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民建工程信息化管理创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30
/ 2

工民建工程信息化管理创新

李岩霏 郑凤伟

山东高速莱钢绿建发展有限公司 山东济南 250000


摘要:经济高速发展背景下,积极提出各类先进的管理理念及方式,在工民建施工中合理化应用,有助于保证项目施工效率及质量,实现项目经济效益最大化。工民建施工管理作为一项复杂性工作,主要为施工进行全生命周期管控,若想保证其管理成效较佳,需强化信息化管理,最大限度发挥信息技术作用,提高工民建施工管理有效性,保证工程施工质量。

关键词:工民建工程;信息化;管理策略

信息时代背景下,促使各企业面临激烈竞争,若想获取可持续发展,需增强生产经营活动水平,提高管理水平。工民建施工管理方式合理性及有效性直接决定项目实施质量,应对工程施工各方面进行规范监控,保证其施工全生命周期稳定实施。为提高施工管理水平,需不断创新管理理念及方式,最大限度应用各类先进技术,提高工民建施工管理信息化水平,保证管理更具有效性。

一、工民建施工管理实现信息化价值

工民建施工核心目标为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建筑物产品,其产品自身结构复杂、形式多样等基本特征,决定工民建工程施工周期长、耗损资源使用种类多、利用体量大等,工民建施工过程中涉及人员、资源较多,对其资源进行合理化配置,并对其进行有计划组织和控制,作为施工管理核心内容,工民建施工管理包含以下特征:①涉及面广。工民建施工管理作为一项综合性工作,其不仅涉及施工生产管控,而且包含质量、安全、技术等管理。②工作体量大。产品形成需耗损较多资源,针对此类施工环节及其使用资源均需深入,可明晰其管理工作复杂及繁重程度,其工作体量较大。③制约性较强。管理工作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实现各环节协作、有序实施。④信息流量大。信息作为管理活动重要元素,对其进行处理分析十分关键,其相互间存在关系,需实现信息共享流动。构建工民建建筑工程标准、行业管理的信息系统,全方位实现施工项目信息化管理,其体现的价值包含以下几方面:第一,提高施工管理效率。施工管理中全面推行信息化管理,可提高信息处理、传输速度,以此消除各部门信息孤单,实现各部门资源配置,助力施工管理效率提高。第二,吻合多元化需求。工民建工程推行信息化管理模式,可促使管理人员及时掌握项目相关内容,并结合实际状况调整施工目标偏差,传统管理工作效率低、负载大,难以满足多元化管理需求,信息化管理可有效解决该问题。第三,满足管理过程需求。工民建项目管理模式,多数局限施工实施环节和经营管理,项目管理未来发展主趋是全过程管理,随着信息化推进,其可完成管理信息存储、分析,为管理人员决策提供更具精准性数据,保证项目处于设计轨道实施,满足管理过程需求。

二、工民建施工管理中信息化应用

工民建施工管理作为一项复杂性、综合性工作,为高效完成该任务目标,在其管理中实施信息化管理,提高管理质量及效率,保证其施工质量可靠性。现下施工管理中信息化应用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信息化监控施工现场。施工现场管理水平,直接决定工程施工质量,为保证工民建施工有序实施,现场施工管理中需加强应用信息技术,收集现场施工信息,并以此为基础合理化规划施工现场,做好各项资源配置,实现全过程施工现场监控。信息化监控施工实际做法为,构建视频网络,动态化监控施工现场,且精准、完整收集施工现场各方面信息,将现场收集信息传输至软件管理中心,结合信息数据内容,对其进行整合分析,提取具有价值的信息,动态化调整现场管理,提高现场管理水平,保证施工质量可靠性。

