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全程机械化关键技术及效益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13
/ 2

棉花全程机械化关键技术及效益分析

宋才龙

尉犁利华现代农业有限公司 新疆巴州库尔勒尉犁县 841503

摘要:通过多年来的农业新技术的引进与更新,犁县棉区先后探索出适宜该区域的棉花全程机械化种植关键技术,大幅减少了棉花种植用工,有效降低了棉花生产成本,提高了棉农的植棉效益。本文对犁县棉区棉花播种、化控、机采、化学打顶等配套全程机械化种植技术进行了总结,以为该地区棉花全程机械化生产提供技术指导。

关键词:棉花;种植;全程机械化


随着农业机械化技术水平的提升,种植模式将对棉花的采收质量产生极大的影响,为充分发挥好农业机械在棉花种植生产中的作用,进行棉花全程机械化生产研究,采用全程机械化作业的模式,可帮助当地棉花种植户减少劳动成本、提高生产效率,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全程机械化棉花生产的研究和应用推广,不仅可以稳定当地的棉花种植面积,而且也可以为其他省市地区推广棉花全程机械化作业提供示范。


1.棉花全程机械化作业的优势分析

1.1 提高棉花生产效率

应用全程机械化作业模式,首先最明显的是可以提高当地棉花作物种植生产的效率,和以往人力生产相比,机械化作业技术便捷度、快速度提高了好几个层次,不仅可以提高棉花生产效率,而且使得棉花种植生产的整个流程得到优化,满足当今社会对棉花产量的需求。而棉花产量和生产效率的提高,自然可以为当地带来更多的经济收入,有利于进一步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1.2 降低棉花种植人员生产压力

采用全程机械化作业的形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放劳动力,不需要投入太多的人力物力资源,降低棉花种植人员压力的同时还能节约生产成本。对于棉花种植人

员而言,只需要不断提高生产机械化水平和自身对于机械化设备的操作能力,就可以有效提高棉花生产的产量和效率。


2.棉花全程机械化技术要点

2.1 播种

棉花种植区域要求地温在连续3天以上稳定在12℃时可以试播,一般在4月中下旬结束播种。使用机采棉双膜精量播种形式,控制好种植间隔。对播种的要求是铺膜平整且压实,膜面覆土的厚度控制在1.5 cm左右。采用精量播种机械,要求盖膜、覆土和播种一次性完成,播种的深度控制在2~3 cm,播种深度要求保持一致且行距准确均匀,不漏行和穴,要求覆膜紧贴地面,松紧适度,侧膜压埋严实。

2.2田间管理

2.2.1 滴水滴肥

采用膜下浅埋式滴灌,1 膜2 管,棉花全生育期共滴水8 ~ 10 次, 滴水总量280 ~ 310 m3/667 m2。为提高肥料利用率,一般将氮肥总量的20%、磷肥

总量的80%和钾肥总量的80%做为底肥深施,其余肥料于生长期随水滴施, 中微量元素肥料在棉花的蕾期、初花期进行叶面喷施。


2.2.2中耕除草

滴灌棉花播后3 d 即可进行首次中耕, 头水前和雨后多中耕、深中耕。耕深要求:第1 次耕深12 ~14 cm,第2 次14 ~ 16 cm,第3 次16 ~ 18 cm。


2.2.3化学调控

以新陆早52 号为例,于棉苗7 片真叶时用缩节胺0.8 ~ 1.2 g/667 m2 进行第1 次化控;于棉花10 片真叶时用缩节胺1.5 ~ 2.0 g/667 m2 进行第2 次化控。棉花生育中后期化控结合化学打顶同时进行。


2.2.4化学打顶

采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向玲转可与缩节胺配合使用以达到人工打顶的效果, 该方法不仅能有效抑制棉花顶尖生长,还可避免人工打顶带来的叶、铃损伤和脱落, 减轻角斑病的发生, 同时兼具延缓棉株早衰、提高秋桃率和增加产量的效果。一般于6 月中旬,用向玲转可50-60 g/667 m2 配合缩节胺2 ~ 3 g/667 m2兑水30 kg 进行第1 次喷施,20 d 后再用禾田福可120 ~ 150 g/667 m2 兑水40 kg 进行第2 次喷施, 其后1 周可根据棉花田间长势, 用缩节胺10~ 20 g/667 m2

