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扬红西路军斗争精神,为实现伟大梦想不懈奋斗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21
/ 3

发扬红西路军 斗争 精神,为实现伟大梦想不懈奋斗

高丹

中共张掖市委党校 734000

[摘要]80多年前,西路军将士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中,以气壮山河的大无畏精神,与数倍于己的国民党正规军和地方民团浴血奋战。面对大漠、戈壁、雪山、 狂风暴雪等各种艰难险恶的环境, 西路军孤军奋战;面对野蛮残暴有增无减的马家军,西路军广大干部战士表现出了压倒一切敌人、战胜一切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靠着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革命意志,奋力拼杀,用血肉之躯坚守每一座堡寨和每一块阵地。他们敢于挑战生命极限,敢于创造战争奇迹,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

[关键词]西路军 生命不息、战斗不止 斗争精神

一、悲壮西征中斗争精神的集中体现

  1. 西征的背景

  1. 国际环境

20世纪30年代,国际、国内政治形势风云变幻,德国和日本这两个法西斯国家构成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两大轴心国,它们分别从东西两翼威胁着当时世界上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1931年日军开始了疯狂的侵华战争,共产国际提出:日本发动对华战争就是进攻苏联的序幕。面对德日的威胁,苏联虽做好了随时作战的战略准备,但仍希望中国这个天然的屏障能够挡住日本法西斯东进的车轮,因此,苏联向我党提出了援助红军抗日物资的计划。

  1. 国内环境

国民党内部的地方实力派主张停止内战,收复失地,联共抗日。在这种局面之下,我党力促国内政局由国内国共内战向全民抗战转变。而就在这民族危亡之时,蒋介石却仍然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想趁当时红军刚刚长征胜利到达陕甘苏区、立足未稳的时候,通过组织通渭会战,企图一举歼灭我党和红军。

  1. 组建西路军

面临国内外局势,处于危急困境之下的党和红军必须找到一条进退有据的路,因此,1934年9月16日,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的王明和康生写信给中共中央政治局,提出了谋划西北苏区,打开一条能够连接“宁夏、甘肃、新疆”的通道,通过占领宁夏,依靠蒙古接通苏联,既能够获得苏联的军事援助,也可抵近遂远抗日前线,基于此,党中央制定了宁夏战役计划。

1936年10月25日徐向前、陈昌浩率领四方面军主力五军、九军、30军及总部直属部队共两万一千八百余人西渡黄河,但是在此却遭到坐镇西北的国民党土著军阀马步芳、马步青骑兵的猛烈进攻,西渡红军损失惨重。与此同时,国民党胡宗南部也打通了增援“二马”的道路,占领了黄河东岸,阻断了河东与河西红军的联系,自此原本由一、四方面军共同执行的宁夏战役的条件已经丧失,执行宁夏战役计划的任务就落在了刚刚渡河的21800名将士身上。

10月28号,30军先头部队渡过黄河进入到景泰地区,与六万多名马敌浴血奋战十多天,后因当地自然条件非常恶劣,经中革军委的同意,11月6日,西路军执行平大古凉战役计划,四方面军向大靖和古浪进发。11月8日,因为战局变化以及苏联援助我党的军事物资的地点的转移,中央又提出了作战新计划,其中对河西部队的任务是组成西路军,以在河西创立根据地、直接打通远方为任务。11月11日,西路军在大靖组建并成立西路军军政委员会,陈昌浩为主席,徐向前为副主席,委员11人,至此,西路军开始独立承担起创建河西根据地,打通远方的任务。

  1. 悲壮的历程

整个西征,大体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西进永昌山丹,建立山永革命根据地11月11号西路军在景泰兵分三路,其中30军经寺滩向大靖挺进,九军经过泾县向古浪进军 ,五军从永泰向大靖进军。11月13日,红九军率先占领古浪,与敌激战三天,毙敌两千,自伤两千四百余人。11月17日,九军撤出古浪,与到达永昌的30军会合,平大古凉战役结束。11月21日,红30军八十九师进占山丹,为策应河东红军的战略行动,西路军与数倍于己的强敌无日不战,直至12月27日,奉命撤出山丹西进。从凉州西40里铺到山丹长约三百余里的蜂腰地段,西路军与马敌鏖战四十多天。

