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A导向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转移瘤疗效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24
/ 2

DSA 导向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转移瘤疗效分析

刘德利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介入治疗科 北京 100142


摘要:目的:针对DSA导向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转移瘤疗效展开分析。方法:研究期:2018年1月-2020年12月,纳入60名患者,患者表现为椎体转移瘤,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对患者进行分组,一组接受DSA导向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观察组,n=30),另一组接受常规外科手术治疗(对照组,n=30),对不同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骨痛程度评分(VAS评分),在治疗后,指标值观察组患者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椎体高度(16.45±2.38mm)高于对照组患者(15.53±2.22mm),(p<0.05)。结论:以DSA导向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针对椎体转移瘤患者,可有效抑制骨痛,改善椎体高度,促进患者康复,方案值得推荐。

关键词:DSA导向;经皮椎体成形术;椎体转移瘤;疗效

脊柱属于中轴骨,集中于机体红骨髓中,转移瘤好发于其中,在胸、腰椎椎体中较为多见,患病后,将导致腰背疼痛,严重情况下甚至可能导致患者瘫痪,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给患者家庭带来负担与经济压力。目前,临床主要通过药物治疗、放化疗、手术治疗等方法,完成椎体转移瘤的治疗,但是以上常规方案针对脊柱的欠稳定状况无法完成治疗,而外科手术治疗存在创伤大的问题,对于部分晚期肿瘤患者而言,难以接受[1]。近年来,随着微创治疗技术的发展,DSA导向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方案逐渐在临床中广泛应用。本次研究就此展开探讨,以DSA导向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的临床价值为重点,纳入椎体转移瘤患者60例 ,进行分组对照分析,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8年1月-2020年12月,纳入60名患者,患者表现为椎体转移瘤,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对患者进行分组,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无基础资料差异,患者之间能够比较(p>0.05)。

观察组中(DSA导向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n=30),有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2例,年龄最大者75岁,年龄最小者44岁,平均年龄(57.52±4.91)岁。

对照组中(常规外科手术治疗,n=30),有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1例,年龄最大者73岁,年龄最小者45岁,平均年龄(57.41±4.88)岁。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外科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DSA导向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对患者病变区域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3D扫描,经DSA影像对患者病变椎体进行探查标记,在常规消毒、铺巾后,经利多卡因进行定位点逐层浸润麻醉,至椎弓根周围,将皮肤切开,以骨穿针对皮肤进行穿刺,经椎弓根至病变椎体后缘,退出内针芯,并进行DSA透视下确认,必要时行骨球囊扩张技术,取PMMA配置注射液缓慢推注,注入椎体后,经透视观察,待充盈满意后即可退出穿刺通道,术中行常规心电监护,术后无异常即可返回病房并进行术后观察。

1.3观察指标

(1)骨痛好转程度[2]:分别于治疗前后,对患者的骨痛程度进行量化评价,评价借助VAS视觉模拟评分法完成,判定标准:量化分值越高,疼痛程度越剧烈。

(2)椎体高度指标:对治疗前后,患者的椎体高度进行测定比较。

1.4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分析由SPSS20.00统计学软件完成,统计规则如下,计数资料:统计方法“%”,检验方式“x2”,计量资料“614d49f312e3d_html_f424173bff83a9e5.png ”,检验方式“t”,统计学差异性标准“p<0.05”。

2结果

2.1骨痛好转程度

骨痛程度评分(VAS评分),在治疗后,指标值观察组患者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见下表1:

表1 骨痛好转程度对比

组别

VAS疼痛评分

治疗前

治疗后

观察组(n=30

3.58±1.12

1.21±0.44

对照组(n=30

3.52±1.15

1.94±0.86

T

0.2047

4.1390

p

0.8385

0.0001

2.2椎体高度指标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椎体高度(16.45±2.38mm)高于对照组患者(15.53±2.22mm),(p<0.05)。

3讨论

脊柱骨转移瘤病变在胸、腰椎最为普遍,受到肿瘤细胞各类生长刺激因子的影响,将导致椎体破坏[3]。临床针对骨转移瘤病变进行治疗时,除对症止痛外,还需要结合制动治疗,但长期卧床很可能诱发其他相关并发症,因此,针对骨转移瘤病变患者,展开针对性强、治疗效果好的治疗方案十分重要

[4]

随着介入治疗、微创治疗的理念逐渐发展,DSA导向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其针对椎体转移瘤,能够借助DSA多角度、多方位的探查优点,以二维影像对患者病变椎体的形态、位置进行观察,进而帮助手术者进行手术操作[5]

综上,以DSA导向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针对椎体转移瘤患者,可有效抑制骨痛,改善椎体高度,促进患者康复,可行性价值高。

参考文献

[1]刘军,余辉,陆游,等. 液体隔离带在超声引导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颈椎转移瘤中的应用[J]. 中华放射学杂志,2019,53(9):780-782.

[2]何克,银毅,叶永杰. DSA引导下射频消融术联合PVP治疗脊柱转移瘤:骨水泥渗漏及预后生存情况分析[J]. 颈腰痛杂志,2019,40(5):629-632.

[3]夏磊,王凯,陆玉和. 经皮微波消融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转移性肿瘤[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20,41(6):688-690.

[4]史慧娟,倪才方,陈珑,等. 影像学引导下经皮骨成形术治疗难治性疼痛性椎体外骨转移瘤[J].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2020,17(12):720-723.

[5]孙飞虎,何仕诚,朱海东,等. 骨水泥充填对椎体溶骨型转移肿瘤控制作用的CT评价[J]. 中华医学杂志,2018,98(33):2661-26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