连续喷施2 次。具体施药时间和药量应根据品种特性和田间长势确定。


2.2.5 化学脱叶

棉区一般于9 月10 日以后棉花田间吐絮率达40%以上,上部棉桃铃期长40 d 以上且平均气温稳定在18 ~ 20 ℃时进行化学脱叶。可选择喷施脱吐隆12 g/667 m2 + 拌宝助剂50 g/667 m2 + 乙烯利70 g/667 m2 进行脱叶[1]。施药量应掌握正常棉田与早熟品种适量偏少, 过旺棉田与晚熟品种适量偏多的原则。


2.3采棉机收获作业

查看通往被采收棉田的道路、桥梁宽度不小于6m,机器通过高度不小于4.5m,确保机车行走畅通;棉花的脱叶率要达到90%、吐絮率要达到95% 以上;彻底清除田间残膜、残杂、滴灌带和地面支管,达到田内、田外无残膜、残带和杂物;确定的机收田块,必须由人工在田块两端拾出10 ~15m 宽的地头,并对田边地角机械难以采收但又必须通过的地段进行人工采摘,以便机车行走及转弯。



3.棉花全程机械化采摘带来的效益

3.1 棉花全程机械化采摘带来经济效益

以200 亩地的整条田为例,土地整合后,可预留7亩地,整合示范区土地20000 亩。从每年节省土地中可创造的经济效益为7×100×500=35 万元;使用大型机械开展作业,每亩作业成本可节省20.6 元,合计节约412000 元;相比手采,机采节约110元/ 亩,合计2200000 元;共计每年创造的经济效益增加了2962000 元。通过上述分析可知,相比常规种植,机采棉种植明显提高了经济效益。


3.2棉花全程机械化采摘带来社会效益

首先,棉花机械化采收集成技术应用下,辐射到周边农区,了解农机化新技术,使新型农机具、农机化先进技术得到推广应用,从整体上提升了农机化作业与科技的水平。其次,棉花机械化采收集成技术应用下,推动了种棉土地的流转与整合,变成了集约化、规模化的生产方式,棉花生产标准、产业和规模化,是棉花生产的革新。再次,棉花机械化采收集成技术应用下,实现了棉花全程生产的机械化作业,节省了棉花生产成本,使棉花采摘时间更短,棉花品质高,市场竞争力强;减轻人工劳动强度,将留出的劳动力供应到二、三产业。最后,棉花机械化采收集成技术应用下,形成了新的农业作业合作服务形式,为经济作物生产提供了全新的机械化高效生产模式,指导农业生产水平。


3.3生态效益

棉花机械化采收集成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了生产效率,拉长了棉花收获后至土地封冻前的时间段,为残膜捡拾、清理工作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可有效防止残膜残留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4.总结

实施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示范推广,实现了棉田从耕整播种、田间管理到收获等环节的全程机械化生产,通过对比机械化种植与人工种植数据,机械种植棉花能够缩短棉株生育期、减少用工量、增加产量,是一项节本增效的农机化新技术,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在荆门市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对转移农村劳动力,发展现代农业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骆凤娥.机采棉农机农艺融合技术措施[J].农民致富之友,2017,(16):191.

[2] 董宝国.棉花全程机械化关键技术及效益分析[J].农机科技推广,2016,(5):32-33.

[3] 马卫星.棉花全程机械化关键技术及效益分析[J].农民致富之友,2016,(22):211.

[4]黄晓斌,孙锐.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效益分析报告[J].湖北农化,2016,03:51- 53.

[5]李春梅.伊犁棉区棉花全程机械化种植关键技术[J].新疆农垦科技,2015,01:10-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