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园林设计手法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以天津市河东区文化公园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03
/ 2

古典园林设计手法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以天津市河东区文化公园为例

姜红颖

天津市园林学校

摘要:古典园林的布局崇尚源于自然、高于自然,使用借景、对景、框景、漏景、障景等设计手法,通过寓情于景的方式来表达园主的思想。天津市河东文化公园通过园林植物、曲折的景观道路、微地形等形式将人工与自然相结合,利用文化广场、文化活动区、文化墙等方式展现了公园内的文化气息。在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师使用古典造园元素营造现代景观,很好的将古典园林造园手法融入当现实当中,使游人更好地融入到景观中去。

关键词:文化公园 自然 文化 景观 古典园林

我国古典园林起源于古代帝王狩猎的“囿”和通神的“台”,经过生成期、转折期、全盛期逐渐成熟。历史悠久,内涵丰富,设计手法独特,借景传达设计者的思想。无论是“师法自然,天人合一”,还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都体现了古典园林追求自然、征服自然、利用自然的特点。

天津市河东区文化公园利用自然植物建造园中景观,公园的建造中采用了许多精彩的创意和构思。植物随时时间、季节的变化呈现出不同的景色,随着晨夕阴晴的变化展现不同的景观。文化公园中通过山水诗画来表达意境寄托情感,以竹影、树影、花影等景观形式衬托文化主题,迎合了古典园林中托物言志的造园手法。文化广场是全园的主入口,采用绿色植物景观轴线突出广场的主景。文化活动区是以40米长的弧形文化墙为背景,展现竹林的高风气节,利用太阳光的变化来展现竹影的文化气息。不同色彩的草花栽植在景观石周围,犹如无人看管任其自然生长一样,和后面布置的花架相得益彰使人更容易亲近,游人可以俯身下来闻闻花香观赏落在花丛中的蝴蝶,充分的融入到自然景观中去。

一条条蜿蜒曲折的道路引导游人参与到景观中来,引领游人走进一个个景点。古典园林追求人与自然相结合,这种特点在文化公园当中表现得淋漓尽致,道路的布局勾起了游人想要探究自然风光的好奇心思,植物高低错落的布置使景观若隐若现的展现开来,步行其中有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心理感受。在路的尽端六角亭恰好出现,可以供游人坐下来静静的欣赏园中景色。六角亭设置于园中的制高点上,游人休息的同时能够俯看全园的景色。自然植物与人工铺设的步行道形成了自然与人工的对比、软硬材质的对比,这种对照并不突兀而是把人工与自然艺术的结合起来了,达到了“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境界。六角亭的运用更很好的体现了古典元素在当今园林中的应用。游人可以坐在其中享受阳光、休闲娱乐、读书冥想等,充分地体会自然融入自然享受自然。

6131e89e53090_html_da4ddd874642ccbb.jpg
6131e89e53090_html_aef683b25ad7c903.jpg
国古典园林常见的造景类型为借景、对景、框景、漏景、障景等等。对景是园林造景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文化公园中花架、长廊的设计均体现了这一特点。站在景观小路上花架是游人眼中的景色,而坐在花架中休息时景观路及绿色植物又成了游人眼中的景色,犹如进入了“我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我”的美妙境界。在花架前设置高大的乔木挡住视线,使其增添了“藏”的韵味,体现了障景和漏景的设计手法。框景是有意识的设置框洞式结构,并引导观者在特定位置通过框洞赏景的造景手法。坐在长廊中向外看,犹如把外面的景色设置在一个相框内,将框景的设计手法表现得淋漓尽致。图中白色矮墙和植物置石在色彩上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在造园手法上遥相呼应,植物的部分遮挡是矮墙更具艺术性,站在广场中间从矮墙的文化格看,植物若隐若现的出现在游人的视线里,巧妙地运用了漏景、框景、借景等古典园林造园手法。

高大乔木下的文化墙,通过雕刻的图案讲述了妈祖文化、庙祠文化、漕运文化和酒文化四大文化板,经过阳光照射乔木在文化墙上留下了树影,向人们展现了大自然的奇妙景色。地书广场和严复雕塑分别用“书”和“读书”来表达文化公园的内涵,使周围的景观充满了文化气息,经常有游人参与到文化活动中来展示其艺术作品,达到了与景观的互动效果。雕刻、书法、绘画等是融汇综合了多种艺术形式的园林艺术,既具有地方特色又反应了古典文化在现代园林当中的应用。

文化公园运用了隔扇、漏窗、亭、廊、置石等古典园林设计的基本元素,在营造景观空间时,充分考虑到人的心理体验以及感官需求,运用虚实对比、循序渐进的空间组织手法通过空间的曲折变化将游人带入一个个景观场所。植物的姿态、色彩、质感、气味等特点在园中均有所展现,特别是在植物搭配上做到了高低错落、四季有景、三季有花,看似随意实则是设计师的精心设计。为表现自然,文化公园的设计使用了筑山、理水、叠石等古典园林中主要的造园手法。在门口设计了叠水景观,以动态的水景满足了游人亲水的心理;在园中创建了微地形景观,使游人可以感受不同高差带来的景观,更好地感受自然。文化公园虽然与皇家园林、私家园林等古典园林在形式上有很大的差别,但实际上是一脉相承,处处融入着古典园林的设计手法。


参考文献:

[1]计成. 园冶注释[M].陈植注释.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8

[2]陈从周. 说园[M]. 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2002

[3]彭一刚. 中国古典园林分析[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

[4](美)格兰特·W.里德. 园林景观设计:从概念到形式.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