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自主学案辅助《诫子书》教学的案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16
/ 2

利用自主学案辅助《诫子书》教学的案例

李芳

新疆石河子第十一中学 新疆 石河子 832000

一、案例背景

石河子第11中学是一所新疆区内初中班办班学校,中学部998名学生,其中内初班学生占72%,班级采取本地生与内初生混编教学的办法。学校从2018年开始推行自主学案,倡导先学后教、以教促学的教学理念。

二、案例方法探究

在文言文的教学中,11中语文人摸索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绿荫成蔚,初有所成。文言文自主学案划分四大板块:一、知识链接——预习与交流。二、自学指导——整体感知。三、深入探究——解读文本。四、拓展延伸——课外语段品读。

三、案例描述

课题:诫子书

教学对象:七年级7班

(一)教学内容分析

诸葛亮是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人物,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这篇课文里体现的基本观念,也是源于中国的传统思想,教学中重在引导学生结合具体文本有所感知,激发学生兴趣,课后自主学习。这是一篇以议论为主的文言文,主要论述修身治学,强调淡泊宁静的价值,在当下物欲横流、城市喧嚣,有各种诱惑,各种干扰,对学生来说,如何做到立定志向,专心向学是一个大课题,从这个角度来说,文章具有很高的教育价值,虽然有些内容初一的孩子未必能完全领悟,但读了这篇文章,可在他们内心埋下一个宁静淡泊的种子,对他们的未来会有裨益。

(二)教学目标

1. 进一步熟悉文言文,了解文言文的特点,积累重点词语和文言知识。

2.理解文意,结合作者诸葛亮生平,体会文章主旨,思考其现实意义。

3.感受传统文化,接受古典作品的熏陶。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七年级7班一共47名学生,其中汉族12人,回族8人,维吾尔族17人,蒙古族1人,克尔柯尔克孜族3人,哈萨克族6人。这是一个多民族混合的大家庭,汉语文的掌握良莠不齐,学习古文有一定的难度。

(四)教学策略及指导方法

在这篇文章的教学过程中,我采取了自主学案和小组探究相结合的形式,用自主学案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预习板块一(知识链接):方便了学生了解诸葛亮的生平以及《诫子书》的大致内容,板块二(自学指导):预习与交流重点解决文中出现了一些难点的字音以及文章中重点字词的解释。课文的讲解中我设置了三个目标导学充分利用小组合作模式解读文本。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几句诗写的是哪一位历史人物?(学生回答引出诸葛亮)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的智慧的化身,其实他不但是一位智者,更是一位慈父,今天就让我们学习一篇诸葛亮写给他儿子的家信——《诫子书》,去体会慈父的殷殷情怀,智者的谆谆教诲。

2.作者介绍

目标导学一:

  1. 预习展示板:给加点的字注音。

设计意图:让学生有意识地去读课文,在读中解决生字词,为熟读课文作铺垫。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注意停顿。

611a1f7861018_html_dcf32736586f49e5.png 顿提示: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目标导学二:

解读课文,准确翻译

  1. 预习展示板:解释字词

  2. 合作探究:小组合作,解决翻译过程中遇到的难题。

二、整体感知

走进书信,边读边品 611a1f7861018_html_40a1f98922c12c30.png

设计意图:设置这个环节,重在让学生了解诸葛亮写这份家书的蕴意,为何及告诫儿子要注意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同时,通过学习这篇书信,让学生获得一点做人道理。

目标导学三:

品读课文,领会深意

  1. 诸葛亮在家书中告诫儿子要注意哪些事?

明确:①淡泊: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②立志: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③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2.诸葛亮认为成才的条件是什么?这几个条件之间有什么关系?

明确:诸葛亮认为成才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志、学、才。他主张以俭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才,这三者是互相联系,缺一不可的。要想成才,就必须努力学习,要想学有所得,就必须确立大志(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所以,三者中,志是成才的前提和基础,而“修身、养德”是成才的关键。

3.诸葛亮围绕一个“静”,告诫儿子要做什么样的人?联系自身及社会现实,今天看来有何现实意义?请谈一谈你的看法。

明确:惜时、守志。淡泊。这就要求人们的内心世界始终保持宁静,不会因为贪图丰厚的物质享受而分神劳力。

611a1f7861018_html_f5fccdd87c46e883.png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戒子书》所谈之养心、修身、做学问是有明确的终极指向的,那就是对国家对社会有益处。一个“戒”字:让学生明确时刻坚守道德防线,时刻绷紧法纪之弦,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管住自己,管住身边人,维护自身的形象,因而诫子书在当今仍有深刻的现实教育意义。

三、拓展延伸

611a1f7861018_html_e9f99247315e6e48.png

设计意图:对诸葛亮的生平简介做拓展延伸的介绍,对学生而言,更能体悟他对儿子的种种教诲,殷切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