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管服”改革背景下国家审计作用研究--以S市审计局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30
/ 2

“放管服”改革背景下国家审计作用研究 --以 S市审计局为例

武奕澄

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69

“放管服”改革是我国政府为了适应新时代和提升治理能力的一次政府体制改革。审计机关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基石。在“放管服”改革背景下国家审计面对新的形势和挑战,充分发挥着加强监管和优化服务的积极作用。近些年,S市审计局注重提升审计质量,突出审计创新,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肯定。本文以S市审计局为例,在“放管服”改革背景下简要分析国家审计作用。

关键词:“放管服”改革 国家审计 审计作用

一、“放管服”改革内涵

经过40多年的改革开放,人民生活水平逐步走向小康,市场也日趋成熟,很多问题市场能够进行自我调节和解决。我国政府要逐步从管理性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过渡,政府的工作重心放在发展国家经济、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方面。2015年5月12日,国务院召开全国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职能转变工作电视电话会议,首次提出了“放管服”改革的概念。

“放管服”改革是“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简称。其中:“放”对应的是简政放权,是指政府要精简机构,提高政府行政效能,减少法律依据不足的行政权,理清部门之间权力重叠的边界;“管”对应的是放管结合,是指政府职能部门通过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创新监管模式,体现着政府履行自身职能的责任担当;“服”对应的是优化服务,是指通过转变政府职能减少政府对市场进行干预,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作用,政府着眼于解决好企业和群众的需求点。

二、“放管服”改革背景下国家审计的特点

随着“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国家审计发生深刻变化的同时也有着自身显著特点。一是国家审计的内涵和外延发生变化。以往的国家审计是以财政资金为主线,以查找问题线索为抓手,推动我国各项制度和管理的完善和发展。现在的国家审计是以财政资金和政策落地为主线,除了查找问题和漏洞,更注重对政策执行是否到位,执行中存在哪些困难等问题的关注。二是国家审计的政治性更加突出。以为的国家审计是按照审计类型来制定计划的。比如S市审计局的社保审计、财政金融审计、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等每年都有1-2个项目。现在随着“放管服”改革深入,审计计划也向政策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倾斜。三是专项审计数量越来越多。近些年,S市审计局专项审计数量越来越多,审计的覆盖面也越来越广,如营商环境优化专项审计、减税降费专项审计等。专项审计能够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决策依据,为行业发展出谋划策。

三、“放管服”改革背景下国家审计作用研究

(一)国家审计在简政放权方面的作用

简政放权对于国家审计而言,就是要发挥国家审计在促进政策落地的积极作用,具体体现在:

第一,国家审计是政策地的监督员。一般每一个季度,地方审计署和地方审计机关都会对国家重大政策进行跟踪审计,并相应的平台上公示审计结果。针对审计提出的问题,相关责任单位对照问题分析原因,并出台相关制度和措施,做好审计整改工作。比如,2019年S市审计局在对某单位进行政策跟踪审计时发现其存在非税收入未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的问题。最后,被审单位按照审计反馈的意见将应缴未缴代养、医疗等服务收费足额缴纳市财政,并修改完善财务管理制度。

第二,国家审计是政策落地的执行员。2017年9月,审计署出台《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规范投资审计工作的意见》重点强调政府投资审计不得参与工程结算、工程招标、工程项目建设审批和决策等管理活动。2020年,S市审计局出台<贯彻《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调整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审计重点的通知>,取消结算审计备案制,同时调整审计重点,仅对列入年度计划、市委市政府交办的、群众关注的民生项目以及重大公益性采取跟踪审计和决算审计等方式实施审计监督,保证了审计监督的独立性和公正性。

第三,国家审计是政策落地的推动员。国家审计作起着“治己病、防未病”的作用。“治已病”目的在于找到产生问题的原因,根据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对于国家审计而言就是要提出切实可行的审计建议;“防未病”是更高一个层次,通过审计,发现潜在风险和隐患,推动相关管理政策和制度的完善。随着 “放管服”改革,国家审计通过审计报告、审计建议和审计信息等方式,向上级部门反映基层执行政策的困难、分析研判可能存在的潜在风险和隐患,为政策更好的落地执行贡献审计力量。

(二)国家审计在放管结合方面的作用

放管结合不仅要“放”更要“管”。只有管理的好才能促进放权的实现和保证放权的效果。对于“管”,国家审计有着自身的责任和担当,体现在:

第一,国家审计对财政资金的监督无死角、全覆盖。比如,每年6月-8月,审计署及地方审计机关都会就上年的预算执行及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情况向人大报告,这是国家审计的规定动作。从近些年审计署和地方审计机关公布的数据来看,审计发现的问题类型越来越多,但是以往常见的问题越来越少。

第二,国家审计对党和政府关注的重点民生资金和工程力度增强。“放管服”改革初衷是为了把政府的各项惠民政策落到实处,而民生工程的建设直接关系群众切身利益。对民生工程的审计监督,是国家审计尽职履职,发挥审计职能的具体举措。通过审计监督及时发现了民生工程中存在的问题,规范了项目管理和财务管理,促进了财政资金高效、合理、合法的使用。

第三,审计整改能够提升监督质量。为了避免“屡审屡犯”问题发生,国家应将审计整改作为重中之重。被审计单位经过对审计发现问题的分析研判和整改落实,化被动为主动,主动提升单位管理水平。近些年,S市审计局加大对审计整改的监督力度。每年S市审计局联合市政府督查办对上一年度审计发现的问题整改情况进行专项检查,并且需要向同级人大常委会和本级政府报告整改结果。借助审计整改,有效促进了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和健全。

(三)国家审计在优化服务方面的作用

优化服务是指,转变政府职能,减少其对市场的干预,这种服务理念和模式着眼于解决好企业和群众的难点、堵点和需求点。国家审计不仅有监督作用,还有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作用。

一方面,国家审计成为党和国家进行决策的参谋助手。国家审计通过审计公告、审计信息以及审计要情等多种方式,揭示了被审计单位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总结了部门行业好的经验、急需解决的问题以及针对问题提出的审计建议。如S市审计局对某安置小区进行竣工决算审计时,发现安置小区建成后安置村民拒绝回迁。经延伸发现因其安置房建设进度慢且新增人口没发及时安置。S市审计局及时向市委市政府上报了审计要情,建议对该地区拆迁安置情况进行摸排,锁定安置人口,降低安置成本,保障安置村民的权益。

另一方面,国家审计服务发展大局,聚焦主责主业。在各行各业的转型过程中,产生了更多新的审计服务需求,专项审计因其专业性强、实践性强以及审计效果突出等特点越来越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注。近年来,S市审计局为了更好地服务与地方经济发展,围绕市政府、市委中心工作开展了多项专项审计工作。比如,2019年开展的园区专项审计,从审计角度分析S市园区体制机制存在的问题,得到了市委主要领导的肯定,市政府主要领导及时召集相关单位开展园区发展研讨交流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园区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 李克强在全国深化“放管服”改革转变政府职能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推动政府职能深刻转变最大限度激发市场活力 [J]. 中国质量技术监督 ,2018(7):6-7.

  2. 加强体系建设 提升监督效能—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重要讲话[J].现代审计与经济 ,201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