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测量中深基坑变形观测技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22
/ 2

工程测量中深基坑变形观测技术

王吉龙

身份证号码: 37132819880815****


摘要:工程测量是工程施工的一个关键环节,为后续施工提供的依据决定着施工的整体质量、效率以及实际收益。而深基坑变形观测则是工程测量的主要手段之一,为达成施工目标,我们有必要对其应用展开分析。特别是在社会经济发展越来越快的趋势下,社会大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对于施工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更要对深基坑变形观测的方法展开讨论,与行业同人共同思考。

关键词:工程测量;深基坑;变形;观测技术

深基坑的质量将直接对上层建筑的稳定性带来影响,加强变形观测,可及时掌握深基坑的质量情况,以便根据观测信息采取针对性的处理措施,保证深基坑的施工质量。基于此,文章阐述深基坑变形观测的要求,并围绕观测的主要仪器及使用方法展开探讨。

1深基坑变形观测的基本要求

1.1保证观测的时效性

在普通的工程项目中,并未对测量的时间提出严格要求,只要最终得到完整的测量数据即可。但在深基坑工程中,则需要随着工程进度的推进,在各时间段组织观测工作,以确保所观测的数据能够反映当前施工状况。因此,在深基坑变形观测工作中应配套高性能的仪器。项目常发生于室外等露天环境中,气候条件对项目开展的影响较为显著,在配套观测仪器时还需考虑到适应性问题,即在各类恶劣的环境中也能维持稳定运行的状态。

1.2保证设备的精密度

深基坑变形观测结果具有参考价值,后续工作的开展情况均与观测结果有直接关联。深基坑是建筑中的基础结构,为保证整体质量,则需提高变形观测结果的精准性,以免给施工带来错误引导。对此,应选择高精密性的仪器,最大限度减小观测误差。

1.3保证变形值的等精度

深基坑变形观测中,同一类型的指标在不同阶段的数值具有差异性,需要持续监测,进而求得变形差值。为保证数据间具有可比性,要满足等精度的要求,即每次测量结果的误差均要保持一致。为达到该效果,除了前述所提的仪器配置问题外,还应提高变形观测工作人员的综合水平。

2深基坑变形观测主要仪器及使用

2.1深层沉降仪

2.1.1沉降标的安装方法

在待安装区域钻孔,严格控制钻孔的尺寸和方位,以保证成孔的合理性,给后续沉降标的安装创设良好的条件。在磁性沉降仪的组成中,探头为关键装置,其性能将直接关乎最终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因此需要合理选择探头的材质,在不影响探头正常观测的同时提高其耐久性。结合工程经验,推荐采用PVC材质的探头。导管为一次性使用的装置,不具备回收再利用的价值,因此必须按正确的方法将导管一次安装到位,以免因拔出后无法再次使用而作废。在导管安装到位后于该处安装磁性圆环套。经前述工作后,则进入到探头和孔口的固定环节。在保证各自均具有稳定性后用适量混凝土保护孔口,尽可能减小观测误差。在测量磁性圆环的初始位置时,至少应测量3次以上。采集每次的测量数据,经计算后求得平均值,以提高观测结果的精确性。

2.1.2磁性沉降标测量工作分析

技术人员应以观测规则为工作基准,秉承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参与到深基坑的变形观测工作中。在利用磁性沉降标观测时加强对孔口处的保护,各孔位均要维持洁净的状态,保证孔位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各孔口的标高均具有变动性,因此变形观测人员应高度重视此方面的情况,合理做出调整。若深基坑存在重负荷的情况,则需加强对磁性环的保护,以免影响正常测量工作。

