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参股混合所有制企业管理模式的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25
/ 2

国有参股混合所有制企业管理模式的探讨

舒伟

成都雨云科技有限公司 四川成都 610000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国有企业为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目前,我国国有企业正处于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热潮,混合所有制改革在我国并不是一个全新的话题,早在20世纪末党的十五大报告上,“混合所有制”这一概念就已经被提出。21世纪初,我国正式提出了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新举措,在这一新思路的指引下,国有企业的治理结构不断完善和规范,运行效率也不断提升,获得了一系列的成果,但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从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背景出发,关注国有混合所有制参股企业的内部管理与控制存在的问题,以及有哪些相关的优化方案,具有独特的理论新意和重要的现实价值。

关键词:国有参股;混合所有制;企业;管理模式

引 言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经济由高速度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转型期,党的十八大、十九大都对我国国有企业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国企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中流砥柱,要发挥其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领头作用,尤其是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国企的创新能力对其自身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探究国企混改对其自身创新能力的影响亦十分重要。

1国有企业参股的混合所有制改革

在国有企业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历史进程中,政府角色正在不断演变,最早是由国家来管理国有企业的运营;在改革开放背景下,国家变为国有企业运营的支持者,如果国有企业出现资金问题,那么国家会立刻帮助国有企业解决其问题;而在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新时期,国家需要担任监督者角色,能够利用法律政策来规范国有企业的运行。而在企业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时,不同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模式,企业的控制权、管理权也将有所不同,同时监督权、决策权、经营权等方面,也都会存在较大的差异。本文讲述的参股型混合所有制企业,民营团体占据大部分(三分之二以上),拥有企业的实际控制权,国有企业属于参股行为,按照持股比例履行股东的权利和义务。国有企业和混合所有制改革企业本质是两个独立的法人实体,保持独立的经营权。在这种情况下,国有企业以往的监督管理制度将不适用于混合所有制企业,监督体系的效果无法充分发挥。。

健全、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是企业正常、合法运营的基石。对参股型混合所有制企业而言,其财务制度要能够得到国有企业相关职能部门的监督,一方面可以充分了解企业经营活动和财务管理状况,在出现偏差时能够及时给与指导和帮助;另一方面,监督而不干预、不控制,有助于企业在复杂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快速响应,迎接市场的变化;再次,对参股企业的财务管理体系进行有效监督,可以使国有资产运营得到很好的保障,保持国有企业的稳定运行。因此,为保障混合所有制结构的良性发展,参股型混合所有制改革下的国有企业需要做好财务监督与管理工作。

2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背景下国有企业内部管理存在的问题

2.1企业内部管理结构不完善

随着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推进,国内的国有企业,尤其是一些国有资本控股的上市公司,都陆续建立了独立的董事制度和监事会制度,然而在实际运行和管理过程中,这两种制度和机构并未产生预期的效果。企业内部股权的高度集中,导致了一些中小股东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发挥的制衡能力受限,一些掌握大额股份的股东和内部人员很容易直接控制企业,主导董事会和监事会,使公司的监督体系名存实亡。从监事会制度上来看,我国国企从德国取法,成立监事会,但是监事会作为一个决策机构,许多公司尚未建立起与监事会相互协调配合的工作程序和相关组织机构,导致监事会实际上难以发挥应有的监督作用。

2.2资源整合难度较大

传统的国企和民企在企业文化、资产运营、绩效考核及投资回报率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简单来说,国企除了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也力求实现政治利益最大化,而民企的根本目的是追求自身利润最大化,这就导致了两类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和方式的侧重点各有所不同,使得混改后的企业在财务管理等方面将产生较多的分歧,尤其是针对参股型混合所有制企业,民企成分占据主导地位,分歧更加严重。

