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化培训在外周静脉留置针规范使用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20
/ 2

规范化培训在外周静脉留置针规范使用中的应用

蒲培培 何宝芬 孙淑慈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七三一医院 北京市 100074

【摘要】

目的:探讨并分析规范化培训在外周静脉留置针规范使用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我院消化内科在2019年全年收治的需要进行外周静脉留置针穿刺的患者作为此次实验的对照组,在2020年全年收治的需要进行外周静脉留置针穿刺的患者作为此次实验的实验组。对照组使用常规的培训模式包括操作演示、白话版的操作流程指导等,实验组则采取规范化培训流程,即在以往模式的基础上,加入更多标准化的培训,例如严格落实培训要求,增加有关知识的PPT讲解,应用思维导图等方式加强理解,细化操作步骤,加强培训监督等。结果:2019年外周静脉留置针穿刺例数4537例,留置72-96小时例数1717例;2020年外周静脉留置针穿刺例数4295例,留置72-96小时例数2215例,通过规范化培训外周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延长,以上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规范化的培训使留置针的规范使用达到了同质化。2019年与2020年比,外周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在72-96小时例数由38%提高到了52%,患者满意度由80%提高到了95%,提高了护士工作效率,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使用。

【关键词】规范化培训 外周静脉留置针 留置时间 患者满意度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护理医疗手段也在不断进展,对于临床上常用的外周留置针操作也在不断完善[1]。我院消化内科静脉输液的患者高达95%,外周静脉留置针作为我科最常用的静脉输液工具,使用率高达85%,因此外周静脉留置针的规范使用非常重要。以往外周静脉留置针规范使用的培训方式是操作演示、白话版的操作流程[2]。2020年开展规范化的培训,在培训中落实五要素(培训通知、签到、课件、照片、考试),外周静脉留置针规范使用的培训在以往的基础上增加PPT的讲解(包括血管的选择、留置针型号的选择、操作流程、冲封管等)、操作流程视频、思维导图的应用,细化了外周静脉留置针穿刺、标准固定的每一个步骤,以照片形式发到微信护士群,并在交接班过程中加大督导,针对个别问题采取一对一个性化培训[3]

1.实验资料与方法

1.1基础资料

选取我院消化内科在2019年全年收治的需要进行外周静脉留置针穿刺的患者作为此次实验的对照组,在2020年全年收治的需要进行外周静脉留置针穿刺的患者作为此次实验的实验组。2019年外周静脉留置针穿刺例数4537例,留置72-96小时例数1717例;2020年浅外周静脉留置针穿刺例数4295例,留置72-96小时例数2215例,将两组患者的基本个人情况的数据进行对比,可得出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实验数据具有可比性。

1.2实验方法

2019年全年进行外周静脉留置针穿刺,为对照组,其培训为常规培训,主要包括留置针穿刺的操作演示、口述操作流程。2020年则开展规范化的培训,具体培训方法如下:

  1. 严格落实培训要求,及时发布培训通知、培训人员课前签到、培训课件完整清晰、并增加有关实际案例的图片和视频、进行阶段性的考核和考试。加强培训过程的监督,最大可能地增加培训效果。

  2. 增加PPT讲解,丰富培训内容,包括外周静脉血管的选择、留置针型号的选择、具体的操作流程,冲管和封管的操作,以及特殊病人进行留置针穿刺时的注意事项等。

  3. 上传留置针穿刺完整的操作流程,并应用思维导图是使整个过程更加明晰,加强培训人员的理解,细化外周静脉穿刺留置针、标准固定的每一个步骤,并以照片的形式上传到微信护士群,在交接班过程中加强各人员之间的监督,提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针对出现频率多的问题进行具体的个性化培训。


1.3效果评价方法

分别观察并记录实验组和对照组中外周静脉穿刺后极易出现的问题,并记录留置针留置的时间以及不能继续留置的原因,并记录两组患者对各自护理人员留置针穿刺及保留的满意度,并对以上两组进行相应的统计学分析进行比较。患者对护理人员满意度的量表取自我院自行研制的量表。

1.4统计学方法

我院所选取的所有参与实验和对照的收治的消化内科的患者,此次实验他们所涉及的所有个人基本信息、个人资料及疾病具体情况等均使用SPSS统计学软件分析。

  1. 实验数据及结果

表1 两组患者外周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及患者满意度的比较

组别 例数 留置针穿刺例数 留置72-96h率 患者满意度

对照组(2019年) 4537 38% 80%

实验组(2020年) 4295 52% 95%

P p<0.05 p<0.05

通过具体的实验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在2019年中,患者的外周静脉留置针留置72-96h率为38%,患者满意度为80%,在2020年中,经过规范化培训后,患者的外周静脉留置针留置72-96h率为52%,患者满意度为95%;以上两组数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得出,规范化的培训提高了留置针的留置时间,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同时加强了患者的满意度,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结

在我院消化内科,静脉输液的患者在95%以上,而外周静脉留置针穿刺便是科室内常见的护理操作,使用率达85%,因此,规范的外周静脉穿刺显得格外重要[4]。通常,会对护理人员进行专门的培训,传统的培训内容包括演示操作过程、口述操作流程等,而规范化的培训在此基础上加强了培训过程的监督,同时细化操作步骤,使每一步都清楚可操作,对于个别问题再进行个性化的讲解培训,巩固操作过程[5]。并且由此次实验数据我们可以看出:通过规范化的培训使留置针的规范使用达到了同质化。2019年与2020年比,外周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在72-96小时例数由38%提高到了52%,患者满意度由80%提高到了95%,规范化培训显著提高了留置针的留置时间,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同时,提高了患者对护理人员操作的满意度,既保障了患者的安全,满足其权益,又促进了护患关系的发展[6]。因此,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对于外周静脉留置针的使用可适时推广规范化培训,为患者和护理人员创造更好的环境[7]

【参考文献】

[1]刘俊兰,李贞.静脉留置针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21,19(11):1489-1491.

[2]舒华英.静疗小组在外周静脉留置针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21,36(04):141-143.

[3]潘爽莉.探究精细化管理在外周静脉留置针护理中的应用[J].新疆医学,2021,51(02):238-241.

[4]华吉娜,夏凤.静脉留置针输液治疗中应用质量与结果框架管理模式对护理质量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0,39(24):4551-4554.

[5]陈凌波,张瑶,陈笑玲.互动达标理论对行外周静脉留置针患者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20,26(23):85-88.

[6]韩旭晨, 精细化培训模式提高静脉留置针规范使用的临床应用.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学院附属医院,2019-03-08.

[7]杨朝蓉,黄小玲,陈梦云,曾雅燕.基于临床护理能力的低年资护士静脉留置针培训的实践[J].现代临床护理,2018,17(08):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