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土壤环境监测中的质量控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16
/ 2

浅析土壤环境监测中的质量控制

卢俊安

广州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广东省广州市 510220

摘要:土壤是人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就必须做好对土壤环境的治理与保护。但近年来,我国各地土壤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部分地区土壤中重金属含量超标,酸性化趋势严重,这导致我国社会经济以及群众身体健康都大受影响。因此加强土壤环境监测与保护已经刻不容缓。

关键词:土壤;环境监测;质量控制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土壤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耕地土壤质量堪优,农业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土壤中的有害物质可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危害人类身体健康。土壤环境监测是指通过对影响土壤质量的污染因子的测定,确定土壤环境质量状况和土壤污染情况及其变化趋势,为土壤管理、污染源控制、土壤修复等提供科学依据及技术支撑。由于我国的土壤类型繁多,基质复杂,使土壤分析难度增大,为保证土壤点位具有代表性,监测数据具有科学性,质量控制措施应覆盖土壤环境监测每一环节。

1土壤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管理的重要作用

土壤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管理有利于土壤环境可持续发展。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我国土壤环境不断恶化,如果不及时进行土壤治理,很有可能影响人们的正常工作和生活。土壤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管理有利于为开展土壤环境治理工作提供依据。土壤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管理有利于强化相关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有利于研究人员更加科学地研究土壤环境以及存在的质量问题,从而及时解决环境问题,促进土壤环境的保护和治理。

2土壤监测点位布设方法

2.1点位布设

监测的点位布设应在科学、合理、有效的前提下,遵循随机性原则,保证所采集的样品具有代表性,能够准确反应土壤环境现状,监测结果与现场情况符合。若所布设的点位不能充分反映土壤现状,应增加土壤采样点。土壤布点法一般包括以下六种:随机布点法、网格布点法、射状布点法、带状布点法、对照布点法、综合布点法。针对不同的监测目的和类别选用不同的布点方法。

2.2分区布点法

当污染场地面积较大,存在功能区划分,并且土壤保持原状等情况下可以选择分区布点法。应用分区布点法的过程中,首先要进行地块划分,要注意的是需要考虑到场地原本功能区的分布,不改变地块原状。进行点位布设时还要考虑到污染物的类型和途径等因素,如果地块面积过大,还要进行进一步的划分。除此之外,进行布点时一般要从地块划分区外围四个方向对未取样土壤进行采样监测布设。

3土壤监测质量控制要点

3.1土壤中毒类别判定

土壤受损类型的判别依据为精准确定土壤成分中是否掺入了其他的有毒性的物质。其中,一定要对土壤成分中所含的某些毒性物质具体含量做出测定,区分出具体的毒性物质品类及其相关的技术参数,借助于此项累积化的技术参数和对应的土壤成分基准值,并与现有的评定基准做出对照,由此来判定此土壤标本是否已受到外界毒性物质的侵染。

3.2分析误差控制

对于土壤环境监测过程中的分析误差,要能根据误差的实际来源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防控,将分析误差有效消除。如对由人员操作失误、计算失误、读数或计数错误等引起的误差,就需通过教育培训与监督管理各工作人员来达到消除或防控误差的目的。在开展分析工作时,要能采取有效措施强化分析检测人员的责任意识,使参与分析检测的各人员形成正确的工作态度与作风,不会因为违规操作或粗心大意等导致检测分析数据不准。如可以建立起相应的规章制度,利用制度管理与约束工作人员行为,减少失误操作、违规操作以及错误操作等事件的发生。针对因仪器设备精密性差或存在故障而引起的分析误差,要强化对仪器设备的管理。可以建立起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制定仪器维护方案,组织专业人员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与维修养护,使各项仪器设备都可以保持一个良好的工作状态。