2.3缺乏风险管理意识与能力

风险意识和风险评估能力是企业发挥内部控制的关键,然而当前我国国企的风险评估体系和评估能力、评估意识尚不成熟。由于国有资本长时间受到相关管理机构的控制和指导,其内外部审计对风险的敏感性较高,所以风险防范意识和防范能力相对来说比较成熟。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即缺乏专业人员对其进行配置,操作性不高,并且存在脱离市场的情况。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新生的风险越来越多,而国有资本体系缺乏一定的应对能力和应对经验。显然,混合所有制改革背景下国有企业各个资本体系的内部,对于风险的管理和评估尚且不够成熟,配套的风险管理体系还不够完整。

3国有参股混合所有制企业管理模式创新策略

3.1设定发展目标,提高运营效率

近年来,我国民企和国企之间的经济效益差异处于一种缩小的发展态势,就工业行业的企业平均绩效而言,那些盈利性能及生产率较高的国有控股企业会明显优于具有垄断性特征的企业,并且国企要素生产率会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而变高。参股型混合所有制企业可以利用国企所占据的地位、品牌和行业影响力,信用背书加持下损耗较少的融资成本。一般来说,混合所有制企业都是垄断性较高的行业,受到现金流敏感性因素的影响,导致其资金比重所形成的效率正面影响呈现出下滑的趋势。同时,非国有经济所占据的比例会倾向于企业生产效率的提升方面。从国企内部来分析,预算工作的管束力薄弱,同时缺少有效的激励制度,使得其内部激励呈现出一种匮乏的状态,会拉低企业的经营效率。因此,想要进一步提高参股型混合所有制企业的国有资本运营效率,就必须要引入市场机制体系,同时创新、优化企业管理观念,从本质上提升企业的生产运营效率,灵活使用市场制度。这种改革不可局限在产权的变动方面,需要构建更为完善的企业治理结构,划分好参股国企、民营成分及其他小型企业股东的管理权限,要保持各方处于相同的地位,这会让各项生产活动项目决策工作的开展更具科学性。

3.2加快推进企业“财税资一体化”建设,提升管理会计信息化水平

企业财税金融推行大数据管理,通过财税综合管理平台与PM项目管理系统、OA办公平台、集中采购平台、资金管理系统等对接,着力解决业务、财务不一致的难题。按照适应行业特点的会计核算原则和规程进行业务流程、信息系统再造,将经营、项目、人事、考核、生产、质量管控纳入数据化管理,使管理制度化、制度流程化、流程表单化、表单数据化、数据可视化,稳步、有序推进业务-财务-税务-资金一体化建设,提高财务管理风险管控能力,扩大企业信息来源渠道,降低信息不对称的影响程度,提升财务数据的处理效率和精准度,为参股型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高质量推进提供技术性保障。

3.3财务管理控制与监督双管齐下、外松内紧

一是必须建立一套适应于企业运营的内部控制制度及动态平衡的财务监督管理模式,企业权责配置、集权与分权制度的设置、财务管理制度的设计,都需要随着企业自身发展的阶段不同及其他因素对宏观经济格局的变化而做出动态的调整。

二是建立有效的监督体制,通过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结合内部审计机构,进行日常财务管理监督,规范企业财务行为,发挥财务服务经营的作用,增强风险控制能力。

三是监管控制尺度的把握,遵循外松内紧策略。参股型混合所有制企业最大的优势是市场反应灵活多变,决策效率高效,能够快速适应市场的变化而做出有助于企业经营的决策。国企在监管控制尺度上,要遵循外松内紧的原则,表面上灵活多变但又不失原则,发挥监管职能的创新能力,不生搬硬套、不唯制度而行,有助于企业的财务管理与运行。

结语

混合所有制改制对企业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参股型混改企业的财务管理作为企业治理的核心环节,应顺应改革要求,通过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以适应监管模式的转变、治理结构的完善等方面的新要求。

参考文献

[1]赵晶.基于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中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J].财经界,2020(19):117-118.

[2]王瑭.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中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经济导刊,2020,28(16):205,185.

[3]察应国.基于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中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产业创新研究,2019(12):124-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