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高位肌间沟神经阻滞用于锁骨骨折手术麻醉中的镇痛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27
/ 2


分析高位肌间沟神经阻滞用于锁骨骨折手术麻醉中的镇痛效果

刘欣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六二医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80

【摘要】目的:分析高位肌间沟神经阻滞对于锁骨骨折手术麻醉的效果。方法:选入2019年4月-2021年4月间入院治疗的92例锁骨骨折患者。摸球分组后,A组46例的麻醉方法为高位肌间沟神经阻滞,B组46例的麻醉方法为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对比镇痛与麻醉效果。结果:麻醉前,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对比无差异(P>0.05)。麻醉中与麻醉后A组患者的疼痛评分低于B组(P<0.05)。结论:为锁骨骨折患者采取高位肌间沟神经阻滞麻醉可以有效镇痛,提升麻醉效果。

【关键词】高位肌间沟神经阻滞;锁骨骨折;手术麻醉;镇痛

锁骨组织在外界暴力因素下可能出现骨折,其首选疗法为手术。临床现用的手术麻醉方法较多,其效果有所差异。在诸多麻醉方法中,全麻会抑制呼吸循环系统,且操作复杂、费用高[1]。臂丛神经与颈丛神经阻滞的干扰因素较多,阻滞效果欠佳。相比较而言,高位肌间沟神经阻滞的损伤性小,便于操作,实用性较强。本研究选取92例锁骨骨折患者,用于分析高位肌间沟神经阻滞的临床麻醉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选入2019年4月-2021年4月间入院治疗的92例锁骨骨折患者。摸球分组后,A组46例,男患:女患=28:18;年龄为19岁至60岁,均值(38.25±1.16)岁。B组46例,男患:女患=27:19;年龄为20岁至62岁,均值(38.18±1.28)岁。数据经假设检验并无差异(P>0.05)。

1.2 方法

术前两组患者均肌肉注射苯巴比妥钠,剂量为0.1g。监测体征并创建静脉通路。A组麻醉法选择高位 肌间沟神经阻滞:嘱患者保持仰卧位,于肩下垫一薄枕,将头部偏于健侧,手臂垂直于体旁,暴露胸锁乳突肌以及前/中斜角肌,消毒后在前/中斜角肌以上交叉点的下方位置定位穿刺点,穿刺位置在锁骨偏上4cm处。穿刺针型号为7号,使针尖斜面朝患者头部,垂直穿刺,确定目标神经干,将穿刺针刺入2-3cm,询问患者有无异感,上臂与肩部肌肉有无收缩感。接近神经干后回抽针柄,未见回血或是脑脊液则注入罗哌卡因(0.375%)+利多卡因(1%),剂量为20至25ml。压迫穿刺点一下肌间沟,使药液扩散。B组麻醉法选择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穿刺点为肌间沟第6颈椎的横突平面相交点,进针部位在锁骨偏上1.2至2.0cm处,肘部与手部异感后注入罗哌卡因(0.375%)+利多卡因(1%),剂量同A组。

1.3 观察指标

利用面部表情疼痛评估法测评麻醉前/中/后的疼痛度,分值为0至10分,分数与疼痛度正相关。

1.4 疗效评价标准

麻醉效果优:肌肉绝对松弛,锁骨区无痛感;良:肌肉松弛良好,锁骨区轻微疼痛;差:肌肉松弛不佳,严重疼痛。

1.5 统计学分析

数据处理经由SPSS21.0软件完成,计量数据经t值对比与检验,计数数据经x2值对比与检验,假设校验有意义则P值不足0.05。

2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疼痛度评分比较

麻醉前,患者的疼痛度评分对比无差异(P>0.05)。麻醉中/后,A组患者的疼痛评分低于B组(P<0.05)。

表1 两组患者的疼痛度评分比较[61284f74446b0_html_6cb76f141547d6a.gif ±s/分]

分组

例数

麻醉前

麻醉中

麻醉后

A组

46

5.71±0.58

1.05±0.32

1.12±0.26

B组

46

5.76±0.51

2.61±0.39

3.41±0.29

t

-

0.439

20.973

39.877

P

-

0.662

0.000

0.000

2.2 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比较

A组患者的麻醉效果优良率高于B组(P<0.05)。

表2 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比较[n/%]

分组

例数

优良率

A组

46

25

20

1

97.83(45/46)

B组

46

23

14

9

80.43(37/46)

x2

-

-

-

-

7.181

P

-

-

-

-

0.007

3讨论

锁骨骨折多采取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方法实施手术,其操作便利且安全性高,可缩短麻醉起效时间,但是麻醉效果一般[2]。高位肌间沟神经阻滞经由胸神经与颈神经完成麻醉,穿刺点位置在斜角肌间沟,可支撑肩部与锁骨组织,进而减轻麻醉疼痛度。颈神经丛包括颈1-4脊神经,负责头颈部血液供给,在该部位进注入麻醉药物可以尽快发挥阻滞作用,抑制痛觉传导,因此镇痛效果更佳。结果中麻醉中与麻醉后A组患者的疼痛评分低于B组,麻醉优良率高于B组(P<0.05)。说明该种麻醉方法的安全性能更高,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此外,该种麻醉法可满足肩部与锁骨手术的麻醉需求,不易产生常规麻醉的血液功能不全和呼吸抑制等问题,患者的接受度更高[3]。药物经颈4横突面注入体内可以延长药物作用时间,且该部位接近C3-5脊神经,可保障麻醉效果,降低麻醉不适感。但在麻醉前需要讲解相关知识,提高患者的认知度,使其高度配合。

总之,在锁骨骨折术中采取高位肌间沟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较佳,可以保证麻醉效果,且能最大化发挥镇痛效果,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杨龙和,孙开玉,陈文洪,等. 探讨高位肌间沟神经阻滞在锁骨骨折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5):64.

[2]闫志强,贺勇. 高位肌间沟神经阻滞在锁骨骨折手术麻醉中的应用价值[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0,5(18):82-84.

[3]王金芝. 高位肌间沟神经阻滞用于锁骨骨折手术麻醉 的临床效果观察[J]. 中国伤残医学,2019,27(2):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