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现状及转型路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19
/ 3

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现状及转型路径

孙玉

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南开大学国家经济战略研究院)100000

摘要:二零二零年是资管新规过渡期的最后一年,但商业银行仍面临着存量产品处置、新老产品接续等诸多问题,对于在过渡期截止前完成转型存在一定困难。突然爆发的新冠疫情从各方面对我国商业银行推进转型的工作造成了影响,疫情将进一步拖慢商业银行转型进度。基于此,本文在分析银行理财业务转型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新形势下商业银行理财业务转型发展的对策及政策建议。

关键词: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现状;转型路径



前言:理财业务是商业银行业务模块的重要内容,为商业银行带来了新的利润增长点,但是随着理财业务的发展,商业银行存在刚性兑付、多层嵌套、信息闭塞招致的风险越来越多。因此,本文将从资管新规视角分析银行理财业务,并给出规避此类问题的建议。

1银行理财业务转型现状

2019年,银行理财行业经历了较大的变革,监管发文主要围绕“资管新规”和合规运营为主题对监管细则进行补充和细化。监管文件在银行资产配置、银行负债端结构、合规运营等多个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旨在降低系统性风险,推动理财业务回归本源,维护良性竞争环境,为资管行业和宏观经济的健康、稳定和长远发展保驾护航。从市场发展趋势来看,资管新规以来,保本理财退出速度加快,银行非保本理财产品存续规模逐步提升。根据普益标准数据,截至2019年末,银行净值型非保本理财产品存续余额约9.71万亿元,占非保本理财存续规模的比重为46.81%,银行净值型产品规模在非保本理财余额中占比稳步提升。

从不同类型银行非保本理财产品存续数量来看,截止2019年末,全国性银行(国有大型银行+股份制银行)存续数量为20499款,较2018年末增加1311款,而城商行和农村金融机构的存续数量分别为16442和9210款,较2018年末减少267和432款。

从不同客户对象非保本理财产品存续数量来看,截止2019年末,个人类产品是存续产品中的绝对主体。个人类产品存续42682款,较2018年末增加2423款,机构类产品存续2841款、同业类产品存续628款,分别较2018年末减少1246和565款。

随着理财产品合规转型节奏加快,进度加深,转型效果也会日渐显现。可以预见的是,理财产品刚性兑付行为将日趋弱化,净值型产品占比更加突出,信息披露愈加透明规范,理财资金投向更加多元化,同业理财回归流动性管理本源。不过,这一进程难以一蹴而就,尤其是考虑到新冠肺炎疫情的集中爆发,银行理财业务受到的冲击较大,短期内的转型节奏或受到疫情拖累,预计2020年1-2季度银行理财业务风险水平将会上升。整体来看,过渡期截止前完成全部转型存在一定难度。

2关于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内部审计的思考

2.1重视银行理财业务内部审计软件的开发

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我们还应重视如何有效开展理财业务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可以有针对性进行专业化软件开发。借助于信息化有效措施,能快速而准确地进行相关理财财务报表的科学监管,开展全方位的理财业务审计工作。通过先进的软件应用系统,能专业化开展内部审计工作,重点可以对于理财产品的风险等级和客户的风险承受情况是否匹配、是否存在着准确的产品收益率计算等问题进行检查,特别是能结合银行的实际情况来进行综合评估,并通过平台功能丰富来实现相应的风险预警,并结合实际来提出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从而保障银行的健康发展,有效促进各项理财业务的开展。

同时,在标准化、规范化地推动银行理财业务发展环节,还应充分借助于信息技术的优势,能有效保障推出相应的理财服务支持系统以及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等,这样能有助于借助先进的大数据技术,能开展相关优质客户资产信息的搜集以及整理,这样便于开展有针对性的理财服务推荐。在此过程中,内部审计单位则应重点讲系统功能和内部审计相互融合,从而通过全方位详细的数据内容,更好地推动理财业务的发展,并能积极开展相关的综合性分析,全方位推动内部审计工作的信息化建设。

2.2加大理财产品及理财服务的审计力度

在新时代背景下的银行经营发展的要求下,为了保持银行各项业务的健康稳定发展,银行推出了各种各样的理财业务,旨在能满足不同顾客的多元化需求,从而不断提升银行的竞争力,积极寻找自身的利润增长点。在这样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如果不重视存在的问题,则意味着存在着一定的风险隐患问题。比如,在进行客户资源的争夺过程中,可能存在着某些理财产品有违背银监会规定的情况,理财产品宣传中承诺保本要求,而销售人员并没有进行相应的风险提示等行为。为了保障银行理财业务的健康稳定以及可持续化发展,则应从各方面不断提升银行理财业务的风险监督管理水平,则应重点开展有针对性的相应理财产品的内部设计工作,并加强对应的理财服务管理,切实有效地解决可能存在的银行理财业务审计中疏漏问题。从实际来看,内部审计工作则应明确相应的专项审计范围,并结合理财产品的特点及内容丰富审计检查方式及手段,全方位地开展高效的审计监督工作。

3资管新规对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主要影响

3.1加快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的快速发展

商业银行的理财子公司很大程度承担着商业银行的理财工作任务,在资管新规实施的过程中,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将会在金融资产投资公司创新方面取得进展,银行的理财业务也将逐步实现分化,在这种情况下,银行的理财子公司将会实现快速发展。在资管新规的实施过程中,商业银行理财工作的过渡期将发挥更大的影响力,子公司会使用托管的方式,对商业银行原有的理财产品进行调整处理,使不同类型的托管账户都可以得到较为成熟的构建,以此实现对资产独立管理工作体系的创新优化。资产新规的实施对于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的资产独立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理财子公司在资产管理产品得到高质量优化的情况下,其独立托管业务将可以实现更加成熟的运转。独立托管是当前很多理财子公司的主要运营模式,在资管新规的影响之下,独立托管业务将可以更好地实现挂名运营,进而促进资管新规的全面推广。

