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资源利用现状与水污染治理对策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07
/ 2

中国水资源利用现状与水污染治理对策初探

张柏松(第一作者)、苏鹏、张邦浩

皖江工学院 安徽省马鞍山市 243031

摘要:本文研究了当前水资源的利用现状,通过贯彻落实水功能区域排污的管控、将水污染的管理落实到地方、推动水质改善科技的进步和建立相关水污染防治的管理机制等几个方面分析水污染治理的对策。

关键词:水资源;水污染;区域管控

水资源是生态环境中最重要的资源之一,水资源直接影响着环境发展的制约性,是决定环境的基础资源。同时作为战略性的资源,水资源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推进作用。当前我国可利用的水资源不断减少,给经济发展带来了不小的挑战,通过我国生态环境中水资源的利用现状分析,不难发现,我国对于水污染的治理刻不容缓。

  1. 水资源利用现状

1.1水资源污染严重

当前,在我国水资源的管理工作中,不难发现水污染的问题和浪费问题都非常严重,工业废水对于水资源的污染已经造成了不可逆的危害。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通过不达标的过滤和净化排放到周围的地下水中,有的甚至工业生产废水未通过环保处理直接排放到河川当中,给当地和河川下游的居民和农产用水造成了非常严重的污染。其中,重金属污染是工业废水污染中最为严重的污染,已经占到了50%以上。同时,农业生产过程中也容易产生水资源的污染,在农药的喷洒和化肥的使用过程中,也容易对生活用水带来污染,给人们的生活生产带来了不小的影响。从我国水资源的利用率上分析,可以发现我国水资源利用与开发不能形成良好的循环,过度的开发对于水资源的保护十分不利,进一步降低了水资源的利用率,对地下水产生了进一步的污染,加剧了水资源污染问题的爆发。

1.2水资源利用中的浪费现象

水资源的浪费现象十分严重,在用水量十分巨大的当前生活生产中,由于水资源调度系统的发达,水资源的利用便捷性越来越好,这也带来了水资源浪费现象的越发严重。在农作物灌溉的方式方法中,传统的灌溉技术仍然在广泛普遍的使用中,以土渠用水为例,用大量的水资源进行长距离的大水漫灌,这种灌溉技术无疑对水资源造成了极度的浪费,通常会有将近一半以上的水资源在灌溉的过程里被白白浪费掉。这种浪费现象在水资源发达的现代生产中,难以得到应有的重视。同时,在工业生产用水中,重复用水的比例非常低,单位用水带来的经济效益不够高,用水定额比发达国家的工业生产用水要高出不少。这一现象的产生也离不开公众对于水资源浪费现状的不了解,在水资源调度系统发达的当下,无论是生活用水还是工业用水,浪费的问题无法引起重视,一方面没有专门的法律进行管控约束;另一方面水资源保护的思想不够根深蒂固。

国家对于水资源利用率提升的方式方法改革中,也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和深化。国家在对水资源污染治理的行业进行了放开政策的落实,引入了社会资本,这也促进了污染治理行业的业内竞争,在行业中形成了你追我赶的趋势。当前水污染处理的现状根据城市的不同有着不一样的处理结果。首先,在大城市中,以北上广为例,在大量资本的帮助和拉动下,城市的水资源的污染处理流程和制度已经趋于完善,在积极的有利竞争中,水污染的处理效果和效率不断提高,传统国有企业随着政府部门相关政策的落实下,企业不仅关注污染处理效果,更注重了效率的提升。其次,在广东沿海和中部等有一定经济发展的城市里,各地政府也积极的投入到水污染处理的工作当中,纷纷制定出台了相应的处理保护政策,使得市场化发展健康化,也在不断完善中,政府部门正在从监管的角色渐渐演变到参与者中来,各企业也呈现了较为健康的发展态势。最后是西部等不发达地区的水污染治理进程中,在国家的鼓励和扶持下,都逐渐确认了发展的方向,积极进行了引资的战略规划,传统企业的改制工作正在进行中。

  1. 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治理的政策建议

2.1贯彻落实水功能区域排污的管控

在当前的水资源保护工作中,根据我国主要河流和河川进行规划,建立相应的水质保护目标。建立完善的保护和监控系统,尤其是饮用水区域的规划,建立改善优化模型,通过分析全国的水源功能区,把限制饮用水功能区排污管理办法纳入到水质监控的工作中来。根据监测全国的水质变化结果,组织管理网络,统一水质管理,研究制定全国供水水源区水质标准和保护规范。

2.2将水污染的管理落实到地方

将地方政府纳入到管理网络中来,落实水污染治理的责任,确定追责机制,以政府有关领导作为第一负责人,把水资源的管理成果纳入到考核系统中,把污染治理环节的每一步落实到个人,要加强临近地方政府间的水资源管理的合作沟通,全面实施水污染防治工作。

2.3推动水质改善科技的进步

水质改善有关技术的推动能够较好的处理地域水域污水的问题,提高每个具体地域相关水域容纳污水的能力,可以利用净水植物对河流等区域的轻微改善作用进行水域区域的净化。植物可吸附、转化被污染的水体,将轻微的污染水体净化成干净的水体,相关净水技术不仅能够显著的改善河流的水质,同时也能固化水土资源,不影响河川的洪峰径流改流和船只的航行。此外,还可以开发生态型的净水丁坝系统,利用科技改善水域的污染物质。

2.4建立相关水污染防治的管理机制

建立水污染防治的管理机制对于落实防治责任十分重要,将污染防治工作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可循,通过相关管理办法、政策文件规范管理,将不文明的个人行为和企业防治的不作为严格的约束起来,控制水污染的源头,对破坏水资源的行为进行惩罚,对保护水资源的行为进行奖励和鼓励,通过宣传手段,刺激水污染防治的环境,倡导人们保护水资源,将保护水资源的意识不断深入,落实到每个人的头上。

参考文献:

[1]张凯,吴凤平,成长春.三重属性的承载力约束下中国水资源利用效率动态演进特征分析[J/OL].环境科学:1-18[2021-08-06].https://doi.org/10.13227/j.hjkx.202103171.

[2]张黎鸣,王红瑞,潘成忠,何继宏.资源型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对水资源利用效率影响的实证分析——来自中国10个资源型省份的经验证据[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57(03):353-362.


安徽省(省) 马鞍山雨山区 (市)霍里山大道333号皖江工学院水利工程学院 (接收人) 张鹏 (联系手机号码) 15295521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