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管理体系漏洞及其规范化建设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16
/ 2

建筑工程管理体系漏洞及其规范化建设

杨红燕

聊城市不动产登记中心, 252000

:建筑工程的管理工作直接关系到建筑工程建设的水平、工程安全、工程质量等,将受工程管理工作的影响。开展管理工作,首先要从应用管理理念出发,建立完善的工程管理体系,在此基础上应用工程管理人员,实施相应的制度,保持工程建设的有序性。可见,工程管理工作总体涵盖的内容比较多,工作比较复杂,需要对完善工作的实效性进行持续性研究。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体系;漏洞与完善策略;规范化建设

前言

建设项目发挥了高技术水平、有效控制成本、缩短施工周期、高质量验收等一系列关键环节,有赖于项目工程管理体系的完善。尤其是在工程管理体制、从业人员资质等关键环节上,我国建筑业企业在建立工程管理体系方面,与国际先进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1建筑工程管理体系的内容概述

1.1质量管理体系

建设项目的质量是建设工程系统中最关键的一环,质量问题不仅关系到消费者和施工人员的生命财产,而且关系到一个建筑企业的声誉,更关系到整个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但目前建筑工程质量缺乏统一的标准,质量参差不齐,评价优劣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建筑业的深入发展,也不利于建设行业良好的企业形象。

1.2投资管理体系

投资是一项始终牵涉到建设工程管理的各个方面,无论是施工企业的前期招标工作,还是企业中、后期建设项目的人力成本、资源成本,资金投入方面都需要建筑企业对建筑工程的科学合理把握和预测,尽可能减少或避免不必要的资本投入,降低企业成本和损耗率,提高经济效率。这样不仅可以促进建筑行业市场的良性发展,而且对我国社会的稳定发展也有一定的作用。

1.3进度管理体系

建设项目的进度不仅影响到施工企业在后期施工中的定位、销售等一系列工作,也会对建设项目的资金投入等产生一定的影响。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市场对建筑的需求日益增长,建筑行业需要加快施工进度才能满足目前的市场需求。但就建筑业而言,建筑质量、资金、进度是三位一体的,建筑工程进度跟上,保证工程质量达标,避免投资浪费。

2建筑工程管理体系中的漏洞

2.1工程建设管理规范存在漏洞

对管理工作而言,应用规范的展开管理是最基本的管理实现方式。现行管理工作规范,是根据相关法律制定的,在行业中适用的标准差异较小。一般而言,管理规范的制定存在三个问题,一是管理理念的运用存在问题,不能以人为本地展开管理。比如,关于安全管理的实际操作方法的规定不能贯彻执行,人员的安全没有保障。二是在管理制度的制定上,未能借鉴到最新的相关法律,仍然沿用原有的规定。第三,对工程的具体情况考虑不够。

2.2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的总体素质不足

2.2.1细节管理工作不到位

项目管理人员数量有限,对很多细节管理工作重视不够。当前工程建设项目中,不同阶段的具体工作往往没有统一施工单位,存在多个施工单位配合施工的情况。这一状况的出现,使项目管理工作的难度增大。对不同的施工单位而言,自身资质也有差别。负责人同时在施工中的行为方式等,并不相同。在此情况下,管理者运用统一的方法,对各阶段项目建设的负责人进行调查沟通,达成的效果不同。此外,在不同的工作中所运用的材料等都有不同,对这些细节的关注不足,也会导致管理问题的产生。

2.2.2管理的强度有所不足

由于管理体制、人员素质与需求相适应,管理强度不足,也会导致建筑工程管理不规范行为的发生。其管理强度,与施工管理人员的具体工作方式、工作开展的范围等直接相关,需要从人员意识、组织形式等各方面加以加强。另外,在责任认定问题上,也应予以重视。

