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可持续发展林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建设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20
/ 2

探讨可持续发展林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建设对策

周强 1 程棣 2徐凯 2通讯作者

1. 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林业技术推广中心 2.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林业和草原局

摘要:林业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也是重要的物质基础。随着近年来森林资源开发的持续加速,对林业技术的需求持续增长。因此,寻求林业创新技术以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林业;可持续发展;创新;科技;对策



1林业技术创新的现状

1.1科技创新的来源比较单一

林业发展的需求是林业科技创新服务的基础,林业应向社会提供有形商品,无形商品和环境商品。公益林主要提供非经济产品,因此经营者在社会交往中的科技投入无法得到补偿,经营者失去了科技创新的动力来源。针对这种情况,国家通常会采取政府行动来补偿非经济产品中的技术创新。政府将增加对非经济产品生产的投资,而国家会成为科技创新成果的供求者。因此,这导致了林业科技创新的来源具有单一性。

1.2创新成果应用具有局限性

由于气候,地形和地形因素的影响,应用森林科学和技术的创新成就常常受到某些限制,并且森林分布的垂直谱带还取决于经度和纬度。由于森林面积的分配方式,由于我国森林生产活动的区域性,森林科技创新成果的应用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与工业技术和通用技术的科技创新绩效相比,市场需求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森林科学技术绩效。

1.3创新成果的应用具有独特性

森林经营者购买和开发先进技术,开发新产品,发展森林资源,并将森林资源转化为经济利益,以奖励对科学技术的投资。但是,在实际情况中,森林经营者对科技创新投资不重视,因为市场无法充分补偿科技投资,因此必须依靠相应的支持。运营商对支持的期望也影响着林业科技创新应用的行为。此外,森林科学技术成就的应用还受到诸如森林采伐系统问题,资源管理系统问题和森林权利问题等问题的影响。

2影响我国林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因素

2.1不重视林业科技创新

林业经营者,管理者和决策者都没有充分重视林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性,他们认为林业发展的关键不是技术创新,而是“为食品而生”。因此,对森林科学技术,应用以及研究和开发的投资不足,我国的森林科学与技术创新能力也在下降。

2.2我国在林业科技创新方面的总体投入较低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对科学技术的总投资相对较小,而森林在科学技术总投资中所占的比例相对较低。林业科技创新是科技创新的源泉之一。由于缺乏足够的资本投资,我国的整体技术创新能力已经下降。

2.3科技经费结构不合理

我国森林科学研究系统的主要对象是高等教育机构和科学研究所,与企业生产和科学研究活动的脱节,从而导致森林科学领域的供求矛盾。科技基金的不合理结构决定了国家是科技基金的主要投资者,企业很少投资于科技创新。这些传统制度还造成了林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率低,科研成果低的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林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当前,我国迫切需要改革现有的科学技术体系,但是在改革过程中,它面临着诸如科学技术资源供应不足,库存不足和创新能力不足之类的问题。在林业方面,林业科技创新水平仍然很低,国家科研体系的薄弱和投资的减少可能带来新的问题。

3加强森林科学和技术创新能力的可持续发展计划

3.1提高意识林业创新意识

我国的森林资源相对有限,为了促进我国森林的可持续发展,满足人类对林产品的需求,改善我国的生态环境,必须付出一定的代价。森林经营者和决策者必须认识到科技创新在森林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只有在思想层面上重视森林科技创新能力的建设,增加对森林科学的投入,才能改变森林科技成果转化率低,森林科技人员素质低,水平低下的问题。

3.2加大科技投入,为公益基金会和应用研究奠定基础

国家要建立非营利性应用研究和基础研究的基础,继续增加对森林科学技术的投入,以大学和非营利性科研机构为主体,促进森林科学技术创新能力的建设。非营利性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更适合开展森林基础研究和森林科技创新成果的应用研究,这两类科研所的研究经费主要来自国际组织和合作研究项目。为政府公共财政研究特殊项目提供资金。当前,我国林业科技创新和发展投入不足,需要调整科技投入的不合理结构,增加科技投入总额。