(2)施工进度控制。施工进度关乎项目整体造价,决定施工单位整体经济效益,以计算机为基础分析各类工作,消除原有人工开展作业方式,提高作业效率及精准性。计算机信息化实现,将原有施工进度审查及核准依托电子网络实现,提高各部门交流、沟通频次,保证施工进度如约实施。利用计算机软件分析工民建施工现场实际状况,参考施工进度计划方案,明晰其进度实际状况,并明晰施工进度影响因素,为管理人员决策调整提供助力。

(3)施工文件信息化管理。工民建工程施工周期长、涉及资料人员较多,其各类文件资料作为工作实施基础保证,原有模式下降核心置于施工进度、质量等方面,对其施工文件有所忽视,促使相关资料存在丢失等现象,难以为后续工作实施提供参考。实现信息化管理,主要利用计算机将信息予以录入存储,实际施工过程中,利用计算机软件存储工程文件、资料、图像等,为工程建设提供依据。此外,计算机自动化搜索可依托人为操作变更,为保证工程施工有效性,处理工程资料过程中,可依照其重要程度,进行分类存储,有助于人员及时调用[1]

三、工民建工程施工管理信息化应用质量保证措施

工民建工程施工周期长、技术要求高,施工管理难度大,若想全面实现管理信息化,助力工程效率及质量双重提高,需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其应用有效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管理平台层次化

工民建工程建设工程中,包含业主、监理、设计等多个利益主体,涉及管理内容较多,如现场施工管理、造价管理、质量管理、合同管理等,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需充分考量不同参建主体目标是需求,构建涵盖施工现场管理、远程监督、项目对方协调等多层次软件系统和网络信息平台,系统可按照主体单位自行输出数据信息,实现资源信息化。

2、信息系统一体化

工民建工作流程决定,项目处于立项和投招标过程中,需选用大量国家、行业等标准定额,其管理内容较多,数据计算量大,应用标准灵活作为企业需遵循基本原则,更是企业测算工程成本费用核心依据。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系统研发过程中,应综合性考量质量安全、物资、人员管理等,数据库构建和工作流程优化升级过程中,应积极消除单一部门使用瓶颈,有效融合各类因素,实现多个模块联合监控,从而协调工民建工程实施各项内容,提高工程施工效率。

3、工程流程数据化

工民建工程管理全过程,其核心本质为工程相关数据始终贯穿于整个项目中,实现畅通性传输及分享,原有管理模式下,信息多以书面、传真等形式传递,通过此种形式信息传递速度滞后,若想获取特定信息需依附相关部门协同实现,降低信息传递时效性。为以免出现信息孤岛,工民建工程管理需实现数据化管理,工程参与者自身工作内容职能应以数据管理为基础,如此可保证人员高质量完成自身工作,系统信息可实现自主流动。

4、数据更新实时化

工民建工程建设过程中,数据更新速度直接决定项目管理成效,为进一步凸显信息化管理优势,需持续性实现数据更新实时化,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及质量。原有预算编制主要以建筑单位或设计单位提供数据实施,其更多呈现的为建筑单位定额,排除不良竞争等因素,最终中标价格为建筑单位可承受最大成本,建筑单位自身承担多种只能,信息化管理系统内部应布设多个模板,用户可结合现场实际需求进行删减和维护,有助于其他工程直接性调用。此外,施工材料设备作为工民建施工基础保证,随着市场竞争愈发激烈,各类材料价格处于动态化变更中,应通过信息化管理实现材料价格实时更新,以此更加总结材料规律,为确定最佳购进时机做以保证,实现造价可控化[2]

结束语

加强工民建施工管理是保证项目质量及效率重要举措,更是实现项目效益最大化途径。信息时代背景下,应不断将信息技术引入工民建项目管理中,消除各部门信息孤岛瓶颈,实现信息畅通传输及共享,不断优化信息化建设和管理手段,凸显工民建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优势,提高工民建工程管理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陈小顺.浅析建筑工程施工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与措施[J].城市建筑,2019,332(27):175-176.

[2]夏东瑞.浅析信息化背景下的现代建筑工程管理优化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9(24):13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