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生活化”教学,培育学生“生活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29
/ 2

开展“生活化”教学,培育学生“生活力”

仇薇薇

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大豫镇桂芝小学 226400

摘要:“生活化”,是陶行知教育理念中极为关键的内容,其强调生活对教育的重要价值,要求教育必须要围绕生活而行。新课改之下,我国教育越来越重视生活内容的渗透,从教材编排之中到课堂教学形式之上,都要往生活化的方向发展,以此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即“生活力”。基于此,本研究将结合个人教学经验,以小学数学教学为研究例子,从鼓励实践、引导思考、提出问题三个方面提出开展“生活化”教学的具体办法,为小学数学教学的“生活化”教学模式搭建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陶行知理论;教学办法

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提出,“我们深信教育应当培植生活力,使学生向上生长”,在此中充分体现了陶行知教育理念中对生活内容的关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小学数学学科更是加入了大量与小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从内容上强化整体的生活感。与此同时,在课堂教学上,更明确要求教师教学模式上的生活化,以生活的角度切入、以生活内容延伸,从多个内容上开展“生活化”教学,让小学生实现知识的灵活运用,不再是传统教育模式之下的固化思维,更重视小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做到真正的学以致用,培养“生活力”。基于此,本研究以小学中低学段数学教育为研究例子,从三个方面提出开展“生活化”教学的具体办法,以此培养学生“生活力”。

一、鼓励动手实践,从实践之中见真知

在“生活化”教学模式之下,教师一方面需要为小学生创设合适的生活情景帮助其理解,另一方面,更需要不断鼓励小学生融入到生活之中,动手实践,让教师的教学顺利过渡到自主化的实践理解上,从实践之中见真知,从而培养了小学生个人的理解能力、思考能力、运用能力等等。

例如在三年级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中,教师可以先抛出“周长”的概念定义,让小学生尝试初步理解。有的学生认为,“周长”就是边与边的相加;有的学生则会认为,“周长”是一个物体上所有边的总和等等,在表达上虽然有所不同,但是他们的初步理解都是一致的。在此情况之下,教师可以让他们尝试动手实践,用自己的尺子求一求长方形、正方形等的周长,检验所获得的答案是不是正确的。

再比如二年级学习的认识厘米,这是学生小学课程中认识的首个长度单位,也是此后认识其他长度单位的铺垫。教学设计中我直接情境导入,让学生用自己的身体尺“一拃”来测量课桌面的长,因为生活中我们不可能随身带着尺子,那最好的测量工具就是我们的“身体尺”,这种操作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引起了学生的探索欲望:为什么同样长的课桌,老师和学生测量出来的结果却不一样?由此,我们便利用了学生的认知冲突,促使学生去思考探究,总结得出了建立统一的长度单位和运用统一的测量工具进行测量的必要性。当学生对直尺上的各部分名称和长度单位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后,在此基础上再去认识1厘米。当学生有了1厘米的初步认知后,再利用小正方体具体感知1厘米的实际长度。当然,数学和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学习数学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因此之后我又引导学生回到生活中,让学生“找一找”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通过认一认、指一指、找一找、说一说等充实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反复感受1厘米的实际长度,从而建立正确而清晰的1厘米的表象。

二、引导学以致用,在思考之中建模型

学以致用,是“生活化”教学模式之下极为关键的一点。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之下,小学生在接收到教师的知识内容后,只需要通过其特定的课后问题,便能够简单评定其是否掌握此知识内容。此模式之下,相对局限化,同时也难以帮助小学生将知识转变为“生活力”,思考解决生活中问题。因此,是“生活化”教学模式之下,教师可以适当放手,让小学生发现生活中相关的问题内容,并进行自主或小组性的研讨思考。

同时以三年级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学习之中,当小学生可以灵活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后,教师可以引导小学生将目光放到生活之中,而不是局限在教材之中。例如在课堂上,让小学生尝试计算自己书本的周长、桌面的周长、门框的周长、黑板的周长等等,充分激发小学生的思考。当遇到难题时,也会相对主动地进行自主性地思考。如当小学生需要计算黑板周长时,因为其尺子的尺度有限,难以计算。此时,教师可以适当引导小学生将尺子转变成其他可测量的物体,例如教条,用长长的教条代替尺子,最后所获得的教条长度计算出来,最终推算出黑板的周长。如此一来,小学生不仅仅实现了周长知识的巩固,同时也能够基于周长计算的原理之上,转变思维方式,建立数学问题解决的模型办法,一举多得。

三、敢于提出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巩固

敢于提出问题,是激发小学生关注生活问题的一个突破口。在“生活化”的教学模式之下,教师可以给予小学生充分的提问空间,让他们尽可能联结自己的生活经验,提出多元化的问题,再在问题之中不断巩固深入,同时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创新精神,让“生活力”得到更好的升华。

同在三年级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学习之中,教师可以围绕“周长”的概念定义,让小学生进行更多的思考拓展,有的小学生会提出,“五角星的周长是怎么来的?”。对于这类问题,教师需要放手给小学生,进行集体性讨论解决,有的小学生会提出将它所有的边都相加,有的小学生则会提出“它的每一个角就是三角形的顶部两个边”等等,然后让他们用自己对周长的理解解决问题,并在此过程之中巩固。当然,教师可以能够给予小学生更多的引导,例如鼓励小学生寻找更多奇怪的“周长”,并计算这些奇怪的“周长”等等,激发思考、激发提问,鼓励解决。

说到周长,那必然会联想到正方形和长方形的面积。面积是三年级所学内容,有了这个基础,在四年级下学期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时,老师完全可以放手把主场留给学生,通过画图,学生们可以发现图形之间的联系,不管图形的面积是增加还是减少,总会隐藏一个不变的信息。其实,从三年级开始教材中专门设计了一个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他设计的意图我想便是引导学生大胆地提出问题,然后通过探索不同的方法去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最终应用到生活中。

从生活中入手,关注生活中的内容,用知识为基底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推动社会的整体发展,这是对“高知识人才”最佳的社会价值诠释。小学数学阶段,是学生接触数学的基础阶段,也是关键阶段,教师更需要不断以陶行知教育理论为本,帮助小学生养成关注生活的习惯,用知识的目光发现与思考,提升个人学以致用的“生活力”,让知识的光芒在其中焕发光彩。未来,教师还需要持续提升个人整体素质,适应生活化的教学转变,为学生搭建优质的、高效的课堂。


参考文献

[1]李国平.生活力:学生充分发展的核心力[J].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8,34(01):79-85.

[2]张思水.构建培植生活力的数学课堂实践探究[J].生活教育,2017(02):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