3.3促进对相关企业的研究

为了促进我国林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可持续发展,有必要在制度层面进行改革创新,促进生产管理企业和科技开发企业的研究。必须将实践经验,应用研究和基础研究的结果相结合,并将其应用于林业企业的生产中,以建立新的服务,系统和过程。阻碍公司技术创新的主要因素是系统故障,信息不足,人才不足和资金不足。需要进行改革以消除这些障碍,并激发我国林业企业创新科技的动力。摆脱系统约束,为企业建立积极的创新机制,改变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被动局面。

3.4建立完善的森林管理模式

在具体管理上,既要从森林资源的管理和掌握两个方面入手,又要不断完善与森林资源有关的管理体系。第一,应该同时提高有关人员的整体素质,提高对工作中基本道德素质和森林管理工作的认识,熟悉相关的政策要求和审批规定。第二,有必要不断改善和优化林业审批和监督管理流程,尤其是对林业发展目的进行严格审核的情况。如果计划中出现任何异常情况,应立即下达纠正措施,追究责任人的责任。此外,通过所有权划分,有可能实现责任的履行和资源的合理开发与管理,建立综合的所有权制度,以确保森林资源开采的合理性,并最大程度地保护森林资源。

3.5加强规划的统一性

随着近年来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不可避免地出现林业资源不公平发展的现象。为了更好地解决过度开发的现象,有必要及时进行森林资源的规划和管理,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以优化当前的规划。不同管理部门,尤其是计划和管理部门之间需要高度的合作。规划部门可以参与森林资源的开发和批准过程,并建立协作的功能管理模型以逐步推广资源。还需要在合理的土地利用部门中做好工作。土地用途划分过程不仅需要考虑经济可行性,还需要综合考虑森林资源的合理规划和有效性,避免开发尽可能多的森林资源。在森林资源开发过程中,管理者应重视开发的合理性,并应重视种植植物以防止水土流失和荒漠化。

3.6加强森林防火技术措施

野火是造成森林资源毁灭性影响的主要原因。森林中的各种植被都是可燃的,氧气含量很高,因此,控制森林火灾的关键在于火源。在这方面,管理者应重视预防工作,从建立规则和制度的角度出发,严格执行管理任务。为加强消防责任和消防工作,其他责任部门要把消防工作作为重大事件,建立健全审慎的预防制度,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制定完整的应急计划。发生事故时,通过及时建立综合指挥和多主体参与,确保消防行动的效率和消防的有效性。熟练进行现场环境管理和非生产性火灾管理,严格执行现场火源管理和控制,不断加强检查监督,有效消除隐患。在野火发生率高和重大假期期间,应适当增加检查的强度和强度,在大火期间的正午和傍晚是防火检查的关键时间。为了确保森林火源管理的效率,有必要制定森林防火措施,发现早期火灾并积极应对,并认真执行各种管理任务。此外,有必要加强和加强火灾预警技术,积极执行预防工作的基本工作原则。

3.7吸引优秀人才

国有林区在科技创新能力建设过程中面临人才短缺的困境,为此,必须建立健全的分配制度和激励机制,并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利益分配,创新环境和社会环境。更好地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为技术创新提供更好的动力,为技术创新提供良好的环境。

结语

为了实现中国森林的可持续发展,有必要促进森林科学技术自主创新,不断提高我国森林科学技术创新能力,建立健全森林科学技术创新发展体系,并认真研究当前约束。立足于森林科学技术创新能力,根据森林科学技术创新的重要特点,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提高森林科学技术创新能力,提高森林科学技术创新绩效转化率。实现林业科技创新成果,直接将其转化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我国林业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做出合理的贡献,开创森林可持续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张昊,余珊.加快投融资机制创新推进林业产业发展[J].林产工业,2017,20(4):44-45.

[2]孙文琪,孙璐.全域旅游下林业合作组织创新经营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8,13(32):141-141.

[3]赵亭,王丽,王晓洁.林业科技发展对国有林区转型的作用分析——以内蒙古大兴安岭国有林区为例[J].林业经济,2017,21(02):2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