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治胃病 养胃先行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26
/ 2

中药治胃病 养胃先行

张永金

巴中康达医院 四川 巴中 636600

胃是我们人体重要的器官,我们每天吃的东西都需要通过胃进行处理。在现代社会的压力下,有越来越多的人遭受胃病的困扰。胃病就是指一系列和胃相关的疾病,发作时会影响到患者的正常生活,且承受较大的痛苦。胃病的发作常常和不良的生活规律相关,很多患者都是因长期饮食时间不规律,或者喜食油腻、辛辣等食物、吸烟、酗酒等原因慢慢形成了胃病。胃病的治疗是长期的过程,患者需要改变错误的生活习惯,在医生指导下坚持用药。西药在治疗胃病上有一个明显的弊端就是一旦停药,胃病又会“卷土重来”,而中药在治疗胃病以“养胃”为主,具有独特的优势。

1、易患胃病的几类人群

在对胃病患者进行研究统计时发现,以下几类人群最容易患有胃病:第一、经常熬夜的人群。这类人群中又以上班族居多,因为上班族部分人群承受较大的工作压力,会经常性的加班熬夜,作息时间长期不规律,且饮食也不规律,很容易诱发胃病。第二、饮食长期不规律的人群,这类人群的特点有经常不吃早餐、经常吃刺激性、生冷等食物、每餐吃的过饱等,长期下来肠胃在外界刺激下功能逐渐受损,引发胃病;第三、运动量不足的人群,若人长时间久坐,会影响到人体的肠胃功能,导致蠕动功能出现异常,且运动量不足也会导致无法分泌出足够的消化液,从而表现出消化不良等症状;第四、经常出差的人群。经常的出差的人群旅途时间很长,身体容易疲劳,而且经常出差,日常饮食经常改变,导致人体不能很好适应,损害肠胃;第五、中老年人群,随年龄的增加,人体各组织器官的功能逐渐下降,肠胃功能也逐渐衰退,容易患上胃病[1]

2、中药治疗胃病的理论依据

脾胃属中焦,具有化生气血的重要作用,脾和胃的关系密切,所以中医在治疗胃病时常提及脾。传统中医对脾胃进行了深入研究,且逐渐形成了脾胃学说。此学说最早起源于《内经》一书,是脾胃学说发展的基础,在金元时期脾胃学说逐渐成型,然后在历朝历代学者的努力下脾胃学说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最后形成了较为完备的脾胃学说。中医中将胃称为“谷仓”,因为胃起着提供人体运转能量的重要作用,食物经胃处理,然后排出体外,所以说胃主“降”。脾主“升”,是指脾在人体血液循环中起到重要作用,并且脾会将人体中的多余水分带到肺、肾等位置,使这些多余的水分排出体外。所以可以看出,脾和胃的作用虽截然不同,但两者间的关系却是密不可分的。中医治疗胃病会考虑到整个人体,认为人体各器官组织之间是相辅相成的,不会仅局限于局部病症,治疗胃病不以消除病灶为首要目的,而是主张保护胃气,即先养好胃部,然后进行进一步的治疗。

3、中药治疗胃病的方法

中医治疗胃病,将保护胃气放在首位,然后在调节脾胃功能,中医认为胃病证型可分为脾胃虚寒型、肝胃不和型、脾胃湿热型、胃阴不足型、血虚气滞型、胃气不和型等,下面详细讲述各证型胃病的治疗方法[2]。第一、对于脾胃虚寒型胃病的治疗。脾胃虚寒是指脾胃的阳气衰,阴气盛,常由于患者食用生冷食物过多、过于疲劳、情绪不畅所导致,患者以中老年人以及体质较差人群居多。脾胃虚寒型胃病常表现为胃部隐隐作痛,四肢较凉、大便较稀、畏寒喜热、空腹时疼痛感明显等。因此类患者中阳不足且脾胃虚寒,所以治疗原则为健脾和胃、温和益气,可选用陈皮、厚朴、木香等益气健脾的药物,以及干姜等散寒的药物;第二、对于肝胃不和型胃病的治疗。肝气会影响到胃部,因为肝气贯穿人体,当肝气失调时也会影响到胃,且肝脏是胃消化的重要部分。肝胃不和型患者的症状常见有胃部胀痛、反酸、易怒、舌苔白等,此类患者肝气疏泄,治疗以疏通肝气为主。木香是治疗此类胃病的常用药物,其具有很好的疏通肝气的作用。另外,治疗肝胃不和型胃病的常用中药方剂为柴胡舒肝散;第三、对于脾胃湿热型胃病的治疗。脾胃湿热是指脾胃处湿热蕴结,导致湿热蕴结的常见原因主要有三方面,首先时身体遭到湿邪、燥邪等侵入脾胃,如患者经常处于潮湿、燥热的环境中就容易感染外邪。其次是饮食不节,饮食时间不固定、吸烟酗酒、过食刺激性食物等。最后是情绪失调,不良情绪长时间积聚体内,久之影响到脾胃。脾胃湿热型患者常表现出胃部灼痛、口苦、容易疲劳、恶心等症状,治疗上以清热化湿为主,服用化湿健脾类药物,常用黄连、木香、半夏、厚朴等药物;第四、对于胃阴不足型胃病的治疗,经常食用刺激性食物、熬夜、疲劳过度等行为很容易导致损伤胃阴,造成胃阴不足。此类患者会表现出胃部疼痛、经常口干、胃胀、大便干、口臭等症状。治疗原则为养阴清胃,服用化生阴液的药物,补胃阴,常用乌梅、甘草、麦冬等药物;第五、对于血瘀气滞型胃病的治疗。当身体长时间处于情绪低沉、气虚等状态,则体内血气运行会受到阻碍,气滞血瘀常会导致关节痛以及胃痛。血瘀气滞型胃病症状为胃部有刺痛感、进食后胃部疼痛感加剧,舌苔可见有紫色等。治疗上以活血化瘀为主,可用丹皮、桃仁、川穹等药物;第六、对于胃气不和型胃病的治疗。胃气是中医中的一个名词,是指胃的消化功能。胃气不足人体常会表现出食物不振,胃气不足型胃病的常见症状还有干呕、乏力、舌苔黄腻等,所以需要改善胃气不足。可服用茯苓舒华膏,成分为茯苓、橘皮、鸡内金等药物。

综上,西药治疗胃病常有抑制胃酸分泌、保护胃黏膜、中和胃酸这几类常用药物,患者在使用西药治疗时,常有服药期间状况良好,停药一段时间后胃病又再次复发的情况出现。中药治疗胃病是从全身对患者进行调理,从根本上治疗胃病,所以患者在中药治疗后,并坚持正确的生活方式,胃病再次复发的概率很小。如今,越来越多的学者投身于中药治疗胃病的研究中,相信不久中药会造福于很多被胃病困扰的患者。

参考文献:

[1]师哲,周蒙恩,张克慧,曹梦醒,李勇.加味芪榔方治疗药物依赖性气阴两虚型便秘患者的疗效及对外周血MTL、VIP、5-HT和5-HT4R的影响[J/OL].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1-10[2021-06-04].

[2]张迎春,何海艳,杨欣,朱惠萍,黄雪,孙宏文.中药复方结合分级降阶梯应用PPI治疗胃食管反流病诊疗思路及优势浅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21,30(13):1474-1478.

[3]韩旭东,吴珍珍,李芳,王文第,王剑,李怡林.穴位敷贴及中药足浴联合ERAS技术对腹腔镜子宫全切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21,43(01):4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