2.2测斜仪

2.2.1测斜管的埋设方法

以测斜管的埋设位置为准并于该处钻孔,结合测斜管的长度确定钻孔深度,并做可行性验证。若满足施工要求则按照该深度标准钻孔,同时保证孔位、孔径的合理性。钻孔后清理内部的渣土等杂物。在测斜管安装过程中,应在其底部配套底盖,安装期间加强检查,在测斜管安装到位后方可采取固定措施。此后全面清理内部的杂物,使管内达到通畅、洁净状态,减小杂物对测量所带来的干扰。测斜仪的探头为高精密仪器,其采购成本较高,为减少探头的更换频率,应做好深度清洁工作,给探头的使用创设良好的条件,使其能够顺利通过测斜管。按规范将探头安装到位后,对测斜仪的另一端管口处采取防护措施。排除外界因素对测斜仪工作状态的干扰,提高深基坑变形观测结果的准确性。

2.2.2测斜仪的测量工作分析

测斜仪在变形观测过程中,侧重的是对土体水平位移的观测,根据此方面的情况对深基坑的质量作出判断。其主要的工作流程为:连接测读仪和探头,依据规范将其连接于一体后全面检查,确保测斜仪能够正常使用。将探头插入斜侧管内,确保滚轮能够稳定卡在导槽上,满足此要求后方可缓慢下放探头。期间操作人员密切观察,探头与孔底相距0.5m时停止下放。在探头下放时加强对探头姿态的控制,不可与管壁接触,否则易损伤探头和管壁。同时探头也不可直接触底,否则会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性,甚至会因为探头受损而出现更换行为。完成一次测量作业后将探头旋转180°,使其精准插入同一对导槽内,再按照前述所提的方法进一步测量。为保证测量数据具有可比性,两次测量过程中检测点应在相同的位置上。出于提高变形观测数据准确性的目的,在测量位移初始位置时应持续操作3次,求得平均值,减小偶然误差,使测量所得的结果具有更高的参考价值。为提高测量效率,需合理应用测斜仪的接口装置。将其对接至计算机中,一方面,可由计算机软件整理数据并分析,判断深基坑的变形情况,高效生成观测结果。另一方面,则可以完整保存数据,避免因人为操作而导致数据遗漏、偏差的情况。在后续的工作中也可根据需求及时调取数据,充分发挥出观测数据的利用价值。

2.3土体水平位移测量仪

需根据说明书连接探头和测读仪。作为一项基础工作,必须保证其具有足够的规范性,以便仪器能够高效运行,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全面检查探头,若无误则将其插入洁净的测斜管内,保证滚轮有效卡在导槽上,再缓慢向下放置,直至距离孔底0.5m处为止。在下放探头时保证其始终稳定在孔的中心区域,不可与孔壁发生碰触。相邻两次测量时应有适量的时间差,由此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完成一次测量作业后将探头旋转180°,插入同一对导槽内,再按照前述所提的方法进一步测量。为保证测量数据具有可比性,两次测量过程中检测点应在相同的位置。出于提高变形观测数据准确性的目的,在测量位移初始位置时应持续操作3次,求得平均值,减小偶然误差,保证测量结果与实际值具有高度的一致性。通常观测间隔时间以3d为宜,具体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但不可影响观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全面性。RT-20MU型测斜仪是业内较主流的仪器,其运行稳定且功能丰富,配有RS-232接口,能够高效连接至微机,测量所得的数据可及时传输至微机中,由专业的软件处理,进行分析、判断及存储。

3结语

通过应用先进观测技术,能够获得准确的观测数据,从而给工程施工的开展提供可靠的依据。深基坑工程中广泛应用到变形观测技术,以测斜仪等主流的装置为主体,技术人员按规范操作,高效参与到深基坑变形观测工作中,所得的数据具有准确性。有关人员需要合理优化变形观测技术,把控技术要点,保证其与实际施工环境具有相适性。

参考文献

[1]李清泽,姜清耀,李菲.复杂环境条件下深基坑变形控制研究[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9(10):33-35.

[2]赵飞.北斗卫星导航技术在建筑深基坑变形监测中的应用研究[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0(04):279-280.

[3]苗小芒.工程测量中深基坑变形观测方法研究[J].江西建材,2020(11):2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