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合中华传统文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18
/ 3

融合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合中华传统文化

周泽民

广州市花都区教育局城区教育指导中心


【内容摘要】中华传统文化与融合在小学数学课堂,可以提升小学生德育素养。数学作为一门学问在我国有着悠久且厚重的历史,数学教育作为一项教育内容和手段在我国也是源远流长。本文初步从“提高学生的历史认知”“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在实践活动中践行优良传统推动良好行为产生”等三个策略去探讨。拟解决“如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数学教学中,使学生成为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武装思想、指导行为的新一代接班人”的实践问题。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数学文化 融合教学

融合是指几种不同事物合成一体。大多数人认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渗透在于道法课和语文课,却很少人关注到数学课堂中进行渗透。当中华传统文化与小学数学课堂融合,可以帮助学生增长数学文化和学习兴趣,同时可培养学生的深度学习,在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和助力学生达成“中国学生核心素养”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在当前的小学课堂改革中,我们大胆尝试进行此融合教学。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数学文化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古代数学成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具有悠久的历史,创造出很多具有中国特色和世界影响的成果,不仅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也为整个人类文明作出了积极贡献。在小学数学课程教材中融入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对于学生感悟中华民族智慧与创造、增强民族自豪感、坚定文化自信、形成优良道德品质和实践行为具有重要作用。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于价值取向的思考

(一)是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需要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提升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落实学生核心素养,要坚持科学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以人为本,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要注重时代性,让青少年学生自身的发展自觉融入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大势中来;要强化民族性,这提示我们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数学学科素养根植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土壤,就是系统地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让中华民族文化基因在广大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的重要指示,就是突出强调社会责任和国家认同,立足中国国情,体现中国特色,同时也为立德树人提供丰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为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奠定基础。

融合的视域下,学生的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得以并重,学会学习与健康生活得以并存,责任担当与实践创新得以共茂,是以良好的文化基础作为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的基石和助推力。而融合的过程,也处处体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轨迹。由此观之,在数学学科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需要。

(二)是提高学生文化自信的需要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学生清晰深刻地认识到我国悠久的文化历史传统,了解到我国古代数学知识、数学发现和数学运用领先世界,并为此而自豪,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

(三)是提高学生学习深度的需要

很多与数学有关的历史故事、历史人物、发明创造等,都充满了趣味,学生在学习理性的数学知识时,融入这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了解知识来源,理解数学根源,同时也给课堂带来中华优秀传统的元素,提高知识的趣味性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推动学习的效能。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确定了在中小学阶段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人文精神、中华传统美德等3个方面的主题内容,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不只是知识讲解、文字记忆,更应该培育文化精神、滋养文化情怀,实现文化引领。”

基于此,“如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成为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武装思想、指导行为的新一代接班人”成为具有极大研究价值的问题。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关于融合教学的策略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总是遵循着一定的规律:在正确认知的基础上激发正向情感(如自豪、自信),在正向情感的推动下产生良好行为。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为了让传统文化融入中小学生的生活实际中,让传统文化滋润孩子们的心灵,浸润他们的人生,让学生在优秀传统文化引领下形成内蕴着优良民族精神的良好行为。因此,我们初步探究策略如下:

(一)在教学中融入数学历史,提高学生的历史认知

在小学数学中可以融入数学历史,介绍我国古代著名数学家、古代数学方法、古代与数学有关的历史等,提高学生对民族历史、数学文化的认知。

616ceafc6133a_html_6058469b5e37ff9c.jpg 例一:三年级下册《常用的单位面积》一课,老师们在让学生感受1平方厘米有多大时,可以展示一张邮票,这张邮票可不要随意找,请老师们找一张纪33《中国古代科学家(第一组)》纪念邮票,其中有一张是“数学家祖冲之”邮票,这个时候就可以适时地对学生们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家的一些贡献。当然,也可以是数学家刘徽的邮票,再扩展一下,还可以把纪33《中国古代科学家(第一组)》纪念邮票上的 “天文学家张衡”、“天文学家僧一行”、“医学与药物学家李时珍”介绍一番。让学生以“数学家系列邮票”为载体,学习数学概念,掌握数学知识,感悟数学文化,提高历史认知。

案例二:在学习“认识图形(二)”单元第4页例3“用七巧板拼三角形”活动时,就可以适时地向学生们介绍七巧板的由来和历史。七巧板是一种古老的中国传统智力玩具,是古代中国劳动人民的发明创造,其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一世纪,后到明代基本定型。明、清两代在中国民间广泛流传,清代医家陆以湉(1802-1865年)著的《冷庐杂识》卷一中写道:“近又有七巧图,其式五,其数七,其变化之式多至千余。”在18世纪,七巧板流传到了国外。李约瑟说它是东方最古老的消遣品之一,至今英国剑桥大学的图书馆里还珍藏着一部我国清代桑下客所著的《七巧新谱》。