3建筑工程管理的规范化建设措施

3.1完善工程建设管理规范

在完善工程建设管理规范时,首先要选择适应当前管理现状的管理理念,适应当前形势下以人为本的工程管理理念,能够协调各建设阶段人员的思想、行为,保持相互尊重,特别是对工程管理者而言,高度重视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和尊重他们的工作。第二,在制度的制定中,要对最新的工程建设相关法律进行解读,在管理制度中要体现相应的法律内容,避免管理措施的制定与法律规定不一致。地方性法规对工程建设具有规范作用,要对这些条文进行研究,并参照其他地方建设项目的规范,从而促进规范的制定。各种工程项目建设的具体环境和工程要求是有差别的,比如,有些工程工期短,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投入使用,对于这类工程建设,在制度规定上与一般工程项目不一样,必须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同时,安排足够的人员,按时完成工程建设并交付使用。

3.2提升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施工管理人员素质的提高,使其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实现全面提升,建筑工程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专业性,管理人员需要有一定的管理专业知识,同时能够对工程项目中的具体情况进行认知,包括技术细节、材料等。对一个仅有知识的人来说,在工作中不断提升自己是一个重要选择。对于人员的初选,可以尽可能地偏爱应用较强技术知识的人员做基础工作,而集中管理者需要达成技术知识和管理能力的双向标准。入职后,根据实际情况,对具备技术知识基础的人员不断引导,了解管理工作中的思路和重点。运用集中培训的方式,指导工程管理者提高自身沟通能力,成为各阶段施工人员沟通的桥梁,也极为重要。管理层需要给员工提供众多的学习机会,使自己的各方面能力都得到了提高。举例来说,可以为一部分人在职的研究生在工作中创造机会,并提供福利,发展人才,留住人才。

3.3关注管理工作中的细节问题

管理者本身需要有很好的沟通能力,能够在工作的不同阶段,根据工作需求和沟通方式的特点,运用适当的方法,对其进行询问,并对情况进行调查。详细认识不同阶段的工作,有助于为衔接工程建设提供有效的管理信息。因此,管理人员要对工程建设中各细节部分的资料进行整理,必要时,可运用拍摄手段,保留影像资料。

对于特定的技术应用和材料审查也不能忽视,要根据固定审核材料和施工人员的相关资格要求,确保基础施工条件符合要求。当人员资格或材料出现问题时,要及时与项目负责人沟通,勒令更换合格材料、合格人员等。另外,安全管理工作中的细枝末节的呈现,对管理工作的全面发展有重要影响。应根据施工实际情况,规定安全管理的细节问题,避免安全管理规定与实际需要不一致。

3.4提升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强度

项目管理工作强度的提高,是在管理人员按照管理条例规范管理的前提下产生的。在管理系统以及管理条例的制定中,工作的展开不仅是在初期阶段制定,也要根据有关要求在以后的工作中进行规章和加强。对于人员的管理意识,工程管理单位需要定期组织相关会议,增强人员的思想压力,熟悉相关制度和规定。对于人员的组织形式,要采用分组管理、以个人负责的方式开展工作,根据工作日程进行工作状态的记录和签名,如果出现问题,要进行个人追责。此外,目前运用信息化管理手段进行工程管理,也能使管理强度得到提高。引入先进的工程管理相关设备和系统,如实时监控设备、无线监控工作情况等,可以使管理工作效率得到提高,同时强化工作水平。

由于目前施工行业内部、施工行业与其他行业之间的竞争十分激烈,因此,加强施工企业的施工管理是十分必要的。现代化建设企业管理越来越注重专业化和效益化,不仅要弥补管理制度漏洞,而且要在制度上进一步完善和规范,以提高建筑行业的专业化水平和经济效益,为新阶段的建筑行业发展提供借鉴和经验,为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刘中明.建筑工程管理体系漏洞及其建设方法[J].科技尚品,2016,07:11-12.

[2]林文忠,余阳.建筑工程管理体系漏洞及其规范化建设的思考[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8,(15):8-9.

[3]叶文聪.建筑工程管理体系漏洞及其规范化建设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13):35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