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损伤的康复治疗进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27
/ 2

脊髓损伤的康复治疗进展

李伦哲

山东协和学院

【摘要】目前,人类脊髓损伤的发生率正呈逐步上升趋势。脊柱损伤中,脊髓损伤属于最为严重的一种并发症,脊髓损伤常常会对患者下肢产生严重的功能性障碍,在治疗过程中出来会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疼痛,也会给整个家庭带来很大的经济负担。面对脊髓损伤存在的多种问题,对于脊髓损伤的防治、护理与恢复将成为当今医疗领域的一项重大课题。

【关键词】脊髓损伤;康复治疗;进展研究

脊髓损伤大多是某些病的后遗症,由于身体患病导致脊髓构造出现损伤,进而对于脊髓的神经系统产生得了影响,属于较为严重的致残性的疾病,常引起人体不同程度的瘫痪,进而严重地影响患者的自理能力和活动能力。近年来,由于医学科学技术的日益提高,越来越多的脊髓损伤病人不但可以在最初的外伤中生存了下来,甚至还可以活到完整的一生,甚至活到老年。所以,对脊髓损伤病人实施早期康复干预就已成为了一种必不可少的工作。

  1. 脊髓损伤的病因
    1.1直接暴力因素导致。如用力击打下背,或向后跌倒碰到后背突出的石头,又或下背挤压伤,都能引起不同程度的脊髓损伤,还有就是从高处跌倒、头部碰撞,或因脊柱过伸、过屈、过扭等所致的颈椎骨折、脊髓脱位以及脊髓血液循环功能障碍,都可能导致脊柱的间接受伤[1]

1.2儿童脊髓损伤最常见的因素是摔伤,还有就是是车祸。成人最常见的受伤部位是胸腰椎过渡段,其次是颈部,在儿童中,最常见的脊髓损伤是颈脊髓,然后是腰椎,其中由于胸脊髓得到了肋骨和骨性胸的保护,因此损伤的可能性相对较小。 

2.脊髓损伤康复治疗
2.1患者于初次入院时,应密切监视生命体征。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康复指导意见固定伤处,尤其是对头颈椎损伤,一般需要有固定的圆领,如果损伤部位不是很明显,则应按照损伤的损伤原位固定搬运病人,一般需要处理人员为四人一个对头部进行固定,而对头胸腰椎之间的损伤则需要由三人进行搬运处理以减少运送颠簸[2]

2.2脊柱术后应遵循常规康复治疗。在早期治疗中,通常使用大剂量的激素,因此需要注意生命体征的变化,是否有胃肠道出血,动态检测血清电解质的变化,发生病例后及时报告医生进行治疗。

2.3正确体位及体位的改变在床上正确体位及体位的改变对预防压疮、防止肢体挛缩畸形、减少痉挛、保持活动范围、防止脊髓神经进一步损伤具有重要意义。

2.3.1保持正确体位:颈部骨折病人,应以颈托或颈圈在中立位固定,避免头颈过度倾斜。也可以在脖子二边安装砂袋或小圆轨枕,以避免在脖子前后的旋转时对脊髓神经系统产生伤害。下肢体位:在仰卧位时,可以选择将臀部伸直、膝盖伸直,以免影响静脉回流、踝关节背屈、大脚趾伸直。侧卧时,可采取微微屈曲20°,双膝微微屈曲60°。上躯体位:平卧肩部伸展约90°,肘直,前臂旋后。侧卧位状态下肩关节运动屈曲约90°,后肘关节屈曲90°,上肢肩关节和肘关节平直,手和前臂中立。身体姿势由各种枕头支撑[3]

2.3.2体位变化:颈椎手术患者,除了手术内固定,颈托固定,必须采取轴向翻身法,头部和躯干必须需要2到3人同时进行翻身,进一步避免身体扭曲,旋转和拖拽,造成严重后果。鼓励患者进行卧床活动,定期换体位:在急性期应每隔2小时进行改变体位,在康复时期每3到4小时可以改变体位一次,如果病人不能完全进行翻身,应该有人帮翻和改变位置[4]。每次换体位时,检查患者骨突皮肤状况,并使床单光滑清洁,有条件可以使用气垫,但任何高级翻身床都不能代替人翻身。在保障脊柱稳定后,患者应尽快从床上坐起来,逐步实现仰卧转换,防止直立性低血压的发生。

