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安康城区洪涝灾害防御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08
/ 2

浅析 安康城区洪涝灾害防御对策

王友良

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 水旱灾害防治监测站 725000

摘要:分析了安康城区洪涝灾害的成因及特点,并列举历史洪灾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及社会经济带来的影响,根据安康市实际情况总结了城区洪涝灾害的防御对策,以期安全度汛。

关键词:安康城区;洪涝;防御;对策

安康城区位于东经109°02′、北纬32°43′,为安康市委、市政府所在地。城区以汉江为界,北为秦岭山地,南沿巴山余脉,地势南北高,中间低,从地貌上可划分为秦巴山地与汉江河谷盆地。汉江由西向东横穿安康城区,自石泉至白河区间共长330km,是全区水系骨干,它奔流于秦巴高山峡谷之间,唯独经月河口以下,自西折向东北,进入开阔的安康盆地,流程15公里,环抱了整个安康,其间汉江又接纳了南山陈家沟、黄洋河的洪水后,流至下游石梯镇,复进峡谷东流而去。辖区内平均气温 15.7℃,极端最高气温41.7℃,极端最低气温-9.5℃,全年无霜期252天,多年平均降雨量800mm,风向多为偏西风。

一、洪涝灾害

  1. 洪涝灾害的成因及特点

城区洪涝灾害的成因主要是暴雨,夏季受西伸的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影响,地面受河西走廊、四川盆地热低压影响,冷暖空气交汇而多暴雨;秋季锋面活动频繁,因而多连阴雨和暴雨。特点是降雨分布不均、历时短、强度大、突发性强。从流域水系分布看,汉江在安康以上发源于秦岭山区较大的支流有褒河、湑水河、子午河、月河;南岸发源于大巴山较大的支流有牧马河、任河、大道河、岚河等。这些支流集水面积均在5000km 以下,流程短、比降大、汇流时间极快。其中除褒河、湑水河外,其余支流基本都在洋县以下的峡谷河段汇入汉江干流,因此,一旦发生暴雨,干、支流洪水暴涨陡落,对应的十分明显突出,上、下游传播迅速,洪水来势迅猛,加之安康城区汉江河段地形复杂,断面扩散、收缩变化剧烈,每逢夏秋暴雨,洪水泛涨之时,下游受峡谷阻流,使江水上溯回壅,致使安康城区腹背受袭,被包围在汉江洪水之中。

  1. 历史洪灾

安康城区原地设于汉江北岸,公元596年(北周天和四年)改建现址,因枕流而成,故频于水患。据史志载“明万历十一年(公元1583年)夏,兴安州猛雨数日,汉江溢,黄洋河口水壅城丈余,全城淹没,公署民舍一空,溺死者五千余人”;“清咸丰二年(公元1852年),七月十七日汉水溢决小南门入城,店舍坍塌无数,兵民溺死者三千余名”;“清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洪水再次决东堤入城,民房官舍冲毁殆尽”。

1974年9月14日,城区东西堤外、黄洋河峪口岸被淹危及全城。

1983年7月31日,汉江安康段发生了二百年一遇的特大洪灾,8.96万人受灾,870人丧生,直接经济损失达4.20亿元。

1998年7月12日,茨沟、东镇局地暴雨,诱发的泥石流、滑坡灾害导致32人死亡,138人受伤。

2003年全区山洪灾害死亡9人;2005年死亡2人;2007年8月新坝、流水、大河、县河发生暴雨山洪共造成13人死亡。

2010年7月16日至20日,大竹园镇累计降雨为258.1mm,其中18日一天降雨量达115.4mm,导致七堰村发生崩塌、泥石流,死亡失踪29人;全区农村因灾死亡失踪45人,直接经济损失20.26亿元。

