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肝血管瘤的临床效果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22
/ 2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肝血管瘤的临床效果体会

杨继涛

庆阳市中医医院 甘肃 庆阳 745000

摘要】: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肝血管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2月~2021年4月期间在本院行手术治疗的65例疑似肝脏血管瘤患者,均在术前完成二维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统计超声诊断结果,并在术后,参照手术病理诊断报告,以此为金标准,分析两种超声扫描对肝血管瘤的诊断效果。结果 二维超声对肝血管瘤诊断灵敏度(81.48%)、特异度(81.82%)和准确率(81.54%)显著低于彩色多普勒超声(98.15%、90.91%、96.92%)(P<0.05)。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肝血管瘤鉴别诊断准确性较高,且灵敏度较高,有助于降低漏诊风险,临床诊断价值较高。

【关键词】:彩色多普勒超声;肝血管瘤;临床效果;肝脏血管性疾病;

肝血管瘤为临床常见的肝脏血管性疾病,发病率较高,为良性肿瘤,但是肝脏解剖结构复杂,缺乏特异性表现,临床鉴别诊断难度较大,极易与肝癌等恶性肿瘤混淆,需尽早确诊,明确病情,及时治疗,以改善患者病情。超声是腹部脏器病变最常用的影像学诊断方式,具有安全、高效特征,近年来彩色多普勒超声得到了有效普及,临床应用逐渐增多,但是其对肝血管瘤的诊断价值尚不明确[1]。为此,本次研究选择2020年2月~2021年5月期间在本院行手术治疗的65例疑似肝脏血管瘤患者,对比分析了其诊断价值,现总结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20年2月~2021年4月期间在本院行手术治疗的65例疑似肝脏血管瘤患者,均在术前完成二维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影像学资料完整,65例患者均无肝脏穿刺史、创伤史及手术史。65例患者中,男性38例,女性27例,年龄35~69岁,平均以51.92±16.87岁,病程1~4月,平均2.90±1.08月。

1.2方法

采用GE LOGIQS8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二维扫描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扫描;患者空腹状态下,仰卧位,充分暴露腹部,采用凸阵探头,频率3.5~5.0MHz;患者均先行二维超声检查,观察肝脏、胆囊、脾脏及周围组织情况,随后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扫描,观察肝脏及周围脏器、组织,确定病变区域,观察其形态及内部回声等。由2名影像学医师共同分析患者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影像资料,并出具诊断报告。

1.3观察指标

统计65例患者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结果;术后,收集病理诊断学报告,以此为金标准,分析两种超声扫描对肝血管瘤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SPSS20. 0 统计学软件分析所有数据,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采用χ2检验计数资料,P<0.05 认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种超声扫描对肝血管病变检出率比较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肝癌和肝血管瘤检出率显著高于二维超声(P<0.05),性质待定者占比显著低于二维超声(P<0.05)。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囊腺瘤、其他良性肿瘤和门静脉海绵样变检出率,与二维超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种超声扫描对肝血管病变检出率比较

分类

二维超声

彩色多普勒超声

χ2

P

肝癌

4.62(3)

9.23(6)

3.903

0.023

肝血管瘤

70.77(46)

81.54(53)

4.023

0.020

囊腺瘤

3.08(2)

1.54(1)

0.562

0.236

其他良性肿瘤

1.54(1)

1.54(1)

0

1

门静脉海绵样变

6.15(4)

4.62(3)

0.836

0.423

性质待定

13.85(9)

1.54(1)

4.263

0.017

2.2两种超声扫描对肝血管瘤诊断效果比较

经手术病理证实,肝癌7例、肝血管瘤54例、囊腺瘤1例、其他良性肿瘤2例、门静脉海绵样变1例。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肝血管瘤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显著高于二维超声(

P<0.05)。见表2。

表2两者对肝血管瘤诊断结果比较

分组

性质

病理确诊(例)

灵敏度(%)

特异度(%)

准确率(%)

阳性

阴性

二维超声

阳性

44

2

81.48(44/54)

81.82(9/11)

81.54(53/65)

阴性

10

9

彩色多普勒超声

阳性

53

1

98.15(53/54)

90.91(10/11)

96.92(63/65)

阴性

1

10




4.263

3.066

4.003

P




0.021

0.023

0.025

3讨论

肝脏是人体内的重要器官,内部血管密布,门静脉、肝动脉相互伴行,肝静脉交叉走行,解剖结构十分复杂,肝脏血管性疾病肝脏的影像学诊断存在较大。同时,肝血管瘤等肝脏血管性疾病的早期症状隐匿,缺乏典型临床表现,易被临床误诊、漏诊,因而仍需依靠影响检查尽早筛查、诊断。

彩色多普勒超声为新型的超声诊断技术,在肝脏血管性疾病诊断中应用较多,与传统二维超声相比,彩色多普勒超声立体直观的显色病变类型、累及范围及程度,同时可探查内部回声及血流情况,可为肝血管瘤的诊断提供可靠依据[2]。肝血管瘤临床诊断相关文献报道显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肝血管瘤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可达到85%~98%,准确率也可达到95%,与二维超声相比,诊断效果大幅度提升[3]。本次研究也发现,二维超声对肝血管瘤诊断灵敏度(81.48%)、特异度(81.82%)和准确率(81.54%)显著低于彩色多普勒超声(98.15%、90.91%、96.92%),可知彩色多普勒超声的诊断效果更佳,临床应用价值较高。此外,本次研究还发现,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肝癌和肝血管瘤检出率显著高于二维超声,性质待定者占比显著低于二维超声,提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作为肝血管瘤的筛查、诊断方式,有助于降低漏诊风险。

综上所述,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肝血管瘤鉴别诊断准确性较高,且灵敏度较高,有助于降低漏诊风险,临床诊断价值较高。

参考文献:

[1]张文斌.CT鉴别诊断肝脏血管瘤 肝脏肿瘤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1,21(10):1683-1684.

[2]韩伟,候雪琴,宋涛,等.肝脏血管周上皮细胞肿瘤与肝细胞肝癌及肝血管瘤的超声特征分析[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21,32(05):342-346+355.

[3]李志勇,李星.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肝脏血管性疾病的临床价值[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21,22(01):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