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时政热点激活中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19
/ 2

巧用时政热点激活中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策略

邱月

淮南第二十六中学,安徽 淮南 232038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与素质教育的背景下,中学阶段的学科教学开始进入到一个深化改革的新阶段,要求培育全面型人才,并侧重人才道德品质的培养。中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应与时俱进,关注时代要素的融入和整合,以便培养出真正能够满足社会和国家发展要求的人才。巧用时政热点,丰富道德与法治课堂资源,延伸课程教学空间是达成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措施,因此目前巧用时政热点资源成为了中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重要策略。

关键词:时政热点;中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导言: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基础教育改革对各学科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指明各学科的教学要加强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体现课程内容的现代化。在中学阶段,道德与法治是一门重要的课程,有利于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的培养,为学生培养健全的人格打好基础。巧用时政热点激活中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更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学习、情感价值观的获得。本文就针对巧用时政热点激活中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策略展开分析,以丰富学生知识、提升学生道德感。

1 巧用时政热点激活中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作用

1.1 有助于发挥学生主体性

对于学习这种实践活动而言,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则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通过教与学的有机整合保证学生学习任务的完成。中学道德与法治课较为枯燥,涉及到的理论多且抽象,通常难以让学生对其产生浓厚兴趣,尤其是在教师照本宣科的情况下,不仅会影响学生的主体性发挥,还会扼杀学生的创造力与积极性。时政热点的融入则能够让学生产生更强的课堂参与感,再加上时政热点均是学生当前普遍关心关注的话题,会让学生有话可说,更容易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和自主思考的能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1.2 有助于增强学生课程学习动力

传统的口头说教方法无法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也不能够帮助学生把握所学知识,而时政热点的融入可以激励学生各抒己见,踊跃参与和积极表达,并在这一过程中为学生营造轻松活跃的学习氛围,不断增加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学习质量。

1.3 有助于践行教书育人理念

时政热点是现如今人们普遍关心关注的话题,和现实生活息息相关,通过将其融入到道德与法治课程当中,可以促使学生利用课上所学知识,对热点问题进行观察、思考和分析,有助于学生增长知识,拓宽视野,了解社会,关心国家,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成为于社会、于国家有用的人,从而确保教书育人理念的落实。

1.4 有助于指导学生迁移应用

为了提高学生应用意识,教师常常会选择和学生密切相关的时政热点信息,这些能够引发学生对社会生活的思考,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当然学生在研究时政热点事件的过程中,也可以从中吸收正确的为人处世方法,建立正确的三观,增强是非判断能力,为学生适应社会打下基础。

2 巧用时政热点激活中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策略

2.1 运用时政热点进行课前导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良好的课前导入能够让学生的学习兴趣瞬间提高,让学生的注意力得到集中,让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生动有趣。课堂导入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对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有很大影响,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前提。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去选择时政热点,让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欲望得到提升,从而更好地了解新知。教师要正确了解时政热点,掌握时政热点的内容,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出时政热点在教学中的作用,从而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例如,在道德与法治《人民当家作主》中讲了我国的政治和经济制度以及我国国家机构。教师可先将其他国家的一些制度体系进行叙说,带领学生去讨论一些国外的时政热点,结合课本知识,将我国的各项制度和国家机构组成与其他国家相对比,指出我国是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国家,让学生明白人民当家做主就是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并且通过宪法来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发展而进步,让人民的利益也同样得到提升。在这样的引入下,学生能够树立良好的观念,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让学生这位“小主人”得到明确的自豪感,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更好的提升,促进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开展。

2.2 在教学内容中融入时政教育,突出时政教育实效性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巧妙地融合时政教育,更好地提高和发展教学课堂,突出时政教育的实效性。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去选择时政教育,将课本中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学生在课上进行分析和讨论,让学生养成关注时事的良好习惯。教师要在生活中不断地去关注时事相关的热点事件和典型案例,首先要做到自己精准把握,然后才能将这些内容带入到教学中,对学生开展更好的时政教育,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下得到更好的学习和发展,培养学生对时事方面的兴趣和良好态度。可在课上进行讨论会,教师负责收集时政内容,给学生做成课件或其他形式,在多媒体上进行播放,然后结合学生的思想特点去进行介绍,让学生积极地加入讨论中,突出时政教育的实效性。例如,在道德与法治“走向共同富裕”这一节知识中,教师可在多媒体上给学生播放我们所生活的村庄以及城市近些年来的变化,了解从改革开放以来家乡的巨变。可从某一个具体区县、乡镇进行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尽可能让小组的成员来自同一个地方。然后在课上进行讨论,让学生激烈地进行分析和叙述自己眼中家乡的变化。教师结合学生所说内容以及家乡实际的改变给学生进行展示,通过改革开放前后家乡的对比,让学生理解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教师可以要求多个学生提供时政内容,给学生创造一个生动形象、内容丰富的时政课堂,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让学生喜欢时政教育,爱上道德与法治课堂。

2.3 教师要以身作则树立榜样,优化道德与法治的教学

身为教师,是学生的学习榜样。要想让时政教育更好地融入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就需要通过各种途径去开展教学,增加教学的趣味性。教师是整个课堂的引导者,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对学生和课堂而言有很重要的意义。所以,身为教师要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在日常生活和教学中多关注和学习时政热点,对国家大事和社会热点有所掌握,养成一定的阅读习惯,提高自身对时政的敏锐性,这样才能给学生树立一个好的学习榜样,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也积极的学习和了解时政。除了在课上进行时政教育外,教师可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两人结为小组进行时事分享。可从每天的新闻联播里进行收集,也可从各种政治军事或其他节目中进行收集。可以让学生在每节课开展前上台分享自己收集的时政热点,针对分享的时政热点还可以让学生在课上进行辩论,这样既能让学生养成每日观察时事的好习惯,还有利于增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彻底将课堂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在各种每日汇报以及辩论赛中,学生都能不断地修正自身的思想,培养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好习惯,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3 结语

综上可知,初中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是尤为重要的,这对学生的正确健康的价值观念的形成有很大的帮助作用。因此,教师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应重视时政热点教学的重要性,通过运用时政热点进行课前导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内容中融入时政教育,突出时政教育实效性以及教师要以身作则树立榜样,优化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等教学策略,更好地巧用时政热点激活中学生学好道德与法治,形成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

参考文献:

[1]黄梅.浅谈如何在中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有效利用时政资源[J].2020.

[2]陆晨.时政教学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2018.

[3]包诗梅.浅议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时政教学及应对策略[J].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