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性睡眠护理干预在精神分裂症伴睡眠障碍患者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25
/ 2

系统性睡眠护理干预在精神分裂症伴睡眠障碍患者中的应用

阙福莲 练如茵

龙岩市第三医院 福建 龙岩 364000


【摘要】目的:探析精神分裂症伴睡眠障碍患者应用系统性睡眠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自2019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伴有睡眠障碍的9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入组,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两组,对照组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系统性睡眠护理干预,评估患者睡眠状态与病情控制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PSQI评分与PAN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间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伴发睡眠障碍时,护理中应用开展系统性睡眠护理干预,可改善病情,提升睡眠质量。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睡眠障碍;系统性睡眠护理


精神分裂症是精神科常见病,以个性改变、情感与行为分裂,无法与社会环境相协调为特点,多见于18~46岁中青年人群,病因复杂。精神分裂症患者由于病情影响,多伴发睡眠障碍,出现睡眠与苏醒周期位移,嗜睡情况加剧,但是睡眠质量却大幅降低,精神不振,也会进一步加重精神分裂症症状,此时单纯应用抗精神药物治疗无法改善[1]。因此,治疗期间配合开展有效的护理干预,对于患者睡眠质量提升、病情控制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90例精神分裂症伴发睡眠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比观察系统性睡眠护理干预的效果,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资料

选择我院自2019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伴有睡眠障碍的9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入组,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45例病例年龄均值(34.18±3.15)岁,病程均值(5.41±2.68)年,男23例,女22例;观察组45例病例年龄均值(34.74±4.68)岁,病程均值(5.77±2.36)年,男21例,女24例;两组间病例无明显差异,P>0.05。

    1. 方法

对照组以常规护理为主,遵医嘱为患者提供药物,监督患者按时按量服药。观察组实施系统性睡眠护理,方法:(1)对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查询,了解患者的病症,对患者存在的特异行为进行观察,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了解患者的个人资料,通过收集到的资料,制定个性化护理方案,包括日常行为训练,对患者存在的不良习惯进行纠正,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引导患者进行适当运动,避免患者长时间在床上平躺,增加日常体力消耗,更好促进夜间睡眠质量。(2)在病房内放置康复训练设备、娱乐器械,所有器械物品均应做好检查,避免存在尖锐性器物[2]。引导患者日渐通过娱乐器械与康复器械进行娱乐锻炼,分散注意力,保持愉悦心态。(3)对患者的情绪状态进行评估,记录情绪变化时间与诱因,通过语言疏导、行为安慰等方式,减少患者的焦虑情绪,使患者的精神压力有效减轻。(4)根据患者的个人喜好摆放绿植,可协助家属放置患者的私人物品,使患者对病房的陌生感减轻。夜间时要保持病房内安静,针对有固定服药时间的患者,在夜间服药时若患者未清醒,可轻轻拍打患者胳膊,使患者的睡眠状态终止,服药后将灯熄灭,让患者可快速恢复睡眠状态。针对通过控制情绪、减少日间睡眠时间等人为干预无法改善的睡眠异常患者,可给予助眠药物。

    1. 观察指标

利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对患者的睡眠质量进行评估[3],利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两项指标均评分越低越佳,测评时间为护理前及护理后两个时间点。

1.4 统计学处理

用SPSS24.0软件处理涉及的计量数据,以(6125e0deeb736_html_c6c3dc0445d1f39a.gif )描述,行t值检验,P<0.05,有统计差异。

2 结果

护理前两组的PSQI评分与PANSS评分无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两项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确切。

1 两组PSQIPANSS评分对比(6125e0deeb736_html_c6c3dc0445d1f39a.gif

分组

n

PSQI

PANSS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对照组

45

17.56±3.11

11.54±1.52

87.65±3.54

71.52±3.54

观察组

45

17.26±3.56

7.25±0.94

86.99±4.17

64.59±2.71

t


0.4257

16.1026

0.8094

10.4275

P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随着社会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与工作在快节奏生活中的压力逐渐增大,精神科疾病的患病率也大幅提升。精神分裂症作为青壮年多见的精神疾病,发病后会导致患者的思维、知觉、行为及情感等多方面功能出现障碍,病情反复加重、恶化,临床用药仅能保持痊愈或基本痊愈状态[4]。精神分裂症患者病情发展后,多存在睡眠障碍,由于睡眠质量不佳,使得机体正常生理功能无法有效维持,会使患者出现的行为语言紊乱、情绪烦躁不安等症状加剧,患者对于外界因素具有高敏感性,会反作用于睡眠状态,导致睡眠状态加剧,进而形成恶性循环。

常规护理是配合医师进行药物治疗,对于患者的睡眠状态缺乏关注。系统性睡眠护理干预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了解患者的生理与心理需求,并针对其中合理需求给予满足,为患者提供舒适的病房环境,使患者可尽快适应医院环境,减少心理压力,引导患者加强日间活动,保持愉悦心情,按时关灯,使患者养成规律的作息习惯与饮食习惯,避免患者睡前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从而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5],使患者的夜间睡眠质量有效提升,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更好改善精神症状,提升疾病的治愈率。

综上所述,精神分裂症患者伴发睡眠障碍护理中应用系统性睡眠护理干预,可提升患者的睡眠质量,对于病情症状改善具有积极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李秀玲,陶慧娜.影响精神分裂症患者睡眠质量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49):119

[2] 梁丽芬,李玲,黎雪芬.针对性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睡眠质量和不良情绪的影响[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9,483(17):127-129.

[3] 曾会群,何淑芬,彭琰.精神分裂症患者睡眠障碍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J].家庭医药,2019,000(012):226.

[4] 陈艳芳,翁宇婧.精神分裂症患者睡眠障碍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J].心理月刊,2020,15(13):114-114.

[5] 蒋美宏.睡眠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睡眠障碍的改善效果观察[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20,51(03):173-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