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T动机程序对自闭症学生不配合行为干预的个案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29
/ 3


PRT动机程序对自闭症学生不配合行为干预的个案研究

鲁浩南

广州市越秀区启智学校 广东 广州 510000

摘要关键反应训练(PRT)主张使用能充分激励自闭症儿童动机的程序。本研究主要是采用单一被试实验的方法探究PRT动机程序里以”允许儿童选择与遵循儿童的指引-新学技能与已经学会的技能穿插-轮换-强化儿童的合理尝试-直接强化”这一模式对自闭症学生不配合行为的干预效果以及干预后的维持效果。有利于检验PRT动机程序对干预自闭症学生不配合行为的有效性,探究出能有效改善学生不配合行为的动机程序原则,且为该领域教学与实践提供支持。

关键词PRT动机程序;自闭症;不配合行为

在《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年)》中提到对针对自闭症学生的教育理论和康复技术的学习和研究有所加强。美国国家自闭症中心(The National Autism Center, NAC)于 2011 年发布的自闭症国家标准报告(National Standards Report)中提出关键反应训练法(PRT)是 11 种实证有效的干预方法其中一种。关键反应训练法通过临床实践已在个训、家庭训练和伙伴教导等领域被广泛地使用,很多实证研究也支持它的训练效果,可以使自闭症儿童的社会沟通能力有所提升,并减少问题行为[1],对其进行研究探索将有利于自闭症学生教育理论与康复技术的发展与完善。本人通过在中国知网上设置关键词搜寻相关的文献,可以了解到目前关键反应训练(PRT)也渐渐运用到特殊学生问题行为的干预中去。

本文通过总结前人研究所得到的运用PRT动机程序干预自闭症学生的方法策略,根据该名自闭症学生目前的实际情况,针对其不配合的问题行为,制定出适合他运用的方法策略,来改善他的不配合行为情况。并对所搜集数据进行分析,探究PRT动机程序里以”允许儿童选择与遵循儿童的指引-新学技能与已经学会的技能穿插-轮换-强化儿童的合理尝试-直接强化”这一模式[2]对自闭症学生不配合行为的干预效果以及干预后的维持效果。

一、PRT动机程序对自闭症学生不配合行为的干预过程

(一)选择教学对象

小城(化名)是一名就读二年级的自闭症学生,在配合能力、认知理解、大小肌肉、手眼协调等方面的能力都较好,基本接近同年龄正常儿童的能力,其主要弱势是社会性能力较弱,不愿意遵守规则或听指令完成任务。

(二)界定问题

对该生的不配合行为进行界定,根据学生的情况以此定义学生的不配合行为:学生在参与活动过程中不听老师指令完成任务、故意违反规则、离开原本位置、故意扔物品,若学生出现上述情况则记录发生一次不配合行为。

(三)分析成因

根据两周的行为观察评估记录,对个案的不配合行为用ABC行为观察记录表记录以及行为动机量表分析,得出个案不配合行为主要是逃避做事和引起关注。由于个案各方面能力都比同班同学要好,所以在班集体活动中学生容易产生厌倦无聊的情绪。因此会经常做出不配合的行为来逃避做事或吸引老师对他注意。

(四)制定策略并实施

根据以往的研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运用以下PRT动机程序的五项原则来干预学生的不配合行为[3]

1.允许儿童的选择与遵循指引

(1)寻找学生喜欢的,并且可以用来教授新教学目标或者技能的教学用品。

在活动中提供该教学用品让学生来选择。在上课前的课间,可以先进行强化物调查,了解学生对于哪些与教学目标相关的教学用品感兴趣。然后在上课时中,老师会提前让学生去选择相关的教学用品。[4]

  1. 让学生自己选择从一个活动到另一个活动。

根据学生的表现采取相应的解决办法[5]

问题

原因

解决办法

1.任务之间进行太快

1.1任务太难或太苛刻

1.1.1增加简单任务

1.1.2.增加强化物/奖励

1.2学生注意力持续时间短

1.2.1确保学生表示“全部完成”并要求进入下一个活动

1.2.2要求学生在此完成任务

2.在相同的任务里停留很长时间

2.1学生秩序和一些玩具或活动

2.1.1限制首选玩具和活动

2.1.2使用一个视觉计时器

3.不选择任何活动

3.1学生的参与动机低

3.1.1寻找无玩具的活动

3.1.2完成一个粗大动作的活动

2.新学技能与已经学会的技能穿插进行

活动的设置应该遵循新学技能与已经学生的技能穿插来进行,即提供给学生提供简单的,已经掌握的任务,也提供困难的任务,需要学习新学到的技能或者目标才能完成的。这样可以让学生多一点感受到成功愉悦,并时刻在参与活动中保持良好的学习积极性。由于动机在关键反应教学法中是一个关键因素,让学生完成简单任务,使用已经学会的技能可以帮助维持他的兴趣和动机,而将不同类型任务混合起来帮助学生在任务中进步,达成相应的教学目标。

3.轮换原则

在课堂中以有趣并自然的方式轮流,在学生可理解的水平上示范,并将同伴纳入轮流中。对于不喜欢轮流的学生,要保证轮到老师时,能简短完成,减少轮流的时间,或者试着交换玩具或者交换想要的角色,并在学生观看时用相同的玩具或者玩法来进行示范。

4.强化儿童的合理尝试

上课时,应及时强化学生的合理尝试,即使这并不是其最佳反应状态。强化学生的每次为了达成目标或者完成活动而做出的努力,可以鼓励学生在未来也可以做出更多尝试性努力,克服困难,达成相应的目标。

