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幼儿园应如何发展农村留守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03
/ 2

农村幼儿园应如何发展农村留守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陈琦

休宁县白际中心小学 安徽省黄山市 245400

摘要:农村留守幼儿存在自控能力差、易受伤害、不能生活自理、不自信等社会性发展缺陷,究其原因在于家庭教育缺失及幼儿园教育观念滞后。为促进农村留守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农村幼儿园应加强建设,实施家园共育;改进理念,创新教育方式,引导农村留守幼儿身心健康成长。

关键词:农村幼儿园;农村留守幼儿;社会性发展

引言

留守幼儿是社会经济发展严重不平衡之下出现的现象,由于长期与父母相隔两地,很多留守幼儿或多或少地都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此时,幼儿园作为留守幼儿教育的主体,在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当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这就需要不断提升农村留守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提升幼儿的未来发展。

1农村留守幼儿的社会性发展问题

1.1农村教学资源匮乏

由于农村地区经济发展较慢,经济基础薄弱,所以幼儿园工作的资金投入较少,导致农村幼儿园办学环境十分不佳: 在教学设备方面,缺乏专业的幼儿园设施,不利于各项教学活动的开展,并且幼儿园内部场地狭小,无法给孩童提供足够的活动空间。在教学资源方面,大多数农村幼儿园缺乏专业的幼儿园教师团队,同时还存在教材简陋、教学活动单一等诸多问题,从而难以达成学前教育的教学目标与要求,极大地影响了农村地区的幼儿园质量。

1.2缺乏与家长的沟通交流

农村幼儿园在组织开展主题课程教学时,还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教师与家长缺乏沟通交流。教师是连接幼儿园和家庭的纽带,如果与家长的沟通交流少,就会对幼儿的性格特征以及家庭情况不够了解。这样,在开展主题课程教学时,就容易出现与幼儿学习能力不相符的情况,势必会影响幼儿对主题课程的学习。其次,部分教师的教学观念比较陈旧,对主题课程缺少全面、系统的认识,直接将其作为幼儿学习数学、识字的课程,或者让幼儿自由玩耍,并没有设置清晰的主题,导致主题课程教学效果不佳。

1.3农村学前教育发展落后

入园焦虑是多数幼儿从家庭生活走向集体生活的过程中普遍会经历的情绪体验。获得良好社会支持的幼儿,能较快适应幼儿园生活,而农村由于社会经济发展滞后、教育资源匮乏、农村学前教育水平较低等因素,留守幼儿的入园焦虑偏高、偏重。西部地区的农村学前教育发展长期滞后,造成农村学前教育供需矛盾突出。这些落后农村的学前教育发展存在内生性不足,诸如经费严重匮乏、学前教育质量不高、教学设施不足等限制性问题,因而幼儿的入园焦虑相较于城镇幼儿更为严重。

1.4生活环境及家庭教育问题

我国现阶段特殊的人口年龄结构和家庭结构,以及生活环境因素,导致幼儿入园前社会交往范围局限于家庭和社区,照养者为主要交往对象。农村留守幼儿的亲子养育参与程度低,对幼儿的健康心理与性格发展产生负面影响,这类幼儿在入园时与安全环境分离的痛苦感强烈。尤其在当今社会,幼儿对手机、平板等电子产品着迷,对外部环境的感受和认知降低,增加了幼儿内心的孤寂感。而且,农村留守幼儿的照养者受其文化水平限制,祖父母平时过度溺爱孙辈,忽视对幼儿自理能力与交往能力的培养,不能掌握应对“入园焦虑”的正确办法,使幼儿或多或少存在社交恐惧或障碍。

2农村幼儿园发展农村留守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建议

2.1提高农村学前教育的资金投入

农村地区可以通过国家教育拨款、地方政府财政和社会机构筹款等多种形式提高农村学前教育的资金投入,进而不断改善农村幼儿园的办学条件、优化学前教育环境。在教育资金的支持下不仅可以给孩童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宽敞的活动空间,而且还可以设立教师补助专项基金,在强化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化培训的同时,通过提高师资待遇的方式吸引更多优秀专业学前教育人才。

2.2建立健康教育预警

幼儿园对于突发应急事件下的留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救助,要建立健康教育预警机制,提前针对一些突发事件,对幼儿展开宣传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教师还要深入、全面地了解留守儿童,能够将其划分为高危群体和脆弱群体,以此来进行重点的保护与教育宣传。并且教师要尝试运用多样化的方法,为幼儿创新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帮助幼儿掌握消除危害的手段,以便幼儿积累一些简单的可行性防护措施。比如教师可以根据拥挤踩踏事件开展教育活动,以便幼儿在活动之中学会有秩序地出教室,同时教师在此过程中可以鼓励幼儿去帮助他人,来塑造幼儿良好的心理品质,从而既能确保幼儿掌握逃生的技能,又能达到治愈幼儿的心理问题目的,以便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这样一来,通过幼儿之间的互动,有利于幼儿之间建立其深厚的友谊,并且拉近幼儿与教师之间的距离,排解其负面的心理问题,这也是对父母方面关爱缺乏的另一种弥补方式,最终帮助幼儿逐渐树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2.3提升教师、家长的家园合作效果