2017年8月28日至10月12日,全区出现了20多年来最强秋淋天气灾害,接连5次、累计36天的连阴雨,强降雨与洪水灾害相继叠加,导致山洪、滑坡、泥石流灾害多发。据统计,全区116940人不同程度受灾,农作物受灾面积10045公顷;倒塌房屋48户106间,房屋受损1432户3393间,塌方2230处34万立方米,直接经济损失达2.82亿元。8月28日以来,共撤离转移群众11408人。

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致使山洪灾害频发、涉及面广、危害严重,已成为制约当地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防御对策

安康多发的洪水教训,特别是“83.7.31”特大洪灾后,引起了上级的关注和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从而安康城区的防汛工作被视为省、市、区各级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做好城区防汛工作,确保城区人民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必须坚持做好几个方面的工作:

1、认真修编《安康城区防汛抗洪预案》

预案是实施安康城区防汛抗洪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因此,修编预案要周密、科学,要突出重点、明确责任、可操作性强。结合“情况掌握到户、信息预警到户、责任落实到户”的防汛三到户包抓工作,配合预案的执行,使广大群众在洪灾来临前知道跟谁跑、往哪跑。

2、做好汉江安康段各级电站洪水的联合调度

安康城区洪灾主要来自汉江洪水,而汉江洪水又与安康电站的泄洪有直接关系,因此做好电站联合调度至关重要。只有精准预报、提前预警、上下联动、科学调度、合理调峰错峰、提前预泄腾库,才能最大限度减少安康城区的洪水灾害,将灾害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

3、加大防汛宣传力度

自安康水电站建成投入运行以来,安康城区仅在2005年10月2日及2010年7月18日发生近20年一遇的洪水,一些干部群众对防汛工作认识不足,总认为上有安康水电站调峰,下有城堤保护,洪水进不了城,滋生了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岂不知安康水电站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如调度及时妥当,则可大大减轻城区的防洪压力及洪灾损失,而上游如果来水过大,安康水电站将失去其调节能力,只能来多少放多少。因此,必须加大城区防汛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各新闻媒体大力宣传防汛知识,组织广大干部群众学习《防洪法》和《安康城区防汛抗洪预案》,开展“83.7.31”特大洪灾警示教育宣传活动,汲取沉痛教训,充分认识目前安康城区防汛存在的突出问题,克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牢固树立“防大汛、抗大洪、抢大险、救大灾”的思想,全面提高广大干部群众防汛抗洪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4、强化汛情会商预警机制

要强化汛情监测,建立健全监测预警联动机制,加强值班值守,将研判开在雨前,留足准备撤离转移时间;及时会商天气变化,集思广益、突出重点,做好暴雨、洪水的精细化、精准化预报分析,做到汛前分析研判明确防御措施,汛中会商调度加强应急处置;同时建立各级防汛信息员数据库,及时将各类预警信息传递到各相关责任人、监测人,用好广播、电视、微信等多种手段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到户到人,确保预警传递及时、应急响应高效,为应急处置、抢险救灾赢得宝贵时间,尽最大限度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5、搞好防汛预警设施建设

要做好城区防汛工作,不仅要有科学的防抢撤预案,而且还要靠先进的预警设施来传递防汛命令。因此需采用信号稳、语音清、警示明的预警设备,覆盖安康城区一、二、三号命令范围及低洼内涝区域,力求做到任何地方都可听得到,无死角,通过定期开展的试鸣活动,使广大城区干部群众熟悉防汛相关命令内容,确保撤离命令一经发出能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6、完善城市排涝途径和手段

近年来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基础排水设施滞后,加之极端天气多发频发,城市内涝问题日渐突出,如何解决城市内涝问题,成为如今一个突出问题。解决此问题相关部门需结合安康城区实际制定可行的城市内涝排涝预案,组建排涝应急队伍,加快完善城市排水管网,排查城市地下车库、隧洞等重点部位排水设施建立台账提出处置方案,设立内涝积水点监测设施等手段增强城市排涝能力。建立与气象、水文、水利等部门的会商机制,提前谋划准备。只有将各项工作做在前面,及早解决隐患,才能实现安全度汛,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