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朗诵艺术中表达技巧的运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23
/ 2

浅析朗诵艺术中表达技巧的运用


宋艳梅

湖南省怀化学院初教部 湖南省 怀化市 418008

摘要:朗诵艺术实际上是指,采取声音表现的形式对一些文学作品进行再次创作,赋予其一定的韵律美,使其具备更高的艺术价值。朗诵艺术也可被作为一种语言艺术,朗诵者通过对语气、节奏等的综合控制,使文学作品的内容更加鲜活,这要求朗诵者能够首先了解文学作品的中心思想,并通过语言表达的形式传达文学思想。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了解表达技巧在朗诵艺术中的有效应用。下文主要从常见的朗诵表达技巧出发,针对其在文学朗诵中的具体运用展开研究。

关键词:朗诵艺术;表达技巧;韵律


朗诵可以被看作是朗读的深层表达方式,通过对静态文学的外化来灵活表现文学作品。需要注意的是,这一过程并不是对文学作品的直接外化表现,而是要求朗诵者能够对文学作品进行深层理解,并在朗诵过程中掺杂自身的情感与发挥自身的想象,使其为文学作品赋予一定的情感,与观众更好地产生共鸣。朗诵是文学作品外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能够赋予文学作品一定的情感和审美情趣。因此,研究朗诵艺术的表达技巧具有极为现实的意义。

一、理解作品是有效表达的重要前提

朗诵是表现文学作品情感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要想准确的表达文学作品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首先要求朗诵者能够对作品内涵及情感进行深层次的理解。除了理解作品本身所表达的含义以外,还应积极发挥自身的想象缕清作品中表达的感情基调。这里的感情基调既指作品思想,又指作品的艺术个性。朗诵者只有做到对文学作品中情感以及内涵的了解,才能准确抒发文学作品中的思想感情,将文学作品中的艺术情感表达的淋漓尽致[1]

二、朗诵艺术中常见的表达技巧及其运用

(一)停连技巧的运用

停连的主要目的是断开关键语句,起到强调和准确表达词义的作用。同时,合理停连还可使朗诵者的气息充足,使其在接下来的朗诵中保障朗诵内容的连贯性。根据停连作用的不同,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运用技巧。

第一种是用于区分的停连技巧。朗诵是对书面文学的有声转换,为了能够深切表达文学含义和情感,需要基于文学内容对词句进行有效停连,其中用于区分停连的用法主要是根据某一段话或者某一段落所表达的词义,在特定的时机进行停顿,确保对文学内容的准确传达。例如,在《孔乙己》一文中,“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几声,所以至今还记得。”这句话所表达的意思是当孔乙己来到店铺之后,店铺的氛围才显得活跃。这里的“孔乙己”后面应做出停顿,将“孔乙己”与后面的到店区分开来,准确表达词义,如果停顿位置出错,则很可能出现歧义,影响朗诵表达效果[2]

第二种是用于并列语句的停连技巧。这里的并列指的是在文学作品中处于同等位置和存在同等关系的语句之间,应采取同样的停连处理方式。即每一句的停顿位置相同,停顿时间相同,此类停连技巧的运用在描写风景类和人物类的文学作品中较为常用。如朱自清的《春》中有这样一段描写,“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以及“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等,均需利用并列停连技巧进行朗诵。即“风/静悄悄的,草/软绵绵的”,“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这种朗诵表达形式更容易激起听众的共鸣,使其发挥自身的想象,沉浸在《春》这篇文章的场景描绘中[3]

第三种是用于强调的停连技巧。在文学作品中,往往会用很多词句烘托某一句子,起到强调中心思想的作用。虽然,在其他语句中也会利用停连技巧,但相对于强调的语句来说,停连时间相对较短,而所强调的语句中挺连时间相对较长。主要目的是突出表现特定的语句,使文中的中心思想更为深刻。例如,在鲁迅的《社戏》中,主人公“我”作为客人,在小村庄中享受很多优待,如“虾是水世界里的呆子,决不惮用了自己的两个钳捧着钩尖送到嘴里去的,所以不半天便可以钓到一大碗。这虾照例是归我吃的。”这一句中,“这虾/照例是归我吃的”这虾做出停顿,后面跟着例是归我吃的,强调了“我”在同伴中享受的优待,充分体现了鲁镇的待客之道。

