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教学模式下当代计算机教育的创新方案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26
/ 2

网络教学模式下当代计算机教育的创新方案研究

马黎明

南阳农业职业学院

摘要:当前,以信息技术为指导的高新技术已在教育和社交网络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网络化教学也成为教育领域的热点问题。计算机教学是一门非常实用的课程。随着网络教学的飞速发展,计算机教学需要不断改变教学观念,在网络教学环境的基础上探索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水平及教学效率。基于此,本文章对网络教学模式下当代计算机教育的创新方案研究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网络教学;计算机教育;创新方案

引言

计算机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实际操作能力,为社会提供更多高素质的计算机操作人才,所以教师需要结合专业教学的具体条件、课程背景、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更新课堂教学内容,改革课堂教学模式,以能力培养为导向,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进而实现高技能、高素质人才的稳定输出。

一、计算机教育概况

我国计算机发展迅猛,与发达国家间的差距并不是太大。计算机教育主要包括计算机普及教育、计算机技术教育、计算机专业教育。具体来看,计算机教育的普及教育一般面向的是计算机新手,他们对计算机知识掌握得少;计算机技术教育的目标大多是亟需解决工作中各种问题的人,这些人需要对计算机软硬件知识全面了解;计算机专业教育重点面向需要系统化学习计算机专业理论知识、掌握相关实践操作技能的人。计算机专业教育被细分成两部分内容,即计算机技术教育、计算机通用教育,能够满足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学习需求。21世纪是人才竞争和技术竞争的时代,亟需培养大量人才,而人才的培养与教育教学发展有着紧密关系。纵观教育的发展史发现,它的发展是伴随科学技术发展而不断前进的,多媒体、网络和其他技术手段的使用为现代教学的迅速发展提供了技术基础。当前,各地教育部门正在积极引入计算机技术,这就要求教育人员应重点探索计算机技术对教育管理、教育方法、教育思想和教育过程的具体影响,并努力摸索和创新教学模式。

二、计算机教育的现状

(一)教学内容滞后且枯燥

计算机课程教学中,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学习各种软件的操作,掌握基本技能,这样才能满足职业岗位的需要。但实际上,高校购买的软件大多是教育版,教育版的软件与企业版相比存在一定差距,这种差距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在课堂上进行熟练操作,但进入企业之后,还需要再次进行学习,这样的现状使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不断降低。随着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科学的迅猛发展,各类应用软件更迭速度极快,大多数高校在进行计算机课程教学的过程中,还在使用早期的版本授课,甚至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各省职业院校技能竞赛中都有使用软件版本较低的情况。这导致教师的教学内容存在严重的滞后性,难以适应当下社会快速发展的特征。

(二)课程设置比例不协调

由于理论教学的教学成本远低于实践教育成本,因此部分高校教育的课程设置都重视理论教育,轻视实践教育。这样的课程设计虽然能够提高学生对相关科学的认识深度,但对学生的就业反而起到相反的作用。尤其是计算机这种实践能力占主导的专业,就更需要更合理的课程设计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现代对人才的需求有所偏离。理论研究相对实践锻炼可能较为枯燥,过多的理论课程可能会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极大影响学科学习的效果。我们要知道,实践是认识的动力,认识需要在实践中得到验证才能被更深刻地理解。

三、网络教学模式下当代计算机教育的创新方案

(一)运用多样化教学方式

计算机课程本身具有浓厚的趣味性,成长于新时代的高职学生普遍擅长从互联网平台上获取信息,他们对于计算机并不感到陌生,计算机已经成为绝大多数家庭必备的设施。针对学生不喜束缚、动手能力强的特点,教师应该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营造开放式的课堂环境,促使学生从实践活动中掌握计算机知识,感受学习计算机课程的独有乐趣。例如,在网站设计教学中,可以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分析网站设计的关键要素及需要注意的问题,从而创建良好的课堂氛围。接下来的实践环节,从学生作品中挑选出比较有代表性的让其阐述设计思路,对学生的精巧构思予以高度肯定,将会大大激励该名学生,使其形成强大自信,更愿意深入探索计算机领域。

(二)做好人工智能课程资源的建设

人工智能背景下进行高职计算机课堂教学,教学模式由传统的单一计算机学科教学,转化为多学科的知识内容教学。因此,人工智能背景下,针对高校计算机课程教学内容的滞后性问题,首先要做好课程资源的建设,进行课程资源建设首先要明确课程的定位,人工智能涉及的专业和领域教育广泛,在进行课程资源建设的过程中,要明确计算机课程教学的发展方向,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立足于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使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不仅能够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也能在专业领域中实现操作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使学生成长为全方面发展的人才,适应今后企业岗位发展的需要,顺应人工智能时代的变革潮流。

(三)聚焦动态化教学

在高校计算机网络基础的教学中,我们要立足实际,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保证每一个知识点的授课方式都符合学生的学习实际。动态化的教学过程要应用在相应的考核中,而考核不仅要具体到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和计算机的操作水平上,还要量化到学生学习的每一个过程中。这样一来,不仅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深化学生的专业理论,更能让他们在学习与操作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操作水平。除此之外,作为教师,我们要与时俱进,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总结与反思,将传统教学与信息化教学的优势组合到一起,扬长避短,调动学生对计算机的学习兴趣与信心,致力于提升整体的计算机教学水平。

(四)创新考评制度

考评制度是评价一个学生的核心内容,其主要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情况,因此,在考评时候,应该考虑更多方面,从而强化实际的效果。所以,在考评工作之中,应该考虑全新的考评制度,要从三个方面入手:第一个方面是正常的考试评价。基础知识的教学,考虑的就是正常的考试,这种情况下,可以很好地了解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因此沿用之前的考核方式不需要改变。第二个方面是实际能力的考试,更加注重实际能力的强化,因此可以模拟实际的工作场景进行考试,考验学生的任务完成度,评价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第三个方面是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评价一些不能直观体现出来的品质等,从而判断一个学生的品格。

结束语

高校教育作为现代城市生活十分重要的人才培养元素,其作用、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当地的经济发展速度和人民生活水平,这对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高校教育已经较为成熟,但我们也要承认,目前仍然有许多问题并没有得到及时解决,高校教育中的计算机教学问题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所以我们在这些方面的研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需要社会各行各业相互助力,攻克难关。

参考文献

[1]李悦.高校计算机教育教学实践与创新[J].食品研究与开发,2020,41(23):237.

[2]张永东.“互联网+”时代高校计算机教育教学实践[J].食品研究与开发,2020,41(21):238.

[3]曾铮.信息化背景下高校计算机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与实践探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09):93-95.

[4]程东东.分析信息化背景下的高校计算机教育教学改革[J].数字通信世界,2020(08):242-243.

[5]朱路红.信息化背景下的高校计算机教改初探[J].中阿科技论坛(中英阿文),2020(05):194-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