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多元”农技推广体系模式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27
/ 2

一主多元”农技推广体系模式探讨

李峰

滕州市综合检验检测中心 山东 枣庄 277599

摘要: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深入推进的实践中,除国家农技推广体系外,能够为农民提供新品种、新技术的农民合作组织、社会专业化服务组织、农业科研院校、涉农企业等多元化服务组织均在立足市场、开发新型服务产品,为农户提供形式多样的技术服务。这些多元化农技服务组织与农户的联系更为紧密,服务方式更加灵活,对国家农技推广机构不是替代,而是补充、完善,能够有效地满足农户对农技服务的多样化需求。农技推广已从过去国家推广机构一家独大的局面,正在逐步转向市场化、社会化和多元化,“一主多元”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日趋完善。

关键词:一主多元;农技推广;体系模式

引言

在中共中央的英明带领之下,国家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的明确目标和发展方向,是三农工作的思想的承继和延续。关于农业技术推广,以培养一个有农业技术专业能力、热爱农村基层工作、了解农民所需的有利农业技术团队为手段,为我国三农事业的发展落实到位做出相应的贡献。当然,在农业技术的有效推广,以及在农业技术的现代化发展革新之中,就有关的风险和所遇到的难题,不可小觑、不能忽视。这是由于一系列的历史遗留问题造成的阶段性区域发展不均衡现象,本文结合秦皇岛市农技推广工作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介绍。

1基层农机推广体系发展和改革的作用

就目前来看,切实有效地推动基层农机推广体系的发展,强化对相关内容条例的改革对促进地方农业生产来讲,其促进作用是无从忽略的,首先,有助于提升我国在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通过对基层农技的推广处理,可以极大程度地引入先进的农业技术、方法和概念,使其和现代农业生产工作相互贴合,从而有效的提升生产效率,提升我国的国际竞争能力。其次,能够缔造更为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有效发展和改革能够极大程度地提升农民的生活水准,同时还有助于缩小贫富差距,为地区经济建设提供更为坚实的支撑作用,促进人们的精神文化和物质生活水准的同步提高。

2农技推广体系发展现状

2.1认识不充分

由于未充分认识农技推广体系,使该体系的推广往往受到一定的制约。如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未能认识到农技推广体系的重要性,导致政策和资金方面的支持较少,农技推广工作进展缓慢,从而影响农业发展。此外,根深蒂固的传统农耕思想很容易导致部分农民对农技产生抵触,由此受到的负面影响也需要得到重视。

2.2农技推广体系不完善

就目前来看,我国在开展基层农技推广工作的时候,大多是由国家相关部门做统一调配处理,并且所需要应用到的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通常也都是国家直接好提供的,此种模式的存在很有可能导致基层农机推广工作面临责任模糊、分工不具体的问题,在后续推广的过程中将会缺乏足够准确的目标和工作重心,进而威胁到整个推广工作的顺利稳定建设,最终无论是推广质量还是推广效率都显著降低。

3推进“一主多元”农技推广体系协同发展的对策建议

3.1坚持农技推广服务公益性原则,健全基层农技推广

服务体系农技推广服务作为一种公共产品,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削弱政府推广机构的主体地位。在构建多元化农技推广服务推广体系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一主多元”农技推广体系,正确处理好“一主”与“多元”的关系。一是扭住公益性前提。发挥国家农技推广机构服务主体地位,保障落实农业生产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公共服务职能,注重弥补社会服务组织的短板,加强病虫害测报、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方面的工作。二是坚持普惠性原则。加强普惠性的农技推广服务,从当地农业的主要产业和主要品种出发,着力做好对当地大宗农产品的农技推广服务,使更多农民能够享受到公益性的农技推广服务。三是抓好体系性建设。建立健全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保持基层体系稳固、队伍不散,发挥“集中攻坚、集成技术、集体推广、集合效应”作用。目前,一些地方县级农技推广机构探索建立区域性综合性农业生产服务示范中心,为各类主体提供信息服务、农机作业与维修、农产品初加工、集中育秧、农资销售等全方位、立体化生产性服务,成效明显,值得提倡和鼓励。鼓励乡镇级农技推广机构建设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站,围绕粮油等重要农产品保障供给,为小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耕、种、防、收等各环节“菜单式”托管服务。

3.2开展“一主多元”融合发展模式

加强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必须设法打造农技推广新格局,“一主多元”融合发展属于典型代表。对于发展规模不断扩大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来说,农技推广服务需求的多样化、个性化发展态势也日渐显著。各地基于经营性服务组织与公益性农技推广机构开展的融合发展探索也需要得到重视,农技融合性发展新收稿日期2020-11-23格局因而得以形成,进而形成综合发展态势。依托农技融合性发展新格局,可强化校企合作技术创新、政府推广,以此开展人才培养一体化的农技研究推广机构与农业科技服务平台建设,同时积极引进新型职业农民,强化一体化的“农科教产学研”发展,并建设农技推广联盟。农技推广联盟需包含种植养殖大户、普通农户、家庭农场经营主体等受训客体,在农技融合性发展新格局下,农技推广服务成果普及率即可显著提升,农村农业也能够随之快速发展。结合农技融合发展新格局,还可以围绕“一主多元”融合发展格局开展进一步探索,即建立“村、乡镇、县、市、省”的“五级联动”体系,并进一步深化科研院所、农业高校的分工协作,以此引入疫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督、农情信息监测、生态环保、农业智能自动化等方面的技术体系内容,并积极推广科研院所、高校的技术项目研究成果,提供全方位的农业技术服务,以此强化技术内容的创新、整理、传递,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积极利用农业科技人才,同时结合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一系列新要求,顺利形成真正的农技推广体系。

3.3创新优化农技推广管理体系

为切实有效地保障基层农技推广工作的稳定实行,就有必要构建完整的管理体系,用于为农技推广工作提供坚实的支撑作用,提供充足的数据指导和理论支撑;充分结合现阶段已有情况制定出具备充足的针对性的方案,在原有管理体系的基础上作出调控整理,同时还需要制定出更为完整具体的责任制度,确定相应的管理范围,以此来保证责任能够被真正地贯彻落实到相关责任人的身上,切实有效地调动员工群体的工作积极性,为基层农技推广工作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坚实的支撑作用。

结束语

目前,我国的政治经济越发离不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而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也更加离不开从我国政治层面、经济层面上的大力有效推进支持。相关部门和技术人员应当做好三农推广工作,打造强而有效化的农业推广技术团队,重视在农业技术现代化发展推进之中的作用,推进落实有关农业技术推广的政策性文件,从人、财、物的角度来对该工作进行统筹规划、统一调配,从而从各方面确保我国农技推广工作的有效展开。

参考文献

[1]陈俊红,龚晶,李芸,田有国,杜洪燕.我国农技推广体系的机制创新及经验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9,39(04):25-29.

[2]陈玉梅.农技推广补助项目促农业产业提质增效[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9(01):98+115.

[3]张维保,俞海.农技推广体系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J].农村实用技术,2018(12):26-27.

[4]向华.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现状及发展措施[J].农家参谋,2018(23):19.

[5]刘哲,胡小军,田有国.我国种植业农技推广改革创新调查与思考[J].中国农技推广,2018,34(11):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