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曲院风荷》看中国的舞蹈世界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30
/ 2

从《曲院风荷》看中国的舞蹈世界

龙丽帆

中央民族大学 北京 100081

《曲院风荷》中有一句话这样说到:曲胜过直,忍胜过噪,力从内在的冲荡来,胜过外在的强力,美从迷离中寻来,胜过通透的美感。舞蹈也是如此,每一个舞蹈作品都必须要去表达自己的设计思想,要用有说服力的舞蹈来战胜观众,从而在舞蹈中体现的个性与风格。而舞蹈的个性与风格,又正由书中的“听香”、“看舞”、“曲径”、“微花”、“空山”、“扁舟”来透出。

听香——舞蹈之“香”即舞蹈的“形与神”,它源自心灵,是一种发自心底的力量。每一支舞蹈都有自己独特的香气,而这种独特的香气,便是每一支舞蹈的艺术风格和每一位编导设计思想以及其舞蹈精神和舞者生命的香气。

古典舞心底的表达是赞誉民族精神,从古典舞的“外柔内刚、行云流水、严谨规范”的身体语言中可以透视中华民族崇尚和谐、含蓄柔韧、刚健挺拔、自信洒脱等民族气质特点。古典舞是具有典范意义的舞蹈,古典舞中所体现出来的气度和神韵反映了民族精神的最高形式。古典舞动作中“欲左先右、欲前先后、柔中有刚、急中有缓”等特点,也可见中华民族委婉、谦和并有高度的自律性的民族性格特点。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心底的表达是一种信仰,各民族大多都有自己的宗教信仰,多样化的宗教信仰在各民族的舞蹈中体现的淋漓尽致。如苗族的芦笙舞是一种祭祀性舞蹈,通常在祭祀和节日中表演。苗族歌舞的参与形式主要以众人参与为主,没有演员和观众之分,每一个人都参与其中,去舞蹈、去感悟。他们认为万物有灵,牯牛、蝴蝶、枫叶等都是他们信仰的图腾,舞蹈中脚、膝、胯几个关节随着身体的摆动的动作以及服饰上丰富的图案都体现了传统苗族民间艺术对宗教、生活有一种强烈的趋附性,有着浓烈的宗教意义。

看舞——舞蹈之动静。舞蹈是一种用身体语言来表达情感的艺术,但跳舞并不是马不停蹄,要懂得停下脚步,懂得发现生活中的美,这就是会取得突破的地方,而这个地方就是可以用心设计之处。

舞蹈的动态是指通过连续运用舞蹈身体语言包括肢体、表情等来表现人物内心活动的一种形式,并经过提炼、组织和美化进而表现人们的思想和情感,并反映社会生活。舞蹈的静态是指人物的思想感情通过动作的放慢或表情一瞬间的定格得到强化和突出的一种表现形式,在表演过程中,舞蹈的静态是一种相对状态而非绝对状态。

在中国的舞蹈中,讲究动静结合,动与静是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的两种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构建起舞蹈艺术中美妙的视觉画面,离开了任何一种,另一种状态都无从谈起。在中国艺术思想中,一个优秀的作品会让观众看到动与静的交融,浮光跃金固然是一种美,静影沉壁也是另一种美。舞蹈艺术中的人体的动作和形态变化与相对的静态造型二者相互辉映,相得益彰。动态表现生动的、炙热的具体形象,静态是对舞蹈主题及思想的强调与升华,是动态中的点睛之笔,从而引起情感共鸣。

