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工程中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20
/ 2


环境工程中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研究

郑荣

61012319720216****

摘要:近年来,国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环境质量的重要性不断显现出来,国家同样加大了整治力度,以改善群众生活环境。其中,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在环境监测中占据关键地位,获取的数据会对后期工作产生直接影响。所以,加大环境监测工作力度,以实现环保工作目标,借助环境监测质量体系对后期工作效果进行检验。由此可见,深入研究并分析环境监测中质量管理体系的创新途径十分有必要。

关键词:环境工程;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探讨

引言

目前,城市化建设的发展迅速,环境监测管理是对环境保护尤为重要的工作内容,能够为环境管理的决定作出正确的分析。现今我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还有很多的不足,其监测技术也不全面,有的还比较落后。对此,对其监测管理的方式重点探究,提高其监测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本文针对环境监测管理问题进行细致分析,并探讨高效解决方案,以此提高环境监测管理水平,提高我国环境保护工作效率。

1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创新必要性阐释

国内经济发展迅速,但高污染与高消耗的问题也愈加频繁,使人们生活环境不断恶化,很多工业污染物在未达标的情况下排放,导致环境质量不断下降,对国家发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为此,政府部门有必要加大环境保护的力度,对落后产能加以淘。在实施过程中,需要环境监测的数据支撑,才能够对环境质量加以辨别,对受污染程度予以精确。所以,环境监测工作的开展为国家经济建设提供了必要保障,并对生存环境加以保护,实现人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化发展。

2现存于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中的问题

2.1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低

我国起步初期并不重视环境保护与环境监测管理,我国是近几年才开始重视对环境的检测管理。我国环境监测管理人员能力与素质水平相对较低,缺乏专业性管理能力人才,从而不能促进我国环境检测质量管理水平的提高。在实际环境检测管理过程中,大部分工作管理人员都是从其他部门借调过来,对环境监测技术与管理能力都相对较低,达不到专业水平,甚至都没有专业的从业证书。

2.2环境质量管理体系不健全

我国环境质量管理单位虽然也有一定的工作管理体制,但是在实际质量管理过程中,并不能达到实际的管理效果,也不能很好地对环境起到监管与保护的作用,工作人员在工作中过于随意,没有完善的环境质量管理体系,其工作管理人员对工作内容与工作方向并不明确。在工作中,其质量检测仪器也并不能满足其质量检测标准,工作人员对环境质量标准也不明确,依然采用老旧的标准对其进行质量管理。故此,要想有效提高环境质量管理效果,就要完善环境质量管理体系,不断优化与改革,落实到具体检测管理中。

2.3监测技术保障体系建设滞后

监测技术保障体系建设滞后是我国现今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中的重点问题,亟待解决。其监测技术主要体现在技术是否标准、是否规范、等等,其都能够影响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水平。现今工作人员在对其进行质量检测时,多数依照老旧的数据标准,没有及时对其标准数据进行修改与完善,其检测技术手段也相对落后,检测设备也过于老旧,无法保障环境监测质量的准确性。尤其针对大自然环境系统、土层变化等等的环境质量检测还处于有待研究开发技术的状况,现有的检测技术对环境进行质量检测也并没有统一化标准,其检测质量的统一性和可行性还有待提高。

3优化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措施

面对当下在进行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过程当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必须要对具体问题采取有效的办法,才能够全面提高监测的质量,具体而言,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3.1完善相关政策规范

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环境监测改革提高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的意见》,加强监管能力,依法依规处理弄虚作假行为;落实尽快出台《环境监测管理条例》,明确监测机构的定位和职能,完善行政机关、排污单位和环境监测机构的责任关系,深化环境监测改革,坚持依法监测、科学监测、合理监测。着力构建与质量标准、排放标准及鉴定标准相配套的环境监测类标准体系,发布方法标准时给出视频形式的操作流程和解释,使各监测机构有统一规范的参考标准。根据不同性质的监测制定不同等级的质量管理要求,解决效率与精准之间的矛盾。

3.2 强化质量管理体系建设

环境监测机构要切实贯彻实施《检验检测资质认定能力评价检验检测机构通用要求》(RB/T214-2017)和《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生态环境监测机构评审补充要求》各条款的精神,细化关于人员、场所环境、仪器设备、监测方法和管理体系的各项程序,建立文件化的管理体系,处理好行政和技术的关系,从制度上保证监测质量管理得到落实。在针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建设和完善的工作中,要注意从环境质量监测体系的构建入手,实现技术与管理的有效融合,保障环境质量管理呈现出制度化、常态化和程序化发展态势,增强管理的规范性和有效性。同时要把握各地区环境质量监测的特殊性,建立能与整个地区发展相适应的发展体系,针对环境质量监测方面遇到的问题进行合理化的处理,为实际问题的处理提供准确的理论指导,彰显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行业发展特色优势。

3.3 利用新技术提升质量管理水平

质量管理要利用信息系统、物联网、大数据的新技术,推广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结合检测机构的实际情况,提高检测机构的整体效率,把以前的人工监督转为系统监督,把人工记录转为系统记录,确保对各类数据信息进行全面的自动采集和记录,统计分析各项质量数据,将监测人员的精力解放出来放在分析过程中。同时要鼓励自动监测和自动仪器的发展,在设立必要的质量管理要求后,可以部分缓解监测人员缺少的压力,并提高实验室的效率。

3.4质控手段的丰富

要想使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水平不断提高,就要对管理内容以及手段进行革新,对管理保障手段加以健全。在新时期背景下,必须实现监测质量管理领域的有效拓宽,对问题进行多元化处理,进而对存在的问题加以解决。在基本监测技术和设备以外,同样需合理选择应急监测方法、在线监测方法与自动监测方法,尽可能地全面监测污染物,可保证数据的可靠性与准确性。另外,对质控技术的使用范围予以扩大,在采集、分析数据方面充分发挥作用,确保工作流程的优化,增强监测工作的全面性。此外,还要深入研究各项设备仪器,合理制定技术和管理标准要求,进而发挥其性能价值。在此基础上,要对质量管理措施加以完善:①对投入力度的加大,保证实验室的配置更完善,并设置统一化标准;②将标准样品开发和搜集领域扩大,形成健全研究机制和标准,以深入地研发大环境标准物质,实现研究和环境监测水平的全面提高;③购置的标准样品要完善,并落实第三方审核工作;④健全环境监测标准和规范,对规定不足予以弥补,强化规定内容的多元性,保证环境监测和质量管理标准的统一性。

结语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对我国环境治理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相关部门必须健全规章制度,更新工作机制,并且加大对新型科技和新型设备的研发力度,以此来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的准确性,充分发挥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作用,为我国综合实力的提升提供一个坚实的环境基础。

参考文献

[1]姚纯.关于环境工程中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32):89.

[2]宋英石,高健,柴发合,秦孝良,沈茜.空气质量传感器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环境保护前沿,2019,9(03):259-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