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园艺植物景观设计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20
/ 2

园林园艺植物景观设计研究

牛江涛

太原市第一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摘要:随着城市化的逐步推进、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居住环境提出了更高要求,园林绿化设计面临着更大的挑战,植物景观设计也成为城市发展重点与热点问题,笔者在多年的园林设计实践中,总结出了一些经验,并把它分享出来,希望能够促进园林景观的发展。

关键词:园林园艺;植物景观;植物造景

引言

随着人们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关注及人类与生俱来的亲水性,滨水公园景观因其得天独厚的水资源环境而备受人们喜好和青睐。作为景观中唯一的软景,植物配置是生长发育的景观,是具有生态价值的景观,是具有艺术价值的景观,同时,还可与硬质景观相互协调。滨水公园中的植物景观可结合水环境的立地条件与地貌特征,结合不同植物的生态习性,充分发挥其生态性、美学功能,通过科学合理配置的方式改善城市小气候环境,满足人们对生态环境及审美的需求,改变城市整体形象。

1园林园艺植物景观设计的作用

1.1生态功能

植物具有维持氧气与二氧化碳平衡、吸收有害气体和阻止烟尘、净化空气、隔音降噪、生态防护、涵养水源的功能,同时植物还可以改善城市小气候,树木、灌木及草坪植物,皆能以控制太阳辐射的方式调节气温,树木的叶片会拦截、反射、吸收和传送太阳辐射,从而营造一个相对舒适的空间环境。除此之外,植物还能带来一定的生态效益,有些植物存在药用价值,如银杏、枫香的叶和果都可以入药,植物的果可以食用,如华南地区的行道树荔枝、芒果等,植物的叶片或花可以提炼精油,如玫瑰、山茶等。

1.2改善城市空气质量

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发展,汽车保有量不断上升,大量排放碳化合物,导致气候环境恶化,雾霾天气愈发严重。所以,人们越来越重视环境保护,开始大力开展城市园林建设。要想改善城市空气质量,要大量种植绿植,提高城市森林覆盖率,树木经过光合作用能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降低碳排放。发展城市园林能提高城市绿化率,净化空气,改善雾霾天气。在绿化的同时,还要进一步呼吁人们低碳出行,减少车辆尾气排放,也能改善雾霾天气。

2园林园艺植物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全面可持续发展成了我们目前的首要发展原则,生态建设刻不容缓,习总书记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植物景观设计肩负着艺术与科学的使命。目前园林园艺植物景观设计中存在两种情况,一种是追求华丽的开敞式景观而忽略了生态效益,另一种是一味宣扬生态效益,在绿化量上做加法,但是将视觉景观的艺术性大打折扣。目前已并非园林建设的初级阶段,如若继续沿用过时的设计手段,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景观的自然稳定性不可控,不仅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不利,而且要耗费更大的管理资源。

3提升园林园艺植物景观设计水平的策略

3.1加强植物景观设计的文化内涵,彰显意境美

植物作为城市意境中最为核心的主体之一,具有形、色、香、影四种特点。被赋予历史文化底蕴的园林园艺植物作为中国造园艺术中的架构,有着非常之多的经典传统造园手法沿用至今,古人对意境营造方面的文化成就尤其突出,借植物景观直抒胸臆,文人园林的兴起也给后来我国园林艺术带来了深远影响。如从植物的生态习性和外部特征给植物赋予品格就有了“未曾出土先有节,纵凌云处也虚心”来形容竹子谦虚有气节、有了“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来比拟莲花的圣洁。正如近代美学家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述:“艺术作品应该是意与境的统一。”园林园艺植物景观设计若想表达城市意境可以从植物与其他景观要素结合的方式入手,如荷花与水体结合,就形成了“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的意境,如拙政园听雨轩芭蕉与建筑的结合,就形成了“听雨打芭蕉”的意境。因此,可以结合城市当地风俗和传统文化内涵,注重园林园艺植物景观设计的艺术价值,巧妙结合营造出有当地特色的意境美。