第二个阶段占领临高,建立临高革命根据地。从1936年12月30日到1937年3月12日,历时73天,这是西路军征战河西最艰苦,战斗最激烈,牺牲人数最多的阶段。1936年12月30日,红五军进入临泽县城,由黄超带两个团留守,1937年元旦拂晓,军长董正堂、政治部主任杨克明率两个团、骑兵师,近3000战士连夜疾驰高台,一举攻占高台县城。为了攻占高台,从1月12日开始,马步芳集结近两万兵力围攻高台城,五军将士浴血奋战8天9夜,直至20日,高台陷落,军长董振堂、政治部主任杨克明以下及官兵两千四百余人,血洒高台。马敌在攻克高台后,随即将战斗重点转移到临泽县,当时驻守临泽的西路军总供给部及后勤部队不到400人,而敌人却有五个团的兵力,在与敌人苦战三个昼夜后,趁黑夜撤离到倪家营。1月21日,西路军1.2万人聚集到倪家营后被六万多马家军团团围住,在紧急召开倪家营会议后,23日,西路军开始东返,行至甘州城西洞堡一带时,红30军抓紧战机,全歼马步芳的青海萨拉宪兵团,称为西洞堡大捷。1月28日,龙渠会议召开并作出集中兵力重返倪家营的的决议,但此时的倪家营早已被马敌洗劫一空,于是,西路军在缺粮少弹、天气苦寒、无补充、无增援的极端条件下,和近三万兵力的马敌苦战40多天,战势异常惨烈。

战到2月27日时,倪家营已经无法再部署下去,西路军随即向三道柳沟转移,但被赶来的敌骑兵重重包围,余部不得不三进倪家营,准备从梨园口撤入祁连山。3月12日,西路军刚到梨园口,数万敌兵又蜂拥而至,在红九军和妇女独立团的的掩护下,西路军余部得以进入祁连山,经过马场滩、康隆寺、石窝山激战后,西路军两万一千八百名将士仅剩不到3000人。于是,3月14日西路军军政委员会在石窝山召开会议,作出三项决定:1、徐、陈离开部队,回陕北向党中央汇报情况;2.成立西路军工作委员会;3.将现有人员分三个支队,就地或向东、向西分散打游击。

第三个阶段,转战祁连山,抵进星星峡,肩负新使命。3月14日深夜,在转移途中,西路军工作委员会最后确定兵分三路的方案:其中张荣支队,由约100人的战斗部队和900人的伤病员、勤杂人员及妇女儿童组成,向西沿祁连山外围向酒泉方向做佯攻,就地游击,以掩护王、李支队;王树声支队,由红9军和骑兵师剩余人员组成,约700人,沿祁连山向东转移;李先念、李卓然率领的西行支队,由红30军余部约1300余人组成,进入祁连山向西游进。

西路军余部四百三十余人最后到达甘新交界星星峡。西路军凭着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英勇顽强的斗争精神,最终完成了党中央交予的战略牵制和策应任务,为党和人民作出了巨大的历史贡献、创造了不朽的历史功绩。这种斗争精神是西路军数万将士用生命和鲜血谱就的瑰丽诗篇,是中国革命史上的光辉篇章。

二、西路军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斗争精神形成的思想文化源流

(一)中华民族精神的继承

近代以来,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深深融入了中华民族的血脉中,在国家动荡、民族危亡之时,高昂、强烈、振奋的民族精神曾带领着每一个中华儿女奋起反抗。西路军的广大指战员都是成长于那个充满硝烟的年代,面临民族危亡的历史时期,他们都有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使命感,在他们的骨子里都携带着中华民族精神的基因--百折不挠、自强不息,正是这种精神始终维系和支持着西路军将士们为革命必将胜利的愿望抛头颅、洒热血。

(二)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

十九世纪末开始,各种社会主义思潮扑面而来,以李大钊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主张向俄国十月革命学习。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逐渐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进步人士,中国共产党也将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结合中国实际,不断发展丰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西路军的队伍中有许多优秀的马克思主义者,他们胸怀无产阶级的革命大业,身先士卒,用自己的行动影响着更多的战士们,他们时刻不忘学习理论知识,即使在火线上仍然不忘做好部队的政治思想工作,而且将政治思想工作做到了每个人。