留守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需要幼儿园教师和家长的密切配合,一旦两者之间出现分歧,必然会导致留守幼儿在教育过程当中无所适从。因此,在幼儿园教学活动当中,教师应该主动与家长构建良好的家园关系,优化家园合作模式,形成相互配合,以促进留守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在幼儿的日常教育过程中,教师应该始终对幼儿保持宽容和关爱,逐步引导他们感受到来自老师、幼儿园的爱,并将其带回家中,实现在爱的氛围当中加强家园之间的密切合作,达到对幼儿身心健康教育效果的优化。通过借助政府、社会等多方面的力量,整合教育资源,创办多种多样的幼儿教育和实践活动,且组织家长通过线上的方式积极参与,打造幼儿家长进一步互动沟通的线上平台,开拓家长了解幼儿的更多渠道,使家园合作达到更为理想的效果,缓解幼儿在实际生活当中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2.2.1亲情绘本阅读

幼儿教师在区域活动中组织幼儿进行亲情绘本的阅读,利用绘本图文并茂、绘本故事贴近农村留守幼儿实际生活等优势,引发留守幼儿的情感共鸣,丰富留守幼儿的情感体验,增强留守幼儿的社会意识,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例如,通过《我爸爸》、《我妈妈》等亲情绘本,使留守幼儿明白父母不在身边是为了给自己提供更好的生活,引导留守幼儿体会父母的爱;通过《猜猜我有多爱你》等亲情绘本,使留守幼儿学会表达情感,引导留守幼儿敞开心扉,避免留守幼儿封闭自己;通过《小兔乖乖》等绘本,增强留守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利用多元化亲情绘本,在潜移默化中发展幼儿的亲情、诚信、和谐、合作、自爱等社会意识,有助于留守幼儿社会性发展。

2.2.2“亲子游戏”

留守幼儿这一身份,限制了农村幼儿园亲子活动的开展,该农村幼儿园创新设计“亲子游戏”,通过角色扮演优势,组织留守幼儿进行移情训练,由留守幼儿扮演“父母”,增强留守幼儿的移情能力,使留守幼儿在游戏中了解做人的道理,进而表现出亲社会行为,实现社会性发展。例如,在“娃娃家”游戏中,留守幼儿分别扮演“祖父母”、“父母”与“娃娃”等角色,在游戏中进行家务劳动、帮助“娃娃”穿衣吃饭,培养留守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使留守幼儿体会劳动的快乐。


2.4关注农村幼儿教师专业成长

农村幼儿教师队伍质量的提升需在农村幼儿教师专业成长上下功夫。一方面,教育行政部门应重视全省农村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缩小区域差距,在区域间建立幼儿教师成长联盟,通过教育行政部门、农村幼儿园、农村幼儿教师三级结对帮扶,实现农村幼儿教师队伍整体质量的提高。首先,实行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联盟,定期交流政策经验,探讨诸如“助学兴教工程”等激励措施。其次,搭建园所双边联盟,形成不同区域间农村幼儿园、同地区间优质幼儿园与农村幼儿园定向姊妹帮扶关系,实现不同区域农村幼儿教育管理经验共享、同地区教育资源共享、优质师资远程输送。再次,组成不同区域间一对一师徒帮扶关系,鼓励优秀教师积极“收徒”,指导弱势地区农村幼儿教师,解惑答疑;激励农村教师主动“拜师”,虚心请教。另一方面,为农村幼儿教师提供公平的培训机会。多数农村编外幼儿教师(包括村教学点教师)反映培训机会少,渴望参加培训,提高自身理论、知识与技能。可见,提升农村幼儿教师队伍整体质量,加强农村编外幼儿教师职后培训成为“刚需”。对此,要加强乡村幼儿教师培训广覆盖,多形式组织培训,鼓励农村编外幼儿教师参加幼儿教师资格考试,实现年年可培训、人人都提高、全部都拿证的目标。

结束语

文章分析了农村留守幼儿的社会性发展问题,结合幼儿园教育实践,总结农村幼儿园如何发展农村留守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提高幼儿教育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胡晓伶.农村留守幼儿早期阅读能力培养的支持策略研究[J].教育观察,2020,9(44):64-67.

[2]李琴.浅析农村留守幼儿养成教育的策略[J].科幻画报,2020(10):134.

[3]陈慧.关于农村留守幼儿卫生习惯养成的措施[J].天津教育,2020(09):4-5.

[4]于红玉.农村幼儿园留守幼儿情感状况研究[J].当代家庭教育,2020(0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