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给水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课程教学体系的构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19
/ 2


应用型本科给水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课程教学体系的构建

阿依古力 ·艾买提

沙雅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842200


摘要:目前,我国的教育在不断改革完善,结合目前给水排水工程产业现状,提出了构建应用型本科给水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教学体系:突出创新实践能力,开设专业特色课程,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构思、设计、实践和运作四个方面都要进行有力的改革,为培养高效、全面的给水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人才做足准备。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给水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课程;教学体系

引言

近些年,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工程类复合应用型技术人才的需求大大增加,高校教育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教育部率先启动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正是针对我国工科类教育存在的问题而提出的,其主要目标是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造就一大批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应用型技术人才,成为具有工程师基本能力的后备工程师。

1教学内容改革

从校企合作单位收集相关工程实例,选择一个合适的高层建筑工程实例,作为课堂讲述的典型。课堂上,理论部分教学内容除了传统系统分类组成、供排水方式、管材附件选择敷设、水量水压计算、增压储水设备布置及计算,在这些基本原理概念基础介绍过程中,引入当地一个建筑给排水工程实例,全面介绍该实例对应的课程基本概念及原理,参考的规范条文,管材设备选择的依据,按图施工的合理性及存在的问题。整个教学过程中,穿插实例工程,全面介绍建筑给排水设计的基本依据、原则、步骤、材料设备附件选择的注意事项,具体如下:1)高层建筑概况;2)室外市政管道参数;3)参考的设计依据,细化到规范条款;4)设备房布置情况:包括生活给水水箱位置大、小、特征水位、引入管走线、加压泵个数及布置、压水管走线、消防水池大小及分隔、水池进水管附件、消火栓泵、喷淋泵布置原则及吸压水管道附件设置,尤其是出水水泵出水后环网的设置及阀门要求等;5)高层建筑给水系统、消火栓系统分区原则及中高区底层减压阀或减压稳压消火栓设置;6)高层建筑中有地下室、地上裙房和筒楼时,消火栓布置横向竖向环网结合的技巧和原则;7)污废水立管在转换层汇合及转换时,按照规范:底层住户单独排水距立管底部的距离,通气管道设置的位置,检查口设置的距离及位置等;8)冷凝水必须设置排水立管,可以排至裙房屋面,雨水立管不能像多层建筑一样放在室外,宜走室内水井,雨水立管在裙房上适当位置可分别汇合排出等。

2应用型本科给水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课程教学体系的构建

2.1教学体系构建的改革与创新

第一,参考本行业的常用准则,设置标准的专业学习规范和考核制度,培养应用型本科学生对行业通用准则的认识与把握。第二,在实践环节,设置专业的行业标准,有助于学生深入了解行业准则,可以在就业之前了解行业文化和行业特性。第三,为自己的学习与实践建立良好的参照标准,提供学习与实践的准入点,加强学习的方向性和目的性,提高学习效率和实践能力。第四,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可以采取多种样式的考核形式,如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考核评价,强化学生的团队意识,加强学生的研讨趣味。同时,也可以开展书面答题与口头答辩结合的形式,将专业知识和理解能力的考核相结合,帮助学生深化认知,为就业做好准备。第五,提供开放性综合实验平台,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增强学生的自主研发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第六,以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为导向,帮助学生建立完整且全面的实验目标。第七,每个学生必须全面地解决项目设计和技术中的若干问题,其深度根据教学要求和毕业设计任务书的具体规定执行,重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2提高学生的工程感官性

实验室模型都是按照实际运行的水处理构筑物的比例缩小所做的中试模型,其装置部件和运行都跟实际构筑物类似,且通过全套流程装置模型展示水厂从进水到出水的整体工艺流程布置,通过这种展示,可以使学生更全面地了解水系统运行时的状况,也可以观察到各个单元构筑物中的连接方式和高程关系等设计问题。②增进学生的模型设计创新能力。学生通过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掌握各个构筑物的运行原理,结合对模型的感官认识和学习,激发学生更多的创新能力和改造能力。学生从理论联系到实际中的构件,一方面,进一步加深各构筑物原理的认识,另一方面,也为学生提供了“创新”的模拟平台。

2.3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

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属于综合性的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主要进行给水厂和污水厂的设计,毕业设计除以上内容外还包括建筑中水回用等。学院改变传统的课程设计往往集中于一至两周的模式,采用分散型的课程设计,即在理论课中穿插对应的课程设计内容,这不仅使学生的设计时间更加充裕,教师指导和答疑的次数更多,还使理论与课程设计更加紧密,使课程设计更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在毕业设计过程中,教师负责检查和督促,学生自行查找行业规范、标准和文献资料,如《城市污水处理设施设计计算》《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指南》等,完成水质工程中各主要构筑物、工艺流程的设计、计算和绘图以及设备和管道的布设等。教师必须及时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并鼓励学生根据需要积极引入新的技术方法,提高工程设计的严谨性和科学性。此外,学院为了更好地辅助学生进行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还建立了污水工程实习基地,采用校企合作方式让学生亲身参与到设计院和企业实际工程的设计项目中,在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极大地增强了学生设计的兴趣。

2.4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

工程专业教师没有实际工程经验是国内高等院校工程教育普遍面临的尴尬问题。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本专业优质人才培养的关键。目前,在学校应用型转型发展机遇下,学校的师资队伍应转变理论知识为主,工程实践为辅的现状。强化教师工程实践能力,鼓励教师勇于参与到企业实践中去,定期到不同企业进行锻炼,参与企业的培训与技术咨询,不仅可以让教师获得工程实践能力,还可以利用其扎实的理论知识为企业解决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还可以引进工程实践经验丰富的工程师,既可以弥补教师实践经验缺乏对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影响,又有利于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增强教师自身的实践能力,提高实践教育的质量,对环境工程学生提高实践意识、增强实践学习信心和自动进行理论与实践学习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结语

1)学生对引入自己身边的工程实例非常感兴趣,课堂学习氛围有很好的转变。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遵循的设计依据、原则、设计范围和深度、设计步骤等与改革之前相比,有较好的掌握效果。2)BIM软件能直观帮助学生了解增压储水设备特征参数,比较复杂的管线附件支架走向及与其他专业管线碰撞、遇梁柱障碍物解决方法能更直观明了反映。学生在生活中更愿意观察校区内不同建筑的室内外建筑给排水专业知识,能提出问题及优缺点评价。3)分组协作的实例工程平时作业和课程设计能调动学生积极性,学生学习兴趣大幅提高。

参考文献

[1]娄秋艳,勾学荣,刘洪沛,等.实践类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5(01):111-116.

[2]付丽丽,鹿钦礼.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科技创新导报,2008,(16):164.

[3]于晓锋,陈建忠,陶汉中,等.工科专业实践类课程的几点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10,(10):117-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