在数学拓展、数学文化等栏目,可以介绍我国古代卓越的数学成就和丰富的数学故事。早在夏商周时期,中国就已经领先世界地提出了十进位制计数法,成书于汉代的《周髀算经》也已出现了九九乘法口诀、勾三股四弦五,并能依据这些数学定理测量远处物体的高、深、广、远。在传统数学高度发展的同时期,传统数学教育也在与之并行发展,出现了《周髀算经》、《九章算术》、《孙子算经》等多部著名数学著作,其中不乏经典趣例,易于学生理解和学习。如:《九章算术》等典籍的相关内容和趣味题目;我国古代数学中的分数及其四则运算在世界数学发展史上的领先地位;祖冲之和刘徽在圆周率部分的成就;刘徽、杨辉及其求解三角形面积的数学思想与方法等。

同时,我们鼓励教师选编传统数学题目为集,或使用传统故事、传统例题制作校本教材,也鼓励教师根据自身特长对教材进行个性化深入和群体化导读。学习这些内容,可以使学生初步了解我国数学家在数学发展史上的突出贡献,加深学生的认知。


(二)在教学中激发民族自豪感,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

在数学教学中,比较理性的数学老师也要注意培养自身的民族自豪感,才能在教学中更善于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

例如:在数的认识部分,介绍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中国算盘(相关运算口诀)及其广泛传播;在记数法学习部分,介绍我国古代算筹记数法等,帮助学生初步感悟蕴含其中的中国数学思维和表达方式,体会我国古人智慧与创造及其对人类文明的贡献,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也可利用身边的事例,如案例三:《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解决实际问题》。二年级跳绳小组一共有72人,每个小组有8人,可以分成几个小组?这一道题讲完之后,可以适时向学生介绍我区七星小学的跳绳队,介绍他们去看电影《闪闪星光》,介绍世界冠军岑小林是如何通过自身的努力,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农村学生一跃成为家喻户晓的世界冠军。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家国情怀。

案例四:在引入新知甚至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们都喜欢使用“游园会”的方式进行教学,这时我们可以介绍“游园会”的来历。“游园会”是我国新疆维吾尔族的一个传统歌舞娱乐活动,是在春耕过后或收获之后的农业生产间隙邀请亲朋好友到果园去游玩和唱歌跳舞。引导学生体会游园会的欢乐、激发学生的欣赏、愉悦情感,为我国多彩民族文化而自豪。

(三)在数学实践活动中践行优良传统,促进学生良好行为的产生

学生在了解历史后提高了认知,也在认知的同时产生了正向情感(自豪、自信),老师更应该结合教学活动,适时适当地让学生得到实践,催生具有优良传统的良好行为的产生并使之得到强化。

案例五:《常用的单位面积》,在让学生感受1平方米有多大时,老师会让学生们走上讲台,将数学练习本放在1平方米的小方格上。要求练习本不能叠放,看看1平方米究竟能放进多少练习本。这时学生为了要表现自己,都会争先恐后的跑上讲台,努力让自己的作业本挤进1平方米的小格子。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情景,老师应该适时进行教育:争先恐后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守规矩,按先后顺序排好队才是我们需要的传统美德,从而激发学生的良好道德情感。也可延伸到搭公交车、地铁,甚至到超市购物,都要排好队轮候。也可设立对比组,“无序放入”和“有序放入”进行对比,限定时间内有序放入会放进更多的练习本。以此实证传统美德的现实意义。

此外,我们可以在众多的数学传统著作中尤其是实用性著作中找到大量和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例子,延展学生课后阅读,丰富学生的数学学习,把数学书读厚;并借以激发学生对数学传统文化的兴趣,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传统数学实用性案例;同时学习古人严谨治学、不骄不躁的学习态度。

参考文献: 

[1]郑燕华.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与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机融合—以建新镇儒林文化为例[J]. 当代教研论丛,2019,(10):12. 

[2]李群,李凯.中小学需要怎样的传统文化教育—基于北京市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与教材建设的思考[J].中小学管理,2019,(1):8

[3]陈丽.浅谈优秀传统文化与小学数学教学的结合[J] . 中外交流年,2018(026):142

[4]叶建云. 让传统文化浸润小学数学课堂[J].云南教育·小学教师,2018(03)

[5]刘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融入数学文化的策略[J].教师 教育论坛,2015,(12):22-23.

[6]李会琴. 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J].甘肃教育,2018,(11):106.

[7]祝旭.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的思考[J].贵州教育 2018,(10):88-89.

[8]庞茂达.对优化小学数学教学效果的研究[J].学周刊 2018,(48):19-20.

本文系2020年度广州市花都区规划课题《数学阅读的场景设计与实施策略研究》课题编号:HDJYKY2020C017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