曲径——舞蹈中的表达方式。开门见山的方式不适合于中国的意境,而曲径的含蓄又刚好淡淡的影响着作品的表达方式,都有着一丝含蓄的气息。

著名的古典芭蕾舞剧《天鹅湖》,整个故事情节看下来给人一种直观的冲击力,它没有过多侧面的委婉表达,一开始就是开门见山的叙述方式。在这一层面上来看中国的舞剧,就跟《天鹅湖》完全不一样了,他没有开门见山的表达方式,而是体现了中国的含蓄美。民族舞剧《尘埃落定》,故事发生于中国四川的嘉荣藏区,舞剧的开端是塑造环境以及每一个人的形象特征,第一幕,运用藏族弦子的节奏和韵律,塑造农奴们在藏区播种的形象,表现了那片土地上藏民的淳朴以及对生活的向往;第二幕的舞蹈形式以及灯光色彩都与第一幕大相庭径,用与此之前的藏族风格截然不同的节奏韵律来展开叙事并开始推向一个小高潮,与《天鹅湖》不一样的是《尘埃落定》会用一些与情节相关的道具、服饰或者其他人物来侧面体现主人公的情绪以及性格特征;第三幕却较为戏剧性了,与之前相比舞段有所减少;直到第四幕又是一个高潮的推起,藏族水袖带起舞台上雪片般的碎屑,写意式的表现了尘埃的扬起和落定,从而揭示了舞蹈的主题。

微花——拟生活之常物。许多舞蹈动作都来源于现实生活中的动物和植物的姿态,或用舞者身体的局部,从“微花”中以小见大,从“微花”处来设计舞蹈动作以及表现舞蹈剧情。

人民的生活离不开艺术,艺术更离不开生活。以维吾尔族舞蹈《摘葡萄》为例,首先,葡萄是新疆地区人民最喜爱的水果之一,维吾尔族人民在一望无际的葡萄园里劳作,果实累累,发出阵阵的果香,她们对自己辛勤的劳动而获得的大丰收感到无比激动、无比喜悦,用手鼓进行伴奏,表现维族姑娘摘葡萄的生活场景,舞蹈中情绪的表达非常突出,先后两次摘尝葡萄,一酸、一甜的味觉成了鲜明对比,动作使这个舞蹈放射出独特的光彩,运用了“微花”—人们生活中熟悉的东西,来塑造整个舞蹈,使观众也能够身临其境,体会到摘尝葡萄的心情以及能够联想到葡萄园中维族姑娘真实的生活农作场景;其次,《摘葡萄》舞蹈中运用大量的摘葡萄的手部动作和面部表情,以身体的局部来表现整个舞蹈的剧情以及情感,形成热情、豪放、稳重、细腻的风格韵味。

空山——舞蹈中的虚实巧妙。不管是虚实世界、留白的表达,还是一颗空灵的心,都是中国舞蹈艺术很看重的地方,从而来表现一种境界,而非表面上空的那个问题。

在舞蹈创作中,人们通过联想、遐思、幻化使观赏者被情所感染,产生共鸣,这便是舞蹈留白的作用,在很多艺术形式中留白已成为一种重要的审美习惯和审美原则,留白原本是中国书法绘画中追求韵味和意境的创作手段,后来在舞蹈中也开始运用,中国书法绘画是静的艺术,而舞蹈是流动的书法绘画,当在舞蹈艺术创作中存在难以通过肢体动作表达的内容,这就需要留白,他会让观众产生遐想共鸣。虚与实也是舞蹈创作中的另一种常用手段,虚,即虚境,虚空,实,即实境,实体。例如舞蹈《剪纸姑娘》在表演中,既没有剪刀,也没有纸张,演员的二度创作是手指的模拟,给观众呈现出俏丽的动作夸张演示,让观众留下印象,仿佛看到剪纸的制作过程和剪纸表现的精美绝伦的主题思想,这同样是在虚实间的幻化与写实。舞蹈中的留白虚实是创作者的刻意所为,他是在真水无香之境中寄怀幽思,让观众在心灵上悄然动容,达到理想的审美结局。

扁舟——舞蹈的意义。艺术是一叶扁舟,是安顿心灵的地方,扁舟是艺术家心灵的寄托,去作精神的远足。

《诗·大序》: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舞蹈是最擅长表情达意的艺术形式,诗歌与音乐所不能言尽之情,舞蹈却能在更大程度上进一步抒发表达。无论古人还是现在的人,都将舞蹈成为了一种表达心境的方式。

品《曲苑风荷》,感受中国传统舞蹈艺术文化,一种关于人生的、心灵的,寻找人生的智慧的美。


参考文献:

《曲院风荷》[M].朱良志.安徽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