2.3.3预定减压:以站立式每十五分钟减压一次。按照个人状况选用最正确的方式,如果可以的话,通过压力测试系统来评估哪种方式更正确。具体方法如下:(1)用双手托住轮椅30-60秒;②在轮椅一侧停留30-60秒;③前倾约30~60秒;④如有身体可以倾斜及躺下,可利用此功能1~2分钟,如维持此姿势三十分钟以上,尽量多地改变身体姿势[5]。在轮椅上,让病人通过带有辅助手柄的镜子检测自身的身体姿态,如检查脚踝、膝关节、臀部等有无触及轮椅;躯干姿势必须正确;膝盖是否一样高。

2.3.4控制危险源:要主要病人身边的物品,避免二次伤害,如远离火炉、热水器等,在活动时要注意障碍物,小心不要触及障碍物或伤人;在活动时要特别小心以免受伤,同时也要穿鞋护足。

2.3.5加强对关节的灵活度训练:运动范围训练必须保持正常运动范围,适当的运动可以避免滑膜关节的致畸性,同时有利于增加肢体血液循环,进而预防肌腱的缩短、挛缩。运动还可避免由于关节疼痛、体位失常、压疮发生和挛缩等而引起的自理功能障碍。进行被动滑膜关节的活动训练应在一天进行二次,从急性休克期间开始,在每条肢体的近端滑膜关节和远部滑膜关节之间活动超过十分钟。执行关节活动度训练时应注意:当脊椎位置仍不稳时,适当控制髋关节的活动时间和范围,对于对于颈椎的位置不稳,肩外展不应超过90°;对于左胸腰椎位不稳,其髋屈曲不应超过90°;由于患者没有运动感觉,应减少过量的关节运动,并防止对关节软组织的过度伸展。对于损伤程度处于T6至T7的患者来说,应特别谨慎。在对腕关节进行背伸时训练时,应当保持手指屈曲,从而通过保持屈肌腱的紧张达到背伸腕的抓握功能,并可以防止手内在肌的过度牵张。

3.心理康复

基本上每个脊髓损伤病人在受伤后都有严重的心理障碍,一般的心理状况变化是:害怕到怀疑、再到抑郁、到挣扎、到承认,最后慢慢适应。治疗师应针对病人在各个时间的心理状况制定不同的康复措施,如在害怕期予以心理安抚,消极期使病人接受事实,在抑郁期对患者加以心理劝导和避免患者轻生,并给予病人的心理问题以鼓舞人心的解答,以此帮助病人重新建立信心。在认知期,积极协助患者安排新的日常生活,给予更多鼓励,并帮助他们重新回归正常生活,积极配合各种卫生护理。同时给家属讲解了运动功能训练的重要含义,并了解最简单的运动训练要领,并坚持帮助病人开展运动锻炼,坚持不懈,以取得较好的治愈疗效。

4.总结

综上所述,脊髓损伤的恢复疗效主要与康复时间选择有关,而早期恢复对病人的恢复疗效产生了决定性影响。对脊髓损伤病人实施的早期规范化康复训练,能有效防止肢体肌力废用性衰退、关节僵硬等情况发生,从而减少住院时间,减轻住院费用,并降低家庭和社会的压力。

【参考文献】

[1] 杨磊, 赵海康, 窦群立,等. 康复治疗对脊髓损伤患者近期及远期社会、心理、生理状况的影响[J]. 现代医学, 2019, 047(001):56-59.

[2] 脊髓损伤患者康复治疗的疗效观察[J]. 亚洲临床医学杂志, 2020, 3(3):32.

[3] 郭兴富, 薛艳芳, 张云雪,等. 探讨外伤性脊髓损伤致截瘫的中医康复治疗效果[J]. 中国保健营养 2020年30卷22期, 341,343页, 2020.

[4] 李萍, 梁海. 连续性护理干预应用于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术后 康复中的效果评价[J]. 中国保健营养, 2019, 29(014):196.

[5] 梅英春, 马殿栋, 丛蓓,等. 运动康复在脊髓损伤康复治疗中的应用现状[J]. 临床医学进展, 2019, 009(004):P.401-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