健康宣教及心理干预,促使其负性心理状态有效缓解,帮助患者对下肢 DVT症状有更加正确的认识,以预防下肢DVT。同时以运动指导促进其下肢血液循环及功能改善,将血栓形成的风险降至最低化。结果显示,观察组在下肢DVT预防效果及治疗依从性方面较对照组更具优势。

    综上,在直肠癌患者临床治疗中辅以循证护理干预,对患者下肢DVT的预防及治疗依从性提升均具有积极意义,有利于促进患者病情早期恢复。

    参考文献

    1. 施煜,刘华华,蒋红,等.脑卒中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管理的循证护理实践[J]. 护理管理杂志, 2019, 019(010):738-742.

    2. 田文玲,武树箭.循证护理在直肠癌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中的效果[J]. 血栓与止血学, 2019, 025(002):318-319,321.

    3. 唐正科,王志化,张小伟,等.间歇式充气加压预防直肠癌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J]. 血栓与止血学, 2019, 25(02):99-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