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升航空产品技术评审质量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25
/ 2

关于提升航空产品技术评审质量的研究

1赵艳萍 2石封茶

1天津航空机电有限公司 天津 300308

2陆装驻天津地区航空军代室 天津 300300

摘要:技术评审无系统管理,部分评审游离于研发流程之外,且文档质量审核不到位,导致各评审、审签节点没有很好的发现该发现的问题,漏下下游,研发过程存在质量隐患。

关键词:航空产品,技术评审


1 现状概述

航空工业为国家战略性产品,航空产品由于其重要性,其质量要求很高,如何保证与提高产品质量是航空工业的一项重要课题。技术评审是一项有效的过程质量控制手段,故提高技术评审质量能够有效提高产品质量。而目前我公司技术评审尚存在一些问题,制约了技术评审作用的发挥,主要问题有:

问题一:产品研发流程中的技术评审点不明确,未将技术评审融入研发流程;

问题二:无明确的评审质量标准,评审质量较低;

问题三:文档审签效果差,文档质量水平均欠佳。

2 现状的原因分析

使用过程模式作业表对提升技术评审质量问题进行分析。如图1所示。

6176417b255e5_html_cc638079346c91fd.gif



图1 过程模式作业表

2.1 技术评审过程“输出”

技术评审过程的“输出”主要有评审报告、评审意见与遗留问题解决措施表,对输出的要求主要为输出物质量满足要求、遗留问题需要闭环管理。本过程目前存在的问题是,遗留问题闭环跟踪主要依赖表格管理,无IT系统跟踪,故容易存在疏漏。

2.2 技术评审过程“输入”

a)评审计划

项目管理过程中需要纳入评审计划并进行管理,能够确保评审能够准时开展。目前技术评审未系统梳理,且项目管理仅对部分客户要求的评审进行管理,内部技术评审开展不及时,进而过程质量控制缺失。

b)评审专家团队

评审专家团队的能力水平决定了评审的质量,目前技术评审专家团队未进行明确,且未对评审专家进行有效的评价,导致评审过程专家作用发挥不够充分,进行影响技术评审质量。

c)评审检查单

为确保评审质量,除明确评审专家团队外,还需制定评审检查单,明确评审审查要点,避免评审存在内容遗漏。

d)评审所需资料

评审资料的质量是过程质量的基础,也是技术评审的主体,技术评审主要审查各过程、各资料的完整性、协调性、正确性,而评审资料的文档质量往往通过审签进行质量控制,目前文档审签主要为“编制→校对→审核→批准”串行审签,审签质量与效率均欠佳。

2.3 培训与知识

建立健全培训体系,对评审专家团队进行培训,具备较高的评审能力需要对专业知识、评审检查单进行学习与掌握,对于评审的组织者应进行管理知识方面的培训,整体上提高评审参与者的技术水平。

2.4 工作标准/工作程序

目前的技术评审的工作标准多为评审内容,未对工作流程、工作质量标准进行明确,导致对工作指导性不强,无法指导技术评审的开展。

2.5 设备/设施

质量管理的信息化水平能够有效支撑技术评审的开展,目前航空领域信息化水平有待提高,应积极建设信息化能力,对业务形成有效支撑。

2.6 原因分析

综上所述,通过从输入、输出、培训与知识、工作标准、工作程序、设备/设施等方面进行分析,得出目前技术评审质量较差的原因主要有:

原因1:技术评审没有有效融合到研发流程中,没有明确其开展时机并纳入管理;

原因2:文档质量是评审质量的基础,目前审签方式无法保证重要文档质量;

原因3:各类评审的评审要素需进一步优化,未系统性形成各类评审检查单;

原因4:没有明确评审专家的定位、职责以及专家评价制度,专家作用发挥不足。

3 改进思路与目标

改进思路:技术评审属于质量控制范畴的一类评审,研究方案规划中对评审进行分级管理,包括技术评审、技术子评审(包括设计评审、工艺评审、质量评审)、同行评审(文档评审),通过同行评审保证文档质量为其他评审的质量基础。

改进目标:建立质量控制机制、同行评审机制,优化技术评审方法,梳理明确技术评审的要素,优化并明确评审专家、质量师的定位与职责,系统性提高技术评审质量。

4 改进措施

以质量融入产品项目管理、“一次性把事情做对”为基本思想,过程质量和结果质量双管齐下进行管控,具体改进措施如下:

a)在研发流程中明确技术评审点,并明确评审流程

将各类繁多的评审进行分类、分级,理清每个评审的价值及评审重点,制定评审流程对评审过程实施管理。通过评审提前发现问题并制定解决措施,确保项目团队识别了所有技术风险,并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进行考虑以满足产品需求,避免前期隐藏的缺陷无法纠正或者造成较大质量成本损耗,通过技术评审点在流程中构建产品质量[1]

b)根据优化评审要素表,为评审提供质量标准

通过建立分级评审机制、各评审点的检查要素表,将评审做扎实,发挥效果。首先根据评审目的与评审所处阶段,制定评审维度,再对各个维度展开考虑制定评审要素,评审要素是评审质量控制的基石,故需统筹考虑、详细研讨确定。

c)建设同行评审机制,提高文档质量

同行评审为一种审查程序,是非正式的,由同领域和相关领域同行之间的交叉评审,保证和控制文档文件交付件的质量。评审前,评审专家按评审计划并行预审,发现问题,沟通预审意见,做好会议准备;评审中,确认问题并制定解决方案、解决计划,进而做出评审是否通过的结论;评审后,解决所有遗留的问题并归档。

d)明确评审专家的职责和定位

建设高专业水平的评审专家团队,明确专家团队职责、定位以及评价方法,促使专家团队发挥审查作用,进行阶段技术把关,持续提升企业各个项目的质量水平。提高质量管控,除了流程的保证,更多的是人员作用的发挥,专家团队在质量管控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为了保证专家作用的发挥,应制定相关的评价方法,并与任职资格要求、约束和激励等相关联。

e)提升质量信息化系统,对技术评审提供支撑

基于公司质量信息化系统的开发,融入技术评审管理模块,对评审过程控制、遗留问题闭环管理进行IT管控与跟踪,提供工作效率与效果。在质量信息化系统建设过程中,要遵循“业务架构→流程架构→IT架构”的思路开展,信息化系统建设前要理清流程,流程梳理前需要了解业务,这样才能保证最后的IT系统能够支撑业务的开展。

5 小结

通过控制过程质量,来保证结果质量,技术评审是质量控制最有效的手段之一,而目前技术评审管理流于形式,缺乏可操作性,本文基于现状与问题原因的剖析,从流程制度、人员、IT等方面提出了技术评审改进的措施,为公司后续技术评审提升提供指导。



参考文献

  1. 清华大学,从偶然到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