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理念下如何设计小学数学练习题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24
/ 2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如何设计小学数学练习题

贾义龙

河北省定州市七堡小学

摘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练习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无论是新授课还是练习、复习课都离不开练习。一个好的练习设计,直接关系到我们一堂课的成功与失败。可见练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担负着巩固知识、训练技能、发掘智力的重任。我们只有根据教学内容,紧扣教学目标设计有价值的练习,才能提高课堂练习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练习题;有效设计

数学练习是学生巩固理解所学知识、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应用意识和创新精神的主要途径。无论什么学科的练习都是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练习质量的高与低关系到课堂教学的质量。小学数学练习题的设计如何才能做到既有利于学生的学习需要,又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呢?笔者根据自身教学实践及探索,提出了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练习有效设计所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一、练习题难度的层次化设计

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原则,针对不同的学生应选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事实上在小学数学练习设计的过程中也应当遵从该原则,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练习题,从模仿性的基础练习到提高性的变式练习,再到拓展性的思考练习,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使不同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事实上,我们经常所说的练习要有一定的“深浅度”正是练习设计层次性的体现。以长方形周长和面积计算为例,基本练习可设计为:“长方形操场长 100 米,宽 50 米,求操场的周长和面积。”变式练习可设计为:“长方形广告牌,长 20 米,宽是长的一半,它的周长和面积各是多少?”拓展练习可设计为:“一个长方形与一个正方形的周长相等,已知长方形长 10 厘米,宽 4厘米,求正方形的面积。”每个层次的练习,都紧紧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练中有变,变中有比,比中求深,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练习中发展思维,进一步培养他们的空间观念。

二、练习题形式的趣味化设计

当前的教育教学中,枯燥的数学习题充斥着学生的学习生活,致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倦怠,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课上无法将注意力集中于教师的教学,思想开小差的现象屡见不鲜。布鲁纳在《教育过程》一书中曾抱着商榷的态度提出了唤起学生注意力的方式,即增加教材本身的趣味,使学生有新发现的感觉。鉴于此,在设计练习时应当注意增加习题的趣味性,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在课堂中主动地、轻松地、持久地投入到练习中来,愉快地完成学习任务。具体到小学生,教师在数学练习设计时应考虑到其注意力和兴趣往往持久性不强、对单一形式的练习感到单调乏味的特点,着重在“寓练于乐”上下工夫,可以考虑把数学知识编成故事、谜语、游戏,以图像、视频、音乐等丰富的方式加以呈现,让学生感到习题既轻松又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二册圆柱和圆锥的练习课中有一道题目:“圆锥和圆柱的体积相等,底面积相等,圆锥的高和圆柱的高有什么关系?”这道题对大部分学生来说是有难度的,因为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公式推算能力有限,他们往往仅凭猜测或课件的演示来获取答案,没有亲自经历知识的生成过程,只好死记硬背。为了增加题目的趣味性,可以把学生分成 4 人一组,给每个小组一大块橡皮泥,让他们合作探索这道题目。学生有动手的机会都很兴奋,纷纷行动起来,在捏一捏、比一比、量一量的过程中对“等底等体积时,圆锥的高是圆柱的 3 倍”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三、 练习题性质的开放化设计

当前数学教育界普遍倾向于接受现代认知心理学,接受建构主义哲学观对数学学习过程的解释和指导,在这一过程中,开放题被人们认为是最富有教育价值的一种数学问题的题型。所谓的数学开放题是 70 年代出现的一种新题型,通常是指条件不完备、答案不唯一、解题方法不统一的练习,具有发散性、探究性、发展性和创新性等特点。该类练习有利于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从不同方向去寻求最佳解题策略,拓展了思路,充分调动起学生内部的智力活动。因此在习题设计的过程中注重开放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如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练习中有一道题目:“把直角三角形 ABC 沿着直角边 AB(6 厘米)和 BC(3 厘米)分别旋转 1 周,得到两个不同的圆锥,哪个圆锥的体积大?大多少?”这显然是一道封闭型题目,答案只有一个,但稍加改编设计即可成为一道优秀的开放题:“把一个边长分别为 3、4、5 厘米的直角三角形绕着一条边旋转一周,得到的立体图形的体积是多少?小组合作讨论。”学生通过交流探索,借助直角三角板旋转演示及画图,发现答案不是唯一的,分别有一个圆锥的,也有两个圆锥的组合体。通过对该类开放性题目的练习,学生的思维越来越灵活,应变能力越来越强,不被模式化的定式所禁锢、束缚,同时还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激发了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究精神,培养了创新意识。

四、练习题内容的生活化设计

数学源于生活,又必须回归于生活。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练习设计,可展现数学的应用价值,让学生体会数学就在自己身旁,觉得学习数学有用,提高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增强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小学生的思维方式以形象思维为主,过度的抽象会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将抽象的数学知识生活化,用直观、简单的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更符合其认知特点,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例如,在教授 24 时计时法时,就可以大量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从生活中选取典型案例进行练习。通过让学生用普通计时法说一说银行的营业时间、李村公园到海水浴场的发车时间、道路禁停标志上的时间等;用 24 时计时法播报“卡酷节目预告”“周末一天的安排”等方式,加强学生对24 时计时法的理解。这样做可以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增加教学直观性,为学生进一步的探索思考提供支持。

综上所述,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的课堂练习是巩固与强化所学知识的重要手段,在数学课堂上不容忽视。实践中我们往往不能很好的处理“练”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练的目的性不够明确,针对性不强,随意性大;练的习题不够精选,思维难易度把握不准,层次性不够明显;不能正确处理练与讲的关系,以讲代练或以练代讲的现象普遍存在等等。我相信,只要我们重视“练的有效性”,课堂中注意让学生充分“练”,就一定能收到实实在在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陈婷婷.基于沉浸理论的小学数学教育游戏设计研究[J].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2014(3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