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对幼儿美术作品的评价现状及对策研究——以历下区某幼儿园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18
/ 2

教师对幼儿美术作品的评价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历下区某幼儿园为例

柳亚琦 王悦

山东协和学院 山东济南 250200

摘要:在本论文的研究过程中,一直坚持有关概念和理论的指导,运用观察法和访谈法,对济南市某所幼儿园美术活动中所总结的200次幼儿美术作品相关评价进行整合,并且对6名教师进行了16次的访谈工作,12次观察记录,并在材料的整理与解析的基础上,对本文进行了整合研究,整篇文章论述了幼儿美术作品评价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关键词:幼儿 作品评价 绘画活动

幼儿美术评价是幼儿园美术教育的重要内容,美术类教学活动作为五大领域中艺术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很多人认为美术作品的评价更重要的是为了让教师更深入的了解幼儿,为了让教师在幼儿的角度优化教师的评价,让教师更好的引导幼儿园教学活动。然而现阶段的多数幼儿园美术活动,在对幼儿的美术作品进行评价时,评价时只注重表现结果,却忽略了思维过程,并且大部分教师的评价标准也是简单化的,大部分教师只是停留在幼儿画的像不像;画出来的作品好不好看;画出的作品颜色用料方面简单的评价。大部分对幼儿绘画作品的评价较为单一,评价的效果也并不理想。即使大部分幼儿教师经常采用鼓励赞扬的方式去评价幼儿作品,但是评价的结果依然存在着评价对象的单一性。

一、幼儿美术作品评价现状

1.教师个人审美具有局限性

由于教师的个人审美问题存在差异,并且每位教师的喜好不同,在进行美术评价时,对不同幼儿呈现的美术作品,会忽略作品所反映的幼儿自身的个性特点,以及内容的具体含义,会出现有不同程度的偏爱。观察中发现,有的教师喜欢干净整洁的画面,对颜色涂得不均匀、线条不够规范、流畅的绘画则不予欣赏。认为画面只要干净了,就是一副“好画”。有部分教师带着自身感情色彩对幼儿的绘画作品进行评价,例如,这位教师喜欢冷色调的作品,幼儿的创造出现偏向于了色调的作品时,就会影响到该教师对此作品的客观评价,有时甚至会因为喜欢某类幼儿,从而影响到对作品的评价,有时这些作品并没有特别突出的优点,幼儿教师总会竭尽全力地找到画面中的出彩点。对于不喜欢的某类儿童、或者是不讨老师“欢心”的幼儿,他们的美术作品可能就常常被忽视,或者关注较少,深入评析也就更是寥寥了。

2.教师为评价主体,幼儿的参与权较弱

在较多的幼儿美术教学活动中,幼儿教师将自己作为美术作品评价环节的中唯一评价者,认为幼儿时思想简单,想法幼稚,并且无法做出高效评价的存在,依据访谈可以证实,幼儿教师认为自己在评价中拥有绝对的话语权,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地位,以为了达到科学评价,促进教学进度的目的为借口,掌控了整个美术的教学活动,教师绝对的话语权导致评价主体出现了一边倒现象。教师无法做到尊重幼儿,更无法注意到幼儿的想法,就必然会导致教师在教学活动进行中无法充分带动幼儿的主观能动性,最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幼儿说出幼儿都没有办法说出真正想说的话,让幼儿看到自己真正的发展。

3.评价偏重美术技能的发展,忽视幼儿创造力的发展

观察发现,样本园中的大部分幼儿教师在进行美术作品评价时,针对于色彩、线条、造型等美术技能方面评价占比较大,在评价的过程中总会不经意间忽略掉幼儿本身具有的创造力、潜在发展力。教师在进行评价活动时,教师把重点放在了技能方面,通过以上图表可以看出线条的评价比重最大,但针对幼儿美术作品的个人情感等评价所占比例进比较小了。

