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合理输血,规避输血风险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19
/ 2

浅谈合理输血,规避输血风险

李德明,王君

鸡西市中心血站, 158100

摘要:我国用血量逐年上升,对血液的需求量与实际血量之间的绝对值差距在增大,给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阻碍。本文结合当前血液安全管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不规范输血伴随的风险,深入分析了合理输血理念在普及和推广过程中应采取的措施。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有效的增强输血的科学性,降低可能存在的输血风险,给相关的研究者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与现实依据。

关键词:输血;健康;风险


前言:血液安全是医疗卫生健康管理中的重要一环,通过提升血液在采集,保管,运输以及使用等环节方面的安全管理,可以有效的降低输血的风险,提高我国医疗水平。当前我国在血液采集到使用的服务过程中依旧存在着较多的问题,甚至很多问题涉及社会经济发展等宏观原因,因此在改革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从多个层面入手,综合性,系统化的提高科学输血意识,规避输血风险,保障人民生命安全。

当前血液安全管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 无偿献血数量不足,存在潜在安全风险

我国从1998年开始推行无偿献血以来,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与支持。各地都会在人流密集区域设置献血屋和献血车。企事业单位也常常会组织无偿献血活动。这些民间自觉的献血活动提高了地方血库的储血量,也为医疗急救等工作提供了保障。但是当前我国无偿献血的数量依然不足,2020年我国用血缺口达到7000余吨。当前人们自身的基础病的存在也极大地影响了血液的采集量。

2 血液检测手段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血液检测是采血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直接关系到血液的质量,但是受当前血液检测手段的限制,有部分潜在的血液风险无法得到及时的检测,从而造成了输血风险,这就是所谓的“窗口期”,除了潜在的血液风险外,还有可能存在未知的病毒与细菌。由于人们检测技术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因此存在的局限性难以避免。当前我国正在大力发展血液检测相关技术的转化与研发,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血液的安全性。

3 浪费严重,不合理的输血量偏大

由于人们的认知偏差,很多人都片面的认为输血有保健的功效,因此在一些医疗诊治的过程中主动要求输血,但是对于这种非必要的输血,无论从管理流程还是审批过程等方面都存在着不规范的情况。这就造成了血液的浪费,在普遍存在用血缺口的情况下,这种不规范的操作极大地影响了人们献血的热情,也不利于血液科学规范的应用。据相关部门统计,当前我国临床输血有近50%属于非必要输血,浪费非常严重。

二 输血伴随的风险

血液作为人体营养物质和新陈代谢的产物的运送载体。血液类疾病会通过输血进行传播,除此之外,还可能存在一些人类认知范围外的疾病会在输血的过程中产生传染。这种传染以及疾病的传播往往会突破现有的医疗理论知识范畴。因此将输血作为营养保健的方式是一种非常错误的方式。当前为了进一步的完善对输血风险的认知,国家相关部门,医护人员以及血站等要担起自己的责任,将输血风险降到最低。

三 倡导合理输血,树立科学意识

1 坚决落实“一个办法,两个规范”的管理机制

输血安全要坚决落实“一个办法,两个规范”的管理机制,建立责任机制,切实提高采集,保管,运输以及使用等环节的管理力度。尤其是对各地的血站的管理,更要建立完善细致的管理细则,防止地方血站出现违规操作的情况。相关部门要深入的研究输血在临床上的实际应用,增强输血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医护人员作为输血的最后一道防线,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了解不同的病症对血液的需求程度,始终将输血安全作为第一原则。在现代医疗发展过程中,必须要不断加强对输血安全的重视程度,提高对输血流程的监管,增强从业人员的责任意识。

2 完善信息共享与数据监控,避免产生浪费

我国正在推进“互联网+”,各行各业都在不断的提升信息化发展。当前我国的血站分布广泛,且其所有制归属比较复杂,为了更好的提高血液的利用率,我国要加强建设数据信息共享与数据监控系统,通过多部门血站上传血液采集量数据,从而提高地方医疗监管机构对区域内血量有基本的认知,并且方便区域内医院进行血液调控。信息化的发展会极大地降低人工管理成本,提高管理的效率,有效避免浪费。要全面提升信息化建设,首先要注重对基础数据库的建设,确保数据安全。血液数据安全至关重要,完善的防火墙建设以及准入屏障建设要不断的加强和完善。其次要加强对相关人员的技术能力培训,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同时要加强从业人员对血液采集和加工的认知,切实强化血站信息系统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推动血站信息化建设的规范有序可持续发展。

3 提高法律意识与安全意识,降低风险发生率

虽然我国明令禁止血液买卖和非法采集等不法行为,但是在民间依然存在这种现象,极大地危害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因此相关部门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展开输血安全知识普及活动,结合艾滋病防治以及其他血液类疾病传播的相关知识,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与安全意识,自觉抵制不必要的输血行为,从而降低风险的发生率,提高我国血液的科学应用水平。当前我国很多城市已经逐步开展此类的宣教活动,但是在一些偏远地区与内陆乡镇地区,这种宣教活动的开展频率较低,因此有关部门要加强对自身管辖范围内用血安全的监管,及时采用恰当的手段进行干预,从而形成运转良好的血液流通市场,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用血安全。

结语: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看出,输血这一治疗手段在我国长期存在着认知误区,因此开展血液安全教育工作刻不容缓。相关部门也要认识到当前输血等环节存在的问题,积极进行管理机制改革,数据分析水平提升以及血液科普等工作,严格要求相关医疗机构提高用血意识,规范用血流程,强化用血安全。只有从多个层面展开引导与规范,才能够使现代医疗摆脱“血困”,使现代医疗惠及更多的人群。

参考文献:

  1. 李法斌. 临床输血过程控制及关键环节的管理[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年8卷26期, 184,189页, 2020.

  2. 罗学敏. 输血可带来哪些风险[J]. 保健文汇.2020年16期, 120页, 2020.

  3. 刘静, 李红心. 浅谈如何做好临床输血检验流程的质量控制[J]. 家有孕宝.2020年2卷17期, 163页,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