(三)长征精神的延续

在磨难中形成的长征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史上永恒的丰碑,它是西路军革命精神直接的思想来源,深刻影响了西路军革命精神的形成。西路军的将士们都是长征的亲历者,都是长征精神的塑造者,他们在西征途中充分发扬了长征精神的优秀品质,延续了对于理想信念的坚守,延续了不怕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在新的革命斗争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西路军斗争精神。

三、西路军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精神的时代价值

革命战争有胜利也有失败。胜利的历史是高耸天云的丰碑,它光耀千秋,为人民所瞻仰、称颂。失败的历史则是深埋地下的基石。它默默地承载着人民共和国的大厦,却不为人所见。然而,没有基石便没有丰碑。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的悲壮历史,就是这样一块共和国的基石。回顾西路军的悲壮征程,不仅使我们深切地认识到革命胜利来之不易,但也更加让我们坚信,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就是在斗争中成长和壮大起来的。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当今中国正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正担负着新的历史使命。我们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临着一系列重大风险考验,因此,立足新时代,我们必须深刻认识新时代斗争精神的时代内涵,领悟发扬斗争精神的重要意义。

  1. 新时代斗争精神的时代内涵

1、树立斗争意识——发扬斗争精神的前提

回顾西路军浴血河西的历史征程,广大西路军将士之所以能在连基本的生存条件都不具备的情况下坚持行军和战斗,靠的就是这种顽强的斗争意识。进入新时代,面对国际形势错综复杂、周边环境更加敏感、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越发繁重的境遇,树立斗争意识是我们迎接任何风险挑战的首要前提。

2、坚定斗争意志——发扬斗争精神的关键

西路军将士们正是始终秉持如钢似铁的斗争意志,才能在河西走廊浴血奋战半年之久,直至把红军的旗帜插在了星星峡,扛到了延安。新时代,面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坚定斗争意志,是我们克服阻碍党和国家事业顺利前行的顽瘴固疾的致胜关键。

3、掌握斗争艺术——发扬斗争精神的保障

斗争不是争斗,不能蒙头蛮干,而是要讲方法、讲策略。中国工农红军中央军委正是依靠善谋全局的斗争策略、灵活多变的斗争艺术,为实现打通国际路线、获取苏联救援物资,组建了西路军。战争虽然失败了,但西路军的历史功绩永不磨灭。新时代,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环境,不断发展变化的人民需求,掌握斗争艺术,是我们能够把新时代的伟大斗争推向深入的根本保障。

4、增强斗争本领——发扬斗争精神的核心

当今世界,从逆全球化浪潮到中美贸易争端,世界大变局加速深刻演变;当代中国,各种风险挑战集中显露,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越发繁重。进入新时代,增强斗争本领,用实际行动践行我们的初心使命,是我们赢得伟大斗争最终胜利的核心要素。

(二)新时代斗争精神的实践路径

  1. 永葆“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斗争精神,在大是大非面前敢于亮剑

当前,国内国际环境错综复杂,各类矛盾问题交织叠加,面对这些问题矛盾,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发扬伟大斗争精神,牢牢掌握斗争主动权,从容面对重大风险挑战,以不畏牺牲的风貌投身于伟大斗争中。

  1. 锻造“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的斗争本领,在大风大浪面前屹立不倒

伟大斗争需要我们练就过硬的斗争本领。因此,党员干部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锲而不舍的精神和永不言弃的态度与各种风险作斗争。尤其作为“关键少数”的党员干部,要在错综复杂的环境中科学预判、将风险防患于未然,担当起共产党人的时代使命。

  1. 练就“飞来峰上千寻塔,不畏浮云遮蔽眼”的斗争艺术,在复杂局势面前从容应对

开展伟大斗争,绝非是逞“匹夫之勇”,而是要注重策略方法,在斗争中合理选择斗争方式、掌握斗争的轻重缓急,在原则问题上不容有失,在细枝末节上敏锐柔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