二、幼儿美术作品评价活动中教师的指导策略

1.树立幼儿评价的主体地位,树立科学评论观

在绘画作品评价活动中教师要树立正确的评论观,坚持科学的教育观,儿童观,教师首先就要做到尊重幼儿,保持对幼儿美术领域教育的热爱,努力提升自己,不断完善自己,针对评价,适时与适当进行反馈,掌握有效地评价方法,并把评价的主动权交给幼儿,减少自身喜好和主观经验对绘画作品评价的影响。

2.提高幼儿审美能力,增加审美经验

随着幼儿身心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生活经验的日益增多,幼儿可以尝试着欣赏具有代表性的艺术作品,艺术作品是具有可解读性的,它给欣赏者留下很大的想象空间与对话空间,只有更多的欣赏者与作品能动对话,作品才会不断赋予新的含义与生命力,幼儿教师应鼓励幼儿从自己的眼光出发,对自己看到的画面,感受到的情感进行表达,面对幼儿各种有趣、怪诞的想法与评价,教师要给予幼儿充分鼓励,遵循高度的理解原则和可接受原则。把评价的主动权交给孩子,尊重幼儿,允许并鼓励幼儿自信的评价,但这时要注意的是,由于幼儿自身的审美能力是不足的,教师在允许幼儿将内心的情感自然的传达出来的同时,一定要对幼儿的评价行为进行一些指导。

3.完善幼儿园的相关管理制度,强化教学反思

幼儿园不仅要对美术课程内容进行设定,确定教学方针、幼儿的整体发展方向,还要积极整理幼儿教师对于做评价管理有效建议,因此,要不断地健全、更新对教师评价行为管理的相关制度,将评价行为的方法、内容、原则、标准细化到针对不同的美术课程都设定有一套科学的指导方案,在课程结束后,督促幼儿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园内定期举行集体教研活动,所做的一切完善,都是为了促进幼儿的全身心发展。

幼儿园可以定期组织幼儿教师反思自己的评价行为,当出现幼儿作品主题的偏离时,不要幼儿的作品进行过早的定义,这类幼儿无厘头的信笔涂鸦,也许在我们成年人看来是无意义的,但它一定有自身的含义与表达。在课程结束之后,可以在不同的方面进行反思:反思对于幼儿美术作品的评价是否避免了打击性语言,有没有发挥激励的作用;要积极改善评价的标准,避免评价的单一性;是否有把评价的权力还给孩子们;有没有减少强制性的成人式要求以及强制性言语例如“比如”“这样做会更好”“应该”等。

3.提高教师美术技能与素养,发展教师的评论技能

(1)重视教师理论知识与美术技能的学习

幼儿教师应积极接受美术方面的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定期参加学校组织的培训、进修,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和教学水平,平时可以通过查阅相关的美术类工具书,查找各类线上的学习资源,来优化自己的评价技巧,提高自己在专业理论知识的储备。经过多次活动的开展,慢慢形成经验,促进教师的自身成长,这样才能提升教师素养并确保师资质量。

(2)提高并充分发挥教师的评论能力

将教学和作品评价结合起来,美术作品评价应和指导融合在一起,教师应注意要采用多种多样的评价方式,采用个性化的评价方式满足幼儿多元化不同的发展需求。老师可以采用微笑、赞杨的目光、举起大拇等方式来表现对幼儿的肯定与赞同,也可以采用拥抱,抚摸头的方式来表达。课后教师也应积极开展作品评价反思,因为积极反思是激发教师寻找解决问题的动力和方向。

参考文献

[1]代鹏,周桢.普美术教学中线条“生命力”的探索[J]艺术教育,2019(08).

[2]曾培.基于项目教学法的幼儿园大班绘画活动的行动研究[D].西南大学,2018.

[3]张秀花.浅谈情智教育引领下如何培养幼儿美术活动的兴趣[J].学周刊.2020(02).

指导老师:王悦 山东协和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