(二)重音技巧的运用

进行文学内容朗诵的过程中,通过重音表达的方式也可起到强调的作用,同时对于重音节奏的有效把握能够增强朗读内容的感染力。尤其是在诗歌作品中,每一个诗句之间均与主题存在内在的联系,且每个词组的作用有所不同,如果在朗诵时能够正确区分诗歌中各词语之间的主次关系,并且明确重音朗读部分,则能更好地表达诗歌情感。例如,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其中的“生活”与“你”应作重点强调。这首诗歌的作者利用娓娓道来的语气阐述了自己对生活的真切感受,通过流畅的叙述向人们传达了一定的人生哲理。在朗诵此篇诗歌时,朗诵者可根据自身对诗歌内容的体验在其中设置重音,根据自身的理解表现出不同的情感。但实则上,大部分朗诵者往往忽视重音的技巧,采取一成不变的语气通篇朗读文章,这很难对文章的情感进行抒发。

(三)语气技巧的运用

语气是最能表达情绪的一种表现形式,在与人交流的过程中也可以发现,相同的语句采取不同的语气进行表述,可起到不同的交往效果。在朗诵艺术中,对于语气的控制也可有效提升朗诵内容的感染力,这要求朗诵者具备较强的语言表达天赋,能够根据自身对文本内容的理解,采取不同的语气表现其中的情感与内涵,使文本内容更为活泼,具备更强的感染力。有部分朗诵者错误地认为,声音以及语调的高低便是语气,实则上要求朗诵者能够在朗诵中加入一定的情感,将自身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表现出来,这有助于引发听众的共鸣[4]

例如,在朱自清的《春》中,看似描写春天的场景,实则其中潜藏很多情感,以拟人的手段对春天的场景进行灵活展现。而在朗诵到拟人的部分时也需在朗诵中添加一定的情绪和语气。在朗诵“‘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时,可以采用和蔼可亲的语气。而在朗诵“鸟儿将巢安在其中,高兴起来,卖弄清脆的歌声”时,则需采用明快的语气,使这幅“春”的场景更加活灵活现。

(四)节奏技巧的运用

节奏指的是声音的轻重缓急。在朗诵艺术中,节奏表现形式由朗读内容的思想情感和内涵所决定。相关研究中将语言节奏分为以下几个类型,主要包括轻快型、凝重型、低沉型、高抗性、舒缓型和紧张型,这几种语言节奏往往能够概括大部分情感以及情绪。在朗诵过程中,结合停连、重音和语气的表达技巧,能够将文本内容及其情感更好地以声音形式呈现出来,增强朗诵内容的感染力,可以很好的牵动听众的情感以及情绪,达成较好的朗诵表现效果。

结束语:上文中结合朗诵艺术的特点和表现形式,针对朗诵表达技巧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希望相关的朗诵者能够基于朗诵艺术的表现形式,做到对朗诵内容及情感的深层理解。在此基础上,在其中融入自身的感受和想象,实现对朗读内容的真实呈现,争取将更多听众带入文本情节,增强文本内容和情感的感染力,真正发挥朗诵艺术的作用,做到对文学作品的有声转换,加强对文学作品的有效传达。


参考文献:

[1]吴婷婷.音乐元素对朗诵艺术表现力提升作用的研究[J].大众文艺,2020(14):241-242.

[2]赛夫.浅谈朗诵艺术与台词表演的区别[J].声屏世界,2020(09):35-36.

[3]杨娜娜.诗歌舞台朗诵的情感表达[J].视听,2019(07):154-155.

[4]邓鑫.朗诵艺术中意境的综合运用[J].传播力研究,2019,3(18):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