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童真之心、尊重成长规律——低段学生习惯培养的策略探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27
/ 2

立足童真之心、尊重成长规律——低段学生习惯培养的策略探寻

冯玉兰

广州市增城区石滩镇麻车小学,广东 广州 511330

【摘要】小学第一学段是打好文化知识基础的阶段,但也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关键阶段。本文以低段学生习惯的养成探索和实践为切入口,以一线教师的视角,阐述渗透德育内容,提升低段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倡导立足学生童真之心、尊重儿童成长规律,规范学生行为习惯,落实低段德育目标。

【关键词】低段;行为习惯;培养

小学低段学生思维活跃,对生活的感受和理解往往是多元的,生活习惯、礼仪常规、学习习惯、交往习惯往往由观察、感受、模仿而习得。作为教师,不应完全期待学生用这种方式培养好习惯,而要以儿童成长规律为基础,去探索学生习惯培养的策略,以给予其适当的教育和指导。

一、儿歌诵读,激发童趣

1.巧用儿歌,辅助教学

对于一年级学生而言,他们的注意力不容易集中,甚至一旦放开,就是一场难收的“覆水”。为此,我巧用儿歌来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时,说“一二三,请坐好”。到学习新内容告一段落时,就说“三二一,请坐好”。注意力分散时说“小耳朵,注意听;大眼睛,看老师。”对于一年级孩子,写字姿势往往不正确,而要纠正他们错误的写字姿势确实是一个难点,对此,我用了一首儿歌“要想写字好,姿势最重要:腿平放,腰挺直;不歪头,不窝胸。”这样一来,学生不知不觉就养成了好习惯。

2.巧用儿歌,养成值日好习惯

现在的孩子,他们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所以,他们在家里除了学习,基本上不做什么事情。而到了学校就不一样了,班级要正常安排学生值日打扫卫生。但一年级孩子做事比较慢,每天的值日非常费时间。于是,我编儿歌“放学前、不忘三件事:摆桌搬椅捡垃圾。”“不用做值日,三分钟内离开。”值日的同学“分工又合作,干净又快速。”这样,每天的值日工作能比以前至少缩短15分钟。

二、故事讲述,探索方法

1.故事激励策略

故事作为一种文学题材,深受儿童喜爱。儿童故事中浅显易懂的语言,幽默诙谐的人物、曲折有趣的情节能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倾听热情,在德育指导中运用相应的教育故事配合习惯指导,能使习惯指导的效果得到有效增强。

通过启发性的故事引领,能够唤醒儿童的情感和生活记忆,促进对故事中人物的情感和心理的理解,从而强化他们对良好习惯的认同。故事激励策略的优点和实施建议见下表:

策略

优点

建议

故事激励

1.语言优美,情节生动


  1. 蕴含意义,潜移默化


1.运用故事进行习惯指导时,可以引导学生品评故事中人物的行为,以便更深入地理解故事中人物的行为内涵。

2.故事讲完以后引导学生反思自己身上是否存在跟故事中的人物行为有对应或者相反的行为,针对自身出现的不良行为,积极思考解决的办法。

运用故事激励策略指导习惯培养,学生在倾听、思考过程中能越来越准确地把握儿歌以及故事展现的情绪和主旨,把自己带入习惯养成的更深处。

2.情境再现策略

如果把儿童的情感比做“小河”,要它泛起水波,就要向其中投掷一枚石子,而这个石子就是施加给小河的“外力”。在习惯培养中,也同样需要这样的外力。其中,情境再现就是“外力”。运用情景再现的方法可以真实还原儿童在交往习惯、生活习惯等方面遇到的德育难题,在冲突对立中启发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以笔者在习惯培养中实行的“情境再现”策略为例进行说明:笔者扮演同学中的“恶意撞人者”,另一同学参演“受害者”其余同学作为观众进行观察、思考、推论、总结,寻找消解矛盾的策略与途径。

在情景再现的氛围中,在学生们智慧思维的碰撞下,同学之间矛盾纠纷的处理步骤便清晰起来,如下表所示:

情境

撞人者(正确反馈)

被撞者(正确反馈)

故意撞人

1.表达歉意,表示不应恶意侵犯同学。

2.请求谅解,保证今后不再犯。

1.表达心情,要求得到解释。

2.若没有满足条件一,甚或撞人者继续侵犯,向师长求助。

无意碰到

1.向被撞者道歉,说明不小心撞到的原由并表示关心;

2.请求谅解,保证今后不再犯。

表示原谅和安慰

上述情景再现的方式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方式,以训练学生解决交往问题的能力为目标,集中体现了生动性和实践性。

三、绘本阅读,深化理解

1.创设阅读环境

学生的学习离不开一定的环境,同样,阅读也更加如此。只有在良好的阅读环境中,学生的阅读兴趣才能得到有效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培养。这样,学生可以从阅读中得到愉快的体验,驱使他们渴望阅读,时间久了,阅读习惯就能养成。所以,我们要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温馨的阅读环境,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爱上阅读,造就良好的阅读习惯。

2.激发阅读兴趣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一个人对某件事产生了兴趣,即使没有别人去监督和约束,他也会积极地去做,对于阅读也是如此。一旦学生对阅读产生了兴趣,那么,兴趣就会引领学生主动阅读,从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此,可以通过组织小组活动等,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例如,在《三只羊》的绘本教学中,我先让学生了解全文的内容,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故事讲述活动,学生的兴致极高。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记忆力,还提高了他们的表达能力。同时,使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在兴趣的驱使下得以渐渐养成。

综上所述,我们在运用儿歌诵读、故事讲述、绘本阅读三大指导策略时,对每一种策略在每一项具体的习惯指导内容中所起到的功能必须有清晰的认知,避免运用过度。要灵活取舍、恰当运用,特别是当我们寄以厚望的指导策略在课堂实施或者课后观察中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时,一定要及时反思自己的教育策略。只有这样,德育策略才能真正发挥它们应有的效用与能力。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 给教师的建议[M].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