3.2商业银行非标业务需要进行大幅调整

在资管新规实施过程中,商业银行会将标准化债权作为重要工作进行定位,并在新规的具体履行过程中,实现对分化和交易行为的创新调整,为非标业务具备更高水平的应用优势提供帮助。资管新规的实施对于商业银行的信息披露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很多信息资源必须使用集中登记的方式进行处理,托管性质的业务也必须按照较为独立的方式完成运作,并为后续的定价方案创新提供帮助。在这一过程中,实现对非标业务的优化创新,有助于商业银行流动性业务机制的进一步完善。此外,资管新规的实施对交易市场产生了一定影响,因此,证券交易所等机构在资管新规实施的过程中,对于非标业务将具备更高的关注。在当前商业银行的非标业务开展过程中,债券资产的定义情况将会发生较大程度的变化,其定价管理举措也会在实践的过程中发生改变。在资管新规推进的过程中,商业银行的理财子公司会将非标业务的转化作为主体工作加以对待,二级股票市场会在非标业务创新设计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常规的理财工作也难以在交易所开户交易方面更好地凸显出自身价值。因此,非标业务需要在新时期的商业银行常规工作中不断完善,以维护商业银行的整体利益。

4资管新规下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创新发展策略

4.1创新金融服务工作体系

在资管新规实施的过程中,商业银行需要加强对服务联动端构成情况的研究,从技术层面实现对金融服务体系的价值分析,为金融服务工作体系更加完整的适应理财业务推进需要提供支持。在分行机构实施网点独特面建设的过程中,金融服务工作体系的主体构成因素可以很大程度上凸显出自身价值,因此,针对理财网点的特征制定理财产品的投资服务方案,有助于金融服务业务体系的进一步改良优化。商业银行在构建具体的金融服务业务体系过程中,务必强化对理财产品投资服务组成情况的重视,在财务咨询性质工作实施的过程中,投资顾问等基础性业务也将具备较高水平的创新条件,因此,在探索金融服务工作体系的过程中,商业银行必须实现对传统金融服务方式局限性的分析,从而实现对金融服务工作体系的创新改良。

4.2提高商业银行理财系统性风险规避水平

商业银行一定要深入研究资管新规的各方面影响,并将系统性风险的规避控制作为先行工作加以定位,保证资管新规在实施的过程中,可以为理财业务单独管理创造更加理想的条件,进而实现对账目核算举措的改良控制。商业银行要对私募资金的实际应用情况进行创新分析,并将系统性风险的规避措施作为主体业务加以对待,更好地满足负债比率调控性质工作的具体实施需要,为产品资源份额比例的创新管控提供更加完整的支持。商业银行在处理理财系统性风险控制的具体工作过程中,需要强化对负债比率组成情况的研究,尤其要对产品份额的比率特征加以分析,使理财产品能够在资金集中管控方面占据更加有利的地位,进而实现对产品投资项目的合理管控。商业银行在进行理财产品风险规避策略设计过程中,要对系统性风险成因进行深入分析,结合资产价值特点制定限额管理措施,并对理财工作相关的准备金进行优化,保证理财业务的系统性风险规避措施能够得到更加合理的构建。

4.3遵循简单适用的设计原则

商业银行在理财产品设计期间需要收集多方面数据,掌握影响理财产品的金融创新、风险因素、风险定价等信息。商业银行需要从投资者的角度设计理财产品,以理财需求为导向,结合资管新规的要求,设计出满足不同投资者需求的理财产品。银行推出的理财产品要满足不同风险梯度投资者的需要,借此吸引不同风险承受能力的理财投资者。此外,考虑到购买理财产品的很多投资者属于非专业出身,银行需要设计出简单直观、功能整合的理财产品,并建立网络咨询平台解答客户对理财产品的疑问,防止因信息不对等引发严重的问题。

4.4提升资产配置能力,促进投资者教育

归根结底,新老产品过渡困难的原因在于新产品销售不佳的情况对银行资金端造成的压力。新产品销售不佳的情况源自于产品收益较老产品低,以及投资者需要较长时间习惯产品收益波动和风险自担。因此,建议银行丰富理财产品种类,进行产品创新,以帮助银行加强资产配置能力;建议通过行业协会牵头,相关资管机构共同融资,构建面向全国投资者的统一管理平台,并从中立的角度帮助投资者核证投资建议,进一步促进投资者教育。

结束语:

资管新规是国家相关部门为了规范金融市场提出的文件,商业银行需要按照资管新规的规定,以政策为导向发展理财领域的业务,研究行业发展的趋势,完成理财业务结构性改革,并找到服务实体经济的根,完成产品转型,以此提高自身在资产管理方面的综合能力,在市场竞争日益复杂的金融环境中健康有序地发展。

参考文献:

[1]何潇伊."理财新规"背景下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展望探讨[J].中国商论,2021(12):60-62.

[2]胡超.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审计开展探析[J].投资与创业,2021,32(2):10-12.

[3]余凯月,孙文艳.资管新规下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转型研究[J].中国商论,2021(16):51-55.

[4]宋一程,刘宗治.资管新规以来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管环境变迁与思考[J].新金融,2021(1):40-43.

[5]马玉倩.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究[J].商情,2021(29):93,95.

[6]杨秀猛,田丰.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发展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现代商业,2021(3):133-135.

[7]郑冰琳.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发展研究[J].环渤海经济瞭望,2021(4):27-28.

[8]赵冰心,卢雪倩.浅析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发展问题及解决对策[J].现代商业,2021(6):7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