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血病患者的心理分析及个性化护理对策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26
/ 2

白血病患者的心理分析及个性化护理对策分析

章艳琳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上海 200080


【摘要】目的:掌握白血病患者心理特征并实施个性化护理,评价护理对策应用效果。方法:80例入组患者,40例常规护理设为对照组,40例个性化护理设为观察组,比对2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心理状况评分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依从性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白血病患者心理健康水平较差,为其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不仅能够解决患者心理问题,也能够促进患者治疗依从性、生活质量提高,减少并发症发生几率,利于患者健康恢复。

【关键词】白血病;个性化护理;心理状况

白血病因起病急、治愈难、放化疗副作用多、致死率高,患者治疗期间极易出现焦虑、抑郁、恐惧、烦躁、担忧、失落等心理问题。文献资料表示心理问题是增加患者并发症发生几率、影响患者遵医行为、降低患者生存质量、加剧患者痛苦的关键因素[1]。了解白血病患者心理特征,掌握白血病患者身心健康状况,并给予针对性、全面性、科学性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解决患者身心问题,降低治疗难度,促进临床治疗有效性、安全性提升。本研究以80例患者为例,就个性化护理对策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旨在提高白血病临床护理质量,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态与行为。

1资料及方法

1.1资料

从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在本科接受白血病治疗中的患者中选取80例进行研究。纳入标准:(1)白血病确诊;(2)签署知情同意书;(3)通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排除标准:(1)意识状态较差;(2)有精神病史;(3)放化疗禁忌证;(4)遵医行为差。

根据入院时间编码结合护理模式将其分成2组:(1)对照组40例,男性18例,女性22例;年龄22~79(45.25±5.65)岁;病程1~24(6.23±2.21)个月;(2)观察组40例,男性16例,女性24例;年龄22~78(45.26±5.74)岁;病程1~26(6.23±2.22)个月。一般资料2组差异不大,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对策,如病情监测,安全用药管理等。

观察组实施个性化护理对策,即成立白血病个性化护理小组,经小组培训、会议探讨、调查研究、研究成果分析、经验总结等全面掌握白血病患者心理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制定科学、合理心理护理方案。利用心理健康评量表、语言沟通技巧等掌握患者心理问题及成因,并结合患者疾病认知水平、心理承受能力、问题理解能力、个性爱好、病情严重程度等针对性落实心理护理措施,包括舒适环境营造、倾听患者叙事、健康宣教、家庭支持、社会支持、疼痛管理、饮食规划、运动指导、并发症预防、心理咨询与调解等。

1.3观察指标

(1)干预前后采用焦虑、抑郁自评量表评估患者心理状况,各量表得分0~100分,分值与心理健康状况成反比[2]

(2)采用自制量表围绕“饮食、作息、运动、服药、病情监测”等内容评价患者依从性,完全依从80~100分,基本依从50~79分,不依从0~49分。

(3)采用健康调查简表评价2组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得分区间0~100分,分值越高说明生活质量越高。

(4)统计治疗期间2组患者感染、胃肠道反应、肝肾功能损伤、血管损伤、皮肤黏膜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用SPSS2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61779ed54a076_html_f8097f72d353803c.gif ±标准差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数(n)、率(%)表示,用61779ed54a076_html_598edc2cab740572.gif 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心理状况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评分较低,见表1。

1 两组心理状况比较[61779ed54a076_html_f8097f72d353803c.gif ±s),分]

组别

n

焦虑

抑郁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对照组

40

58.85±6.36

44.24±4.02

60.02±3.36

43.65±5.25

观察组

40

58.87±7.33

31.18±5.06

60.17±3.65

32.24±4.06

t

0.013

12.781

0.191

10.873

P

0.990

0.000

0.849

0.000

2.2两组治疗依从性比较

观察组依从性95.00%(38/40),对照组75.00%(30/40),2组比较61779ed54a076_html_598edc2cab740572.gif=6.275,P=6.275<0.05。

2.3两组生活质量比较

观察组干预后评分(90.24±5.14)分,较对照组(86.98±5.33)分高,两组比较t=2.781,P=0.007<0.05。

2.4两组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发生率更低,见表2。

2 两组并发症比较[n%]

组别

n

感染

胃肠道反应

肝肾功能损伤

血管损伤

皮肤黏膜出血

合计

对照组

40

4(10.00)

2(5.00)

1(2.50)

1(2.50)

2(5.00)

10(25.00)

观察组

40

2(5.00)

1(2.50)

0(0.00)

0(0.00)

0(0.00)

3(7.50)

61779ed54a076_html_598edc2cab740572.gif

——

4.501

P

——

0.034

3讨论

白血病作为造血系统恶性肿瘤,对人民群众生命和健康存在严重威胁。面对近些年白血病患病人数的不断增多,加强白血病临床诊疗与护理研究势在必行。白血病患者心理问题明显,疾病确诊后多数患者对诊断结果存在怀疑,不愿、不敢面对患病事实。经反复确认后,会产生恐惧、焦躁等情绪,并表现为精神萎靡、食欲不振、失眠等。接受治疗后,面对白血病临床症状、放化疗副作用、白血病并发症、治疗费用等,多数患者出现忧虑、抑郁等情绪,部分患者出现抵抗、敌对、失望等心理问题,治疗依从性大幅度降低。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针对性进行护理干预,能够帮助患者顺利转换身份,减轻患者心理压力,使患者能够以正确、乐观、积极的态度面对疾病及其治疗,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应用个性化护理对策后,患者焦虑评分、抑郁评分明显降低,治疗依从性达到95.00%,生活质量评分较高,并发症发生率由常规护理的25.00%降至7.50%,说明个性化护理属先进且科学护理模式,能够有效解决患者身心健康问题,降低负性情绪对患者治疗与康复的不利影响。

综上所述,个性化护理应用价值较高,可有效解决白血病患者心理问题,改善其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王乔乔,李建萍,韩婷婷,等.白血病患者的心理分析及个性化护理对策分析[J].心理月刊,2021,16(20):183-185.

[2]马晓琴.个性化护理对急性白血病患者化学治疗依从性及感染率的改善作用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2021,28(04):561-562.


作者一姓名:章艳琳;性别 女; 出生年月:1988.07 ;籍贯(具体到市): 浙江绍兴民族: 汉 ;最高学历:本科 ;目前职称:护师;研究方向:血液病患者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