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护理模式在冠心病介入治疗应用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16
/ 2

系统护理模式在冠心病介入治疗应用效果分析

王苏明

湖北省五峰土家族自治县人民医院 神经内科 443400

【摘要】目的:分析系统护理模式应用于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1年7月到本院诊治的冠心病介入治疗100例患者资料,分两组,对照组50例给予常规的护理,研究组50例给予系统护理模式,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躯体活动的受限程度、发作频率、稳定情况、疾病认知评分均比对照组高(P<0.05);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满意度96.00%优于对照组82.00%(P<0.05)。结论:系统护理模式应用于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中的效果较好,能改善患者SAQ评分,提升患者生活质量,且患者满意度较高。

【关键词】系统护理模式;冠心病;介入治疗;效果

因为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患者病情危重,且发展比较迅速,有较高护理风险存在,如果要确保治疗的效果,需给予患者有效、严格的护理干预,可增强患者的生命质量[1]。本文选取2020年7月—2021年7月到本院诊治的冠心病介入治疗100例患者资料,分析系统护理模式应用于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中的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经医学伦理会批准,选取2020年7月—2021年7月到本院诊治的冠心病介入治疗100例患者资料,随机分成两个组,对照组患者50例,男性24例,女性26例,患者年龄在46-74岁,其平均(58.49±6.65)岁;研究组患者50例,男性23例,女性27例,患者年龄在45-75岁,其平均(59.47±6.67)岁,两组基线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护理:开展相应的健康宣传教育,帮助患者更好地掌握疾病、治疗知识,指导患者用药、饮食情况等。研究组给予系统护理模式:①健康知识宣传:制定人性化健康教育方案,按照患者的接受能力、对疾病的了解程度,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宣传疾病知识、治疗方法、注意事项等,增强患者疾病预防、控制意识。②进行康复锻炼:患者脱离危险之后,安排专业康复师指导患者进行锻炼,指导患者缓慢翻身、坐起等。患者出院后督促其坚持进行锻炼,且告知患者应定期到院进行复诊。③实施音乐护理:按照患者喜好,患者睡前给其播放舒缓音乐,每次播放20min,一周三次。③做好心理护理:护理人员需积极和患者交流、沟通,掌握患者的心理情绪,针对患者出现的恐惧、害怕、抑郁等负面心理情绪,需通过移情法、注意力转移等方式对其进行疏导,且及时鼓励、安抚患者,促使其积极乐观地面对疾病和治疗。

1.3观察的指标及评定

①通过SAQ(西雅图心绞痛量表)评估患者生活质量:其中包含躯体活动的受限程度、发作频率、稳定情况、疾病认知,其评分越高,则患者生活的质量越好;②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三个标准,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组例数×100%[2]

1.4统计学处理

研究数据资料选择SPSS22.0统计软件分析,计数数据资料采用[%(n)],以61431060d5b6a_html_2663756e392570dd.gif 比较检验,计量数据资料采用(61431060d5b6a_html_401ef342726f1166.gif ±s),以t比较检验;P<0.05表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SAQ评分对照

护理后,研究组患者躯体活动的受限程度、发作频率、稳定情况、疾病认知评分均比对照组高(P<0.05),见表1。

表1两组SAQ评分对照(61431060d5b6a_html_401ef342726f1166.gif ±s,分)

组别

躯体活动的受限程度

发作频率

稳定情况

疾病认知

研究组(n=50)

69.68±6.32

88.26±8.14

83.12±7.69

84.63±6.21

对照组(n=50)

61.39±8.29

75.25±9.16

73.28±6.57

72.47±7.42

t

5.623

7.507

6.879

8.887

P

0.006

0.002

0.003

0.001

2.2两组满意度对照

护理后,研究组非常满意28例、满意20例、不满意2例,满意度96.00%,对照组非常满意25例、满意16例、不满意9例,满意度82.00%,两组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

P=0.025,61431060d5b6a_html_2663756e392570dd.gif =5.005)。

3.讨论

冠心病介入治疗指的是利用心导管技术对狭窄、闭塞冠状动脉官腔进行疏通,进而使患者心肌血流灌注得到有效改善的一种治疗方式[3]。本次的研究结果表明:护理后,研究组患者躯体活动的受限程度、发作频率、稳定情况、疾病认知评分均比对照组高;说明系统护理模式应用于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中可有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升临床疗效。究其原因,可能是系统护理模式的有效实施,可增强医护人员的责任心、使患者更加信任医护人员,积极配合相关工作,促进患者身体康复。系统护理模式不仅可针对患者心理状况进行疏导,通过给予患者音乐、心理护理帮助患者调节情绪,有效消除不良心理;而且还可通过该护理模式辅助介入治疗,有效控制患者的临床症状,增强患者对疾病的了解。同时,可通过帮助患者制定有效的康复锻炼计划,有效促进患者的冠状动脉侧支循环,防止血小板聚集之后出现血栓情况[4]。系统护理可帮助患者养成正确生活、用药习惯,进而提升患者的依从性,使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提升[5]。此外,本次的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96.00%优于对照组82.00%;说明系统护理模式不仅可帮助患者提升对心绞痛的认知、帮助患者稳定临床症状,减少心绞痛的发作次数,使患者躯体活动的受限程度相应减少,还可提升患者满意度,增强临床治疗效果。

总而言之,系统护理模式应用于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中,能帮助患者增强生活质量,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有一定临床应用与研究价值。

【参考文献】

[1]刘欢.心脏康复护理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9,4(17):148-150.

[2]谈丽丽.循证护理对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9,16(12):31-33.

[3]卓儒红.临床护理路径用于冠心病介入治疗护理中的效果评价[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28(7):780-783.

[4]刘勤.舒适护理干预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患者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9,16(5):22-24.

[5]邹阳.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9,16(11):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