床旁临时起搏器安置对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的影响及可行性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29
/ 2

床旁临时起搏器安置对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的影响及可行性分析

樊梅

贵州省骨科医院 贵州 贵阳 550002

摘要目的:探究床旁临时起搏器安置对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的影响及可行性。方法:将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主要对象,分组方式为电脑随机分组,本次研究人数共100例,对照组采取未安置床旁临时起搏器、观察组安置床旁临时起搏器,并将两组治疗后的各项指标进行对比,以明确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62.25±2.52)h、住院时间(7.22±1.52)d短于对照组、焦虑评分(23.25±2.52)分低于对照组、生活能力评分(65.52±2.52)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床旁临时起搏器安置对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具有较高应用价值,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研究和推广。

关键词:床旁临时起搏器安置;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影响;可行性

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术作为临床常见心脏介入性操作,而由于受到多种因素影响,易导致患者出现负面情绪,进而影响疗效[1]。而有学者认为,通过对该类患者安置床旁临时起搏器,能够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性高等优势,能够有效降低心动过缓或心跳骤停发生率,现已广泛用于临床中,对改善患者病情预后具有重要作用[2]。本文目的在于探究床旁临时起搏器安置对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的影响及可行性,具体内容见下文。

1.资料/方法

1.1基线资料

此次研究的试验对象为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采用电脑随机方式分组,分为2组,每组各50例,研究均在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完成。

观察组中男性30例、女性20例,年龄63~89岁,平均值(76.52±3.54)岁;对照组中男性31例、女性19例,年龄64~89岁,平均值(76.98±3.71)岁。二者在上述基线资料的比较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未安置床旁临时起搏器,但需对患者各项生命体征情况进行密切、实时监测,一旦出现任何异常,需及时告知医生,并给予其对症治疗。

观察组安置床旁临时起搏器,起搏入路选择患者右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股静脉,尽量选择经股静脉途径,直至临时起搏器稳定后,采用X射线片观察搏电极导管尖端位置情况,并在术后给予其适量低分子肝素(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60190;生产企业:深圳赛保尔生物药业有限公司)行皮下注射,注射剂量为3000U,直至置入永久起搏器前1天。

1.3观察指标

将两组各项指标进行比较,如各项临床指标、并发症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此次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选择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选择X2检验,当数据存在统计差异,用P<0.05表示。


  1. 结果

2.1两组各项指标的对比

观察组手术时间(62.25±2.52)h、住院时间(7.22±1.52)d短于对照组、焦虑评分(23.25±2.52)分低于对照组、生活能力评分(65.52±2.52)分高于对照组,(P<0.05)。如表1:

表1:各项临床指标的对比(x±s

组别

例数(n)

手术时间(h)

住院时间(d)

焦虑评分(分)

生活能力评分(分)

观察组

50

62.25±2.52

7.22±1.52

23.25±2.52

65.52±2.52

对照组

50

75.52±3.85

8.56±1.78

32.85±3.85

55.25±1.02

T值

-

20.392

4.048

14.753

26.712

P值

-

0.000

0.000

0.000

0.000

2.2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的对比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如表2:

表2: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n;%)

组别

例数(n)

恶性快速心律失常

发热

总发生率

观察组

50

1

0

1(2.00)

对照组

50

6

5

11(22.00)

χ2

-

-

-

9.470

P

-

-

-

0.002


3.讨论

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使得临床治疗心脏介入型操作患者一般选择永久心脏起搏器安置术治疗,具有时效性、安全性等优势[3],但由于受到自身病变因素、起搏电极不到位、药物副作用等因素的影响,易增加患者致命性心律失常发生风险,并且在手术期间,需给予其适量的异丙肾上腺素,使心动过速、频发室性早搏、心室颤动等发生率不断提高,若未能及时采取对症治疗,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

研究显示,通过安置床旁临时起搏器能够使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的预后得到改善,并且安全性高,操作十分简便,能够使患者心动过缓或心跳骤停等症状得到改善,并且给予其适量的低分子肝素,能够显著提高临床效果,以达到抵抗心律失常的目的。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内动静脉血栓的形成,并且不会影响血小板聚集和纤维蛋白原与血小板的结合,血药浓度达峰时间为3小时,通过给予其皮下注射,能够使生物利用度得以提高,药物经肝脏代谢尿液排出,能使半衰期得以延长,现已广泛用于临床中[4]。在本次结果中,观察组手术时间(62.25±2.52)h、住院时间(7.22±1.52)d短于对照组、焦虑评分(23.25±2.52)分低于对照组、生活能力评分(65.52±2.52)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安置床旁临时起搏器能够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和手术时间,并且能缓解患者焦虑状态,提高患者生活能力,降低并发症。

综上所述,床旁临时起搏器安置对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具有较高应用价值,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进一步推广与探究。


【参考文献】:

[1]秦淑娟,蔡林,汪汉.不同部位起搏对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血清心肌酶及氮末端脑钠肽前体水平的影响[J].成都医学院学报,2020,15(3):353-357.

[2]沈娟,易岂建.68例儿童植入心脏起搏器临床分析[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20,45(4):464-467.

[3]倪水清,贺集贤,王建平,等.不同心脏起搏方式对心力衰竭伴心房颤动患者心衰指标、心功能的影响及经济效益分析[J].成都医学院学报,2020,15(2):251-255.

[4]罗军,刘云兵.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术后囊袋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20,17(20):3033-3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