5.直接强化

对于在不同环境参与相同的教学活动要进行直接的强化,这个也被称为泛化。使用直接结果来教授行为更可能被泛化,并且这也意味着学生会继续运用这一行为。例如当学生能听老师指令在课室、走廊、操场用剪刀来剪开实物包装袋,立刻拿取里面的零食给予学生直接强化,以此教导学生在不同场景使用剪刀剪开包装。

(五)实施干预效果及维持效果评量

与班任老师协商好使用策略以及停止使用的时间,为了控制变量,确保数据的有效性,以“基线期—干预期—维持期”的实验研究模式按照PRT动机程序里的允许儿童的选择与遵循指引、新学技能与已经学会的技能穿插进行、轮换原则、强化儿童的合理尝试、直接强化等五项原则每项原则各六分钟的顺序开展实验教学,并对每天个案不配合行为行为发生的次数进行记录。[6]

基线期:在基线期不进行教学干预,对被试进行问题行为观察,搜集被试在基线期的数据资料点,为期两周,然后进入实验教学干预期。

干预期:干预期每天每节课按照“允许儿童的选择与遵循指引、新学技能与已经学会的技能穿插进行、轮换原则、强化儿童的合理尝试、直接强化”这一模式,每项原则各6分钟的教学时间进行 PRT 教学,为期四周。

维持期:教学干预结束后两周,不再使用PRT教学,并搜集被试维持期的问题行为资料数据,收集时间为两周。记录结果如图1所示。[7]

组合 6 图1 学生每天不配合行为次数


第一,老师会在未运用PRT动机程序里面的“允许儿童的选择与遵循指引、新学技能与已经学会的技能穿插进行、轮换原则、强化儿童的合理尝试、直接强化”这一模式干预前,通过两周的观察记录,该生平均每天会发生6次不配合的行为。

第二,在运用PRT动机程序里面的“允许儿童的选择与遵循指引、新学技能与已经学会的技能穿插进行、轮换原则、强化儿童的合理尝试、直接强化”这一模式进行干预后,该生上课走神次数呈现逐渐减少的趋势,为期四周的干预期内平均每天不配合行为发生发生的次数为1.9次,在最后一周最后三天甚至降到每天为0次,每天不配合行为发生次数比干预前的有明显的下降。证明该模式对于该名自闭症的不配合行为干预有效。

第三,为了了解PRT动机程序里面的“允许儿童的选择与遵循指引、新学技能与已经学会的技能穿插进行、轮换原则、强化儿童的合理尝试、直接强化”这一模式进行干预后的维持效果,在为期四周的干预期结束后停止之前所有的干预措施。维持期学生平均每天不配合行为发生的次数为2.5次,对比基线期平均每天发生6次不配合行为有将近60% 的降幅,证明这一模式干预后具有较好的维持效果。

二、PRT动机程序对自闭症学生不配合行为干预的结论及反思

(一)结论

1.运用PRT动机程序对该名自闭症学生不配合行为干预是有效的,并能够保持良好的维持效果

从研究结果和分析可以看出,本次研究所使用的PRT动机程序对自闭症学生不配合行为干预是有效的,并且具有良好的维持效果,在参与训练的中后期,学生对比以前参与活动的动机有着明显提升,能够更配合老师去参与活动,完成相应的任务并达成目标。

2.运用PRT动机程序要注意吸引学生的注意

在运用PRT的动机程序实施干预的过程中,需要积极吸引学生的关注,确保学生有一直集中注意力,例如可以选择能激发动机的活动、保持与学生的亲近、要组逐渐了解学生,理解应该用哪种说的活跃性和音量使他们保持注意力、要以自然的方式获取学生的注意力,消除刻意教导学生保持注意的技巧、降低对其集中注意的要求。

3.运用PRT动机程序给予指令要清晰且恰当

在实施PET动机程序的过程中也应该注意要给予清晰且恰当地指令,这样便于学生理解这个指令,例如该学生不太喜欢太复杂冗长的指令,更喜欢简短清晰的指令,所以在下指令时要注意语言的简练与恰当(四)与班任老师、家长协商制定校外的干预方案。

(二)反思

当前方案主要是针对学生在上学期间发生的不配合行为进行干预,而对于在家发生的不配合行为未实施干预。为了能够将PRT动机程序更好地泛化到学生生活的各个场景中去,需要与班任老师和家长沟通,制定出适合学生放学后在家以及社区实施的PRT动机程序干预方案,以便家长未来可以在家和社区活动中也可以使用相应的PRT动机程序来处理个案的不配合行为。

参考文献

[1]郝怡娜.PRT的自我发起对学前自闭症儿童主动提问技能的干预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重庆师范大学,2016

[2]贺荟中.自然教学策略:自闭症干预的PRT技术[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31(04):46-54

[3]奥温·C.斯塔曼.孤独症儿童关键反应教学法[M].北京:华夏出版社,2015:44-72

[4]吕梦.自闭症PRT干预模式评析[J].中国特殊教育.2012,10:38—42

[5]潘洪瑶.关键反应训练法(PRT)对自闭症儿童康复训练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8,3:241

[6]婪江琴.PRT动机程序促进自闭症儿童社交发起的成效检验及成分分析[D].硕士学位论文,浙江师范大学,2016

[7]赵慧.PRT父母训练对ASD儿童问题行为干预的实验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江苏师范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