3.2科学合理配置植物,展现生态美

合理设计园林植物的结构分布,树木生长茂盛能更好地发挥吸收碳化合物的功能。植物配置需根据实际场地的需求进行设计,同时,注意季节交替,凸显园林景观的风格和特色。选择植物品类要考虑固碳能力强的植物,提升园林景观的固碳效率,实现低碳园林的景观设计。具体方法如下:适当增加选择粗放栽培的种类植物;选择多样性的乔木;扩大绿化带的栽植面积;选择固碳能力强的植物种类。根据研究,金钟花、夹竹桃、木芙蓉、垂柳、锦带花、火棘等植物都有很强的吸收碳化合物的能力。园林景观中相关植物配置的要求如下:根据植物的生长需求进行合理种植,根据植物的季节交替凸显景观风格和特色。同时,为了满足低碳理念,在园林设计中要做到植物互补,进一步优化植物的固碳能力。首先,以常绿灌木及落叶乔木的配置为主,根据相关的研究报告,植物固碳释放氧气的能力排行依次是常绿灌木、落叶及常绿乔木,最后是落叶灌木。所以,合理的植物配置首选常绿灌木及落叶乔木,经科学搭配,能提升吸收碳化合物的能力,同时,均衡改善了冬季的绿地景观。

3.3人性化设计,提高植物景观设计创新性

设计人员在进行植物景观设计时,除了要考虑植物本身的特性,还需要针对不同的园林情境合理设计植物景观。例如,在适合儿童活动的区域,应选用色彩较为丰富的植物种类,并在植物整体设置上增加一些层次感,体现出灵动活泼的感觉。在老年人活动区域,则应当尽量避免选择花哨的色彩搭配,而尽量构建一种素雅的整体氛围,便于老年人修养身心。在进行园林植物景观设计时,需要设计人员充分调动多方面的感官,不断追求植物景观设计的创新化和协调化,从而切实提高园林景观的艺术性和美观性。设计人员可根据植物的生物特性,在植物搭配和造型等方面进行创新,从而使植物景观设计朝着更加多样化、创新化、个性化的方向发展。同时,在植物栽种工作完成之后,工作人员还应当按照设计方案在恰当的时机对植物进行修剪、养护,以保证植物始终能够处于最佳的观赏状态。

结束语

合理设计园林植物的结构分布,树木生长茂盛能更好地发挥吸收碳化合物的功能。植物配置需根据实际场地的需求进行设计,同时,注意季节交替,凸显园林景观的风格和特色。选择植物品类要考虑固碳能力强的植物,提升园林景观的固碳效率,实现低碳园林的景观设计。具体方法如下:适当增加选择粗放栽培的种类植物;选择多样性的乔木;扩大绿化带的栽植面积;选择固碳能力强的植物种类。根据研究,金钟花、夹竹桃、木芙蓉、垂柳、锦带花、火棘等植物都有很强的吸收碳化合物的能力。园林景观中相关植物配置的要求如下:根据植物的生长需求进行合理种植,根据植物的季节交替凸显景观风格和特色。同时,为了满足低碳理念,在园林设计中要做到植物互补,进一步优化植物的固碳能力。首先,以常绿灌木及落叶乔木的配置为主,根据相关的研究报告,植物固碳释放氧气的能力排行依次是常绿灌木、落叶及常绿乔木,最后是落叶灌木。所以,合理的植物配置首选常绿灌木及落叶乔木,经科学搭配,能提升吸收碳化合物的能力,同时,均衡改善了冬季的绿地景观。

参考文献

[1]梁红.园林园艺植物景观的设计与规划[J].居舍,2019(02):115+121.

[2]孟雪.城市园林园艺植物景观的设计与规划分析[J].科技资讯,2018,16(20):58-59.

[3]兰云霞.园林园艺植物景观的设计与规划[J].山西农经,2018(06):65.

[4]刘维东.园林园艺植物景观的设计与规划探讨[J].现代园艺,2017(22):86.

[5]吴元龙.园林园艺植物景观的设计与规划研究[J].北京农业,2015(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