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幼儿撒谎行为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13
/ 2


大班幼儿撒谎行为的研究

孙佳静

威海市文登开发区中心幼儿园 山东省威海市 264400


摘要:日常工作中,经常遇到孩子撒谎的现象,对此,不要简单地归结为孩子没有诚信。幼儿偶尔说谎,人们还能容许,但经常说谎总会令人不快。幼儿说谎问题已引起了众多幼教工作者的关注,有的家长甚至产生了畏惧心理,担心孩子会变坏。其实,对幼儿说谎我们大可不必恐慌,而应具体分析说谎的心理,然后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家长和老师必须及早察觉大班幼儿的撒谎行为到底是有意撒谎还是无意撒谎。针对这两种撒谎都要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帮助幼儿改正这一行为,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 大班幼儿 撒谎表现 对策

正文:说谎通常被认为是一种消极的现象,但在社会生活中,说谎有时却是正常的。英国理查得•伍尔森博士通过研究发现,认为把幼儿说谎单纯解释为一种故意欺骗行为是对实情的歪曲。[1]事实上,说谎是人类特有的,幼儿说的第一个谎正是幼儿智力发育和社会化进程中的一个明显进步。就一般情况而言,根据对幼儿心理的分析,幼儿说谎有如下类型:“暗示”型说谎、“幻想”型说谎、“品质”型说谎、“模仿” 型说谎和“自卫”型说谎。[2]

一、幼儿撒谎行为的表现
  (一)“暗示”型说谎
  这是一种由于成人语言暗示而引发的幼儿说谎。现实生活中这一类的幼儿谎言屡见不鲜。

案例1:航航因为在户外活动跑步的时候不小心磕到了滑梯上,脸上碰的有点青,离园的时候班里老师跟他妈妈道过谦并把事情的经过跟他妈妈说得很清楚。而第二天早上他奶奶来送他非说是班上的孩子推的,并在老师面前问航航:“是不是班上小朋友推你所以你摔倒了啦?不要害怕,跟奶奶和老师说。”结果航航点头了。最后老师调了监控录像才还原了真相,就是航航自己跑的时候绊倒摔到了滑梯上。

由此案例可以看出,成人不正确、过于武断或直觉式的归因,总是把自己的孩子往好处想,不能冷静地、公正客观地对待既发事实,并通过语言流露出来幼儿极易受到成人的语言暗示,说谎也就难免了。
  (二)“幻想”型说谎
  幼儿兴趣广泛且不稳定,认知活动和思维发展都不够成熟与完善,容易将自己想象的世界和实际生活混合起来说出一些与事实不合的话来。[2]

案例2:清明节三天假期回来,老师会问小朋友去哪儿玩了。睿睿说他去济南动物园了,周围好几个孩子都说他们也去济南动物园了,看了老虎,鳄鱼,河马……离园的时候跟家长交流,其实只有睿睿是真的去的,还有一个孩子是以前去过的,有两个孩子去的是本地的动物园,其他的孩子都没有去过。

由此案例可以看出,孩子因为年龄小、知识经验贫乏,往往对事物缺乏正确的判断力和理解力,也容易导致说话与事实不相符。他们不知道清明假期和以前假期做的视屏有什么不同,也不知道济南动物园与本地动物园有什么区别,只知道是去过动物园。

(三)“品质”型说谎
  这类孩子是为了达到某中“不可告人”的目的而编造的谎言,企图蒙混过关,使人相信。[3]

案例3:班里外教martin老师奖励英语课表现很棒的宁宁小朋友一个会发五彩光的玩具皮卡丘,宁宁把玩具放在了幼儿园的玩具架里想跟小朋友分享,第二天早上一喆的妈妈来送他的时候说外教老师奖励一喆的小玩具他玩儿了一晚上,很晚才睡。老师回教室发现宁宁分享的玩具找不到了。原来是一喆悄悄把幼儿园的玩具带回家并告诉他妈妈是外教老师因为他英语课表现的很棒送给他的。

由此案例可以看出,由于大班孩子已经有了一定的是非观念,知道拿别人的东西是不对的,但又克制不住自己的“占有欲”,于是用谎言来逃避父母的批评,达到占有这种东西的目的。
  (四)“模仿” 型说谎
  有些孩子说谎,大部分情况下是父母或老师教的。