3.3土壤受损状态级别的划分

土壤成分中的毒性物质对于土壤原有成分及其组成结构等技术指标的影响深度也就代表着其土壤的受毒害状况,其不但囊括了土壤基本成分及土体组成结构的变化状况,另外尚涵盖了相应的土体强度及土体外观变形深度,以及其中的酸碱性水平等相关因素的变化情况。农耕用土壤品质评定偏注于对土壤本身化学构成及酸碱性、毒性物含量等几项内容上的考核;针对于建筑工地土壤质量的评定则重点关注于其土体韧性及抑制变形功力等内容。核准土壤受损状况等级,衡算出毒性物对土壤组成方面的影响层级,之后,把各项指标的变化幅度数值做出平均;对指标改变的摡率平均值再做出加权化平均,用加权平均法作为基本的判定基准,基于基准数值对土壤结构受损的况等级做出相应的划分。

3.4样品采集

采样人员应严格按照标准方法的要求进行采样,且采样现场应不少于两名监测人员,监测人员必须具备土壤采样资质,能够全面掌握现场情况。采样装置宜保持清洁,以免之前样品残留部分转移到后续样品而造成交叉污染。注意采样工具与容器的选择,避免样品因与其接触而导致污染,同时对样瓶中的污染物质无吸附作用。通常采集无机类样品应用木质类采样工具,样品盛装于布袋或聚乙烯塑料袋中,密封保存;有机类样品应用金属或木质类采样工具,样品盛装于棕色磨口玻璃瓶装且装满,防止污染物挥发而造成损失。在现场采样时应选择采集一定比例的现场平行土样,通常为10%。样品采集完成后,应对样品设置清晰且唯一的标签。土壤样本的采集分为表层土样采集和剖面土样采集,一般监测采集0~20cm表层土样,特殊要求的监测如污染事故调查、土壤背景调查等必要时采集剖面土样。

3.5运输和保存的质量控制

由土壤样品具有不稳定的特性,在运输和保存的过程中如果处于一个不干净、通风条件差的环境中,土壤样品就有可能发生化学变化。因此,土壤样品在运输和保存的过程中需要满足周围环境的要求,避免阳光照射或者其他因素造成土壤发生变化。土壤样品要严格按照规范要求分类保存,避免不同的土壤样品混淆,从而影响监测结果的准确性。

3.6实验室分析环节

实验室分析环节主要包括六方面要点。样品制备要求两名工作人员,要对样品进行标号,保证室内环境具有较好的通风状况并且背阳,同时要对制备信息进行记录。开始分析前要根据样品的污染状况和特性,结合监测方案和相关规定制定专门的分析方法。正式分析时,要保证实验人员的数量和专业素质,要求人员具有较好的分析操作能力,严格按照实验室规定进行操作,做好仪器设备的校核工作,并且对分析结果进行如实记录。分析方法的选择也十分重要,必须满足国家或行业规定。还要合理控制空白值大小,以免影响测定灵敏度,保证分析结果的检出限和精密度。最后为了控制检测结果的精密度,必须保证平行样本数量,以及平行样测定值在偏差值不超出规定范围。

结束语

总体而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多种影响因素导致我国土壤环境遭到了严重的污染,土壤环境治理工作势在必行。土壤环境污染监测的质量控制是开展土壤环境治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土壤环境监测工作的开展要严格遵循我国相关监测部门的统一要求,以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参考文献

[1]马腾,刘寅玲.土壤环境监测方法及其质量控制研究[J].大众标准化,2020(02):7+9.

[2]刘琳娟,黄娟,张晔霞,陈秀梅,陶云锋,纪灵娴,吴亚萍.建立土壤监测分析质量管理及评估体系的探讨[J].环境监控与预警,2019,11(03):58-62.

[3]曹颖.对土壤环境监测质量控制问题的分析[J].科技资讯,2019,17(07):82+84.

[4]何音韵.浅谈土壤环境监测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措施[J].广东化工,2018,44(16):185-186.

[5]陈静.土壤监测质量控制问题的研究[J].中国高新区,2018(05):64.