案例4:悦悦小朋友过生日,早上来幼儿园的时候带了一大袋棒棒糖要分享给小朋友。但是幼儿园不允许在园分享小零食,班主任老师不忍心看悦悦生日的时候分享不了她给小朋友的礼物,就对全班的小朋友说:“今天是悦悦的生日,棒棒糖是我给悦悦带来的生日礼物,但是园长妈妈不让在幼儿园分享小零食,所以放学的时候要把棒棒糖藏好,如果不幸被园长妈妈发现了,你就说这是你的棒棒糖,要带回家去。”结果离园的时候,班上的邱邱小朋友跑到园长妈妈面前说:“我要把自己的棒棒糖带回家,老师不让我分享。”

由此案例可以看出,孩子都是单纯的,但生活中就时不时的充满很多小谎言,他们都会耳濡目染的受到一定得影响,孩子的说谎行为不一定就是孩子的错。  (五)“自卫”型说谎的
  “自卫”型说谎是孩子在发现说真话后要吃亏和受惩罚的片面认识影响下,为了逃避责任,进行自我保护而说谎的。[2]这类说谎在生活中是最常见的。

案例5:班级常规规定,幼儿要站到固定的线上喝水,每次幼儿喝完水地上都会有稀稀疏疏的好多水迹,老师会问:“是谁洒的水?再多加一杯水。”这时候所有的孩子都会说:“老师,不是我,我没有洒水。”

由此案例可以看出,孩子的“自卫”性说谎都是在知道承认错误后会受到相应的惩罚,所以就否认了自己的行为
  二、幼儿撒谎行为产生的原因
  幼儿到了三四岁以后,一般都有说谎的行为,导致幼儿说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归纳起来,不外乎以下三种。
  (一)因害怕训斥、打骂而说谎
  孩子或多或少的都有因为某种错误被家长或者老师批评的经历,所以当他们犯了错误的时候本能就会想办法逃避。案例3中的一喆就是有了一定的是非道德观念,知道自己的行为是不对的,回家告诉妈妈就会受到批评,还会把玩具还给幼儿园就选择了用谎言来躲避责罚。

(二)因父母、老师的教育不当而说谎
  有时造成幼儿说谎的原因,往往就是平时父母、老师的教育不当而导致的。在案例4中,老师的做法就会让幼儿觉得他们不是在说谎,老师允许他们这样说就不是说谎,幼儿模仿性很强,这样的做法不仅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还会在他们以后的生活中演变成别的方式来欺骗老师家长。
  (三)因有某种愿望而说谎
  幼儿时期,心理发育尚未健全,感知事物的能力和成人还有一定的差别。有时,幼儿常会把希望得到的东西当成已经得到的。这是由于孩子的心理活动和思维发展尚不完善,因而产生了“幻想”,并非真在说谎。

四、幼儿撒谎巧应对
  (一)根据年龄特点,循序渐进
  针对大班幼儿重在教育“做错了事要勇于承认”, 培养大班幼儿有责任感,勇于承担的品质。让孩子懂得做错了事不承认是不诚实的表现,不是好孩子所为,逐步让他们学会控制自我欲望。
  (二)坚持正面教育,树立榜样
  身教胜于言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成人要做到不说假话、说到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也可通过故事、电影及文学作品等为孩子树立榜样。
  (三)坚持耐心疏导,及时表扬
  发现孩子说谎,成人先不要责备孩子,而是要找出原因,属于有意识说谎的,要帮他分析危害。当孩子有了进步,要及时表扬,给以信任。

  (四)和孩子交朋友,循循善诱
  无论家长还是教师,要做孩子的知心朋友。孩子犯了错误,不要“一棍子打死”,恶语相伤、态度粗暴,而要和风细雨地给他讲道理,这样孩子才会对成人有信任感,才肯讲出真话来。
  (五)家园密切联系,教育一致
  加强家园联系是教育幼儿不说假话,养成诚实品格的重要保证。教师和家长之间要密切配合,及时了解幼儿在家、在园的情况,使说假话的孩子无机可乘,这样才能有利于幼儿诚实品格的形成。

参考文献:
  [1] 丁俊玲.训斥与善诱——幼儿“撒谎”行为分析及对策[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10)
  [2] 高海霞.关于幼儿说谎现象的思考[J].传奇.传记文学选刊(理论研究).2011(02)
  [3] 叶晓玲.幼儿